入梅以來的持續(xù)強降雨,造成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qū)棉花漬澇,科學應對可以把因災損失降到最低。
1.搶排漬澇,清洗污泥 因苗情、降水量、地勢及排澇能力的不同,棉花遭漬澇的程度亦有所別,但搶排漬澇,縮短漬澇時間是減少損失的首要措施。對受漬澇的棉田做到邊退水邊扶正棉株,并用清水沖洗沾有泥漿的植物器官(莖、葉、蕾、鈴),使其盡早恢復功能。
2.分類管理,科學減災 ①淹水時間超過3天的棉田,要及時改種其他作物。②受淹3 天以內的棉田,不輕易改種其他作物,確保棉田面積。據試驗研究,棉株淹水沒頂3天的棉花,死苗率為47.7%;棉株葉片大部分脫落,但只要其主莖皮為綠色,主莖節(jié)上處于潛伏狀態(tài)的腋芽被激活而長出新芽,棉株"可以起死回生"。只要選擇性保留棉株中上部的新芽,加強管理,可獲得可觀的棉花產量。可以在缺株斷壟的地方適當套種秋玉米、芝麻、綠豆及蔬菜等作物。③棉株淹水1/3~1/2高度的,在水退的過程中噴施0.5%~1%尿素+0.2%磷酸二氫鉀+3000倍"802",每5~7天噴1次,共噴2~3次。④淹水高度達植株高度2/3但不過頂的棉株,根外追肥應在上部有3片綠葉退出水面時就進行,第一次用0.2%尿素(以后逐漸加到1%~2%)+0.2%磷酸二氫鉀+3000倍"802"。
3.及時中耕松土,除草治蟲 明水退后立即清通"四溝",搶墑中耕松土,改善土壤通透性能。針對前期雨水多、棉田普遍雜草滋生的情況,結合中耕松土,物理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防止草荒苗?;瘜W防治可選用41%草甘膦、12.5%蓋草能、15%精穩(wěn)殺得等,施藥時需帶防護罩加扇形噴頭定向噴霧,提高防效,避免產生藥害。在無風、清晨或黃昏時施藥,避開大風和炎熱中午施藥;沙性土應適當減少用量。棉花蟲害重點抓好紅蜘蛛、棉蚜、棉鈴蟲和紅鈴蟲的防治。
4.強化后期肥料管理,適當推遲打頂 受災棉花要采取根部施肥和葉面施肥相結合的方法,上下一起促,促苗快搭豐產架子。在中耕松土的基礎上,根據苗情,7月中旬搶墑開溝深施尿素,667平方米用10~15千克,并加氯化鉀5~7千克;8月上中旬,再667平方米追尿素10千克左右,促進棉花健長不早衰。根據棉花前期遭災和后期天氣可能變好的情況,充分利用棉花縱向生長優(yōu)于橫向生長、多開花多結桃的特性,建議把打頂期適當推遲至8月15日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