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亞麗 王思華 沈晶晶
摘 要: 《穆斯林的葬禮》是一部融三代人多舛的命運與交織的情感于一體、多元文化相互磨合的長篇小說。該小說源文本研究較為豐富,卻鮮有學者對其英譯本進行研究。本文從翻譯文體學的視角將其英譯本與源文本進行對比研究,分析英譯本的文體特征,探究其是否充分體現(xiàn)出源文本的情感流動,拓展對該部小說研究的新視角。
關(guān)鍵詞:《穆斯林的葬禮》 翻譯文體學 語料庫 情感流動
中圖分類號:B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7-0391-02
一、引言
回族女作家霍達懷著一顆赤城之心“孕育”出《穆斯林的葬禮》這部打動萬千讀者心靈的文學著作,可謂“當代少數(shù)民族文學中的一朵奇葩”。作者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nèi)涵,冷峻的文筆”描述了自20世紀20年代初至70年代末“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fā)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形態(tài)卻又交錯扭結(jié)的愛情悲劇”。虔誠的穆斯林——梁亦清(第一代人)的玉器作坊——“奇珍齋”為故事開啟一扇大門,引讀者進入一個奇妙的“新世界”,領略“玉王”韓子奇(第二代人)與梁家兩姐妹的情感糾葛,從而引發(fā)的第三代人韓新月與楚雁朝的愛情悲劇,是一部“極富中國性格的、回族人民的生活故事”。
1991年,《穆斯林的葬禮》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是中國一級作家霍達的第一部亦是最著名的一部長篇小說,已有多種文字的譯本。本文從翻譯文體學視角,利用語料庫軟件和統(tǒng)計學軟件對源文本及英譯本中具有不同感情色彩的情感詞匯進行分類、量化統(tǒng)計、計算分析,并將所得數(shù)據(jù)圖示化,得出中英文本中的情感流動趨勢相同或具有偏差,從而分析譯本的翻譯文體特征,同時探索特征形成的原因。
二、翻譯文體學綜述
文體學(Stylistics)起源于亞里士多德的修辭論,是一門跨學科研究?!啊赌滤沽值脑岫Y》不是依照作者的設計,而是遵循她自身的規(guī)律,自然而然地‘生長出來的”,但在“自然而然”中必然蘊含了她自身“與生俱來”的語言特征,無論有意無意,作者的語言風格也必然隱藏于該作品的字里行間。所謂語言特征或風格,即作者對詞匯、句式、修辭等的選擇和使用,從而反應了該小說的文體特征,因為文體學的主要任務便是“描寫和分析不同文本體裁的語言特點,如小說、戲劇、詩歌等”。其中作者對情感詞匯的使用規(guī)律可以用來表示小說的情感流動趨勢。
翻譯文體學(Translational Stylistics)是文體學與翻譯相結(jié)合的文體學研究的一個流派。2004年,Malmkj?r第一次正式使用了這一概念。翻譯是譯者對源文本的一種解讀方式,則必然會帶有自身的語言特征。因此,翻譯文體學便為研究譯文是否充分體現(xiàn)了源文本的的文體風格提供了理論依據(jù)。自2006年以來,西方翻譯文體學主要表現(xiàn)為從譯作中找尋譯者文體特點。2010年Leo Tak-Hung Chan將翻譯文體稱為“譯者基于美學或主題而做出的選擇……”,即譯文會體現(xiàn)出譯者慣用的具有鮮明個人特色的風格或文體。2011年,Gabriela Saldanha正式提出了譯者文體的概念。自此,學術(shù)界便出現(xiàn)了關(guān)于翻譯文體學具體的、較全面的理論和方法論框架。
隨著計算機語料庫軟件在 20 世紀 90 年代廣泛用于翻譯研究領域之后,人們逐漸認識到傳統(tǒng)的感性認知手段并不能充分探討譯作風格對原文風格的再現(xiàn)程度?;谡Z料庫的譯文分析彌補了傳統(tǒng)定性研究缺乏數(shù)據(jù)支持的缺點,實現(xiàn)了對文本詞匯、語篇等層面的量化譯文分析。Mona Baker是語料庫翻譯研究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黃立波(2009)則進一步明確了基于語料庫的翻譯文體學是“以雙語平行語料庫為基礎的描寫研究,采用語際對比和語內(nèi)類比相結(jié)合的綜合對比的模式,通過計算機軟件對各類文本的文體特征進行語言學的量化描寫,在充分描寫和分析的基礎上從語言內(nèi)、外加以解釋”。近年來,語料庫方法開始廣泛應用于文體研究,國內(nèi)關(guān)于翻譯語言風格或譯者風格的語料庫研究也逐漸增多起來。語料庫翻譯文體學從本質(zhì)上是用新方法來研究一個老問題,借助現(xiàn)代計算機技術(shù),通過統(tǒng)計分析和描寫,對譯文進行定量研究。
評價翻譯的好壞,標準不一,但對于文學翻譯來說,是否貼切地傳達出原文的文體特征,成為評價譯文好壞的重要特征。情感計算將原本主觀色彩很強、捉摸不定的情感因素也納入了文體特征中,是對翻譯文體學研究的進一步拓展。研究者借助語料庫技術(shù)可以對翻譯文本進行多層面、全方位的定量分析,為翻譯批評提供可靠的量化依據(jù)。
三、研究設計
本文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源文本及其英譯本The Jade King中的情感流動趨勢進行對比研究,其過程分為:對具有不同感情色彩的情感詞匯進行分類、量化統(tǒng)計、將所得的數(shù)據(jù)繪制成情感流動趨勢圖,最后進行比較分析,同時探索特征形成的原因。
《穆斯林的葬禮》是一部五十余萬字的長篇小說,而其英譯本The Jade King亦有十七萬余詞匯,全部統(tǒng)計非作者一人之力所能承受,所以作者選擇判斷抽樣法進行研究。判斷抽樣是由法國的黎伯萊(Frederic Leplay)創(chuàng)造的,也可稱作“目的抽樣”或“立意抽樣”,“是一種由專家或研究人員根據(jù)自己的判斷決定所選樣本的方法”?!耙话闶菍φ{(diào)查的總體先作總的了解,然后主觀地、有意識地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個案,并通過典型個案的調(diào)查研究借以掌握總體的情況?!保╤ttp://xuewen.cnki.net/R2006070230000541.html)
本文選取《穆斯林的葬禮》第三章第4節(jié)、第七章第3節(jié)和第十四章第15、16、17節(jié)及其對應的英譯本內(nèi)容為語料。該小說講述的是三代穆斯林的故事,第三章“玉殤”再現(xiàn)了第一代人梁玉清清苦維持著玉器作坊“奇珍齋”,三年如一日雕刻《鄭和航海圖》,其中第4節(jié)講述了在作品即將完成的最后一刻,突然間的玉毀人亡,令人扼腕嘆息。此外,小說全文以“玉”、“月”兩條支線交替貫穿全文。第七章“玉王”展現(xiàn)了第二代人代表韓子奇通過自身的勤奮努力,終于得到大家的肯定,被譽為“玉王”,其中第3節(jié)細膩刻畫了在覽玉盛會的最后一天兩位“玉器達人”韓子奇與蒲綬昌的“較量”;第十四章“月落”記錄了第三代人代表韓新月因患心臟病備受煎熬,與楚雁朝的愛戀成為她唯一的精神安慰,但卻遭到“母親”的反對,最后得知自己親生母親的事情,終于沒能戰(zhàn)勝病魔,香消玉殞,令人痛心,其中第15、16、17部分詳細描述了穆斯林的葬禮習俗。此三部分情感表現(xiàn)強烈細膩,多處涉及到回族的習俗文化及“玉”文化,所以選擇此三部分作為語料,代表性很好,期待可以得出明顯的情感流動趨勢相同或具有偏差的圖示。
四、研究過程及結(jié)果分析
1.情感詞匯分類
為方便研究,筆者先將文本劃分為具有不同感情色彩的“情感域”,分別記為積極情感域和消極情感域。兩種情感域并不一定按照段落劃分,本文按照情節(jié)發(fā)展所流露出來的感情將文本劃分為22個情感域。司炳月和霍躍紅(2014)把情感詞匯分為積極情感詞匯、中性隨感詞匯和消極情感詞匯,其中,中性隨感詞匯因受所處情感域的影響可能會帶有積極或消極色彩,或保持原有的中性色彩,我們把受影響的中性隨感詞匯分為中性積極詞匯和中性消極詞匯。即,情感詞匯分為:積極情感詞匯、中性積極詞匯、中性消極詞匯、消極情感詞匯,并分別將其賦值唯美1、0.5、-0.5、-1。在每個情感域中,將所有情感詞匯的值相加得出該情感域的“域值”。
為使情感詞匯劃分更為客觀,筆者參照詞典上對詞匯感情色彩的分類。漢語詞典包括《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六版)、《現(xiàn)代漢語褒貶用法詞典》和《褒貶義詞典(文本情感分析)》(據(jù)2004年出版張偉、劉縉、郭先珍主編的《學生褒貶義詞典》整理而成);英語詞典包括《牛津高階英語詞典》(第八版)、《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和《柯林斯英漢雙解大辭典》。
在詞匯劃分時,遇到一些特殊情況,為了明確劃分情感詞匯,筆者設定以下詞匯劃分標準:
⑴ 同一感情色彩的詞匯,在使用語料庫軟件Corpus Word Frequency App進行詞頻統(tǒng)計時,軟件將其分成不同的詞,則按照統(tǒng)計結(jié)果計數(shù)。
如:“疾風惡浪”原本是一個消極情感詞匯,但由于軟件將其視作“疾風”和“惡浪”兩個詞,所以在統(tǒng)計情感詞匯時將其計為兩個消極情感詞匯。
⑵ 消極情感詞匯出現(xiàn)在積極語境中或其前出現(xiàn)否定,則視為中性積極詞匯;反之亦然。
如:① 他喘息一下,用粗糙的手掌撫摸著巍峨的寶船,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意。——“粗糙”原為消極情感詞匯,但出現(xiàn)在積極語境中,所以視作中性積極詞匯。
② 這不是胡思亂想。——“胡思亂想”原本為消極情感詞匯,但前面出現(xiàn)否定,所以視作中性積極詞匯。
⑶ 漢語中有些原本不具有感情色彩的詞匯,在強烈的情感語境中,也會染上感情色彩,從而反作用于該情感語境,使其表達的積極或消極的感情色彩更為強烈。而且同一個詞匯出現(xiàn)在不同情感語境中,會帶有不同的感情色彩。
如:虛詞“也”:① 前邊琢玉坊的窗紙也透著燈光?!愂鍪聦崳痪哂懈星樯?。② 他自己也在等著這艘寶船竣工的時刻。——這句話出現(xiàn)在積極語境中,“也”強調(diào)了梁亦清積極的情感,視作中性積極詞匯。③ 也沒刻著他梁亦清的名字,誰也不會知道他!——這句話出現(xiàn)在消極語境中,“也”強調(diào)了梁亦清消極的情感,視作中性消極詞匯。
2.情感詞匯統(tǒng)計
利用語料庫軟件Corpus Word Frequency App對漢語文本中的詞頻進行統(tǒng)計,共計處理字符數(shù)20178,共出現(xiàn)詞語數(shù)13492,其中詞語種數(shù)3293,經(jīng)人工判斷統(tǒng)計后,其中積極感情詞匯149個,中性積極詞匯62個,中性消極詞匯83個,消極情感詞匯194個。經(jīng)語料庫軟件MonoConc Pro 2.2對英譯文本進行統(tǒng)計,共計10912個詞匯,其中詞匯種數(shù)2659,經(jīng)人工判斷統(tǒng)計后,得到積極感情詞匯124個,中性積極詞匯56個,中性消極詞匯76,消極情感詞匯174。
統(tǒng)計結(jié)果詳見表1:(所占總詞數(shù)比例為各種情感詞匯數(shù)與總詞數(shù)的比值,為顯示區(qū)別,結(jié)果取小數(shù)點后4位)
由上表可以看出,經(jīng)雙樣本T檢驗,源文本與譯文本各種情感詞匯數(shù)具有相關(guān)性(Correlation=0.996,p=0.004<0.05)。
不難發(fā)現(xiàn),情感詞匯占總詞匯的比例較小,且英譯本與源文本的情感詞匯比例相近,說明譯者基本按照源文本進行客觀翻譯,極少加入自己的的主觀情感。同時發(fā)現(xiàn),英譯本的每種情感詞匯數(shù)均比源文本中相應的情感詞匯數(shù)少,筆者發(fā)現(xiàn)譯文中有將原文情節(jié)大段刪減的現(xiàn)象,成為造成此現(xiàn)象的原因之一。
3.情感流動趨勢圖及比較分析
對中英文本中各情感域分別統(tǒng)計其中各種情感詞匯數(shù),并計算其域值。利用SPSS對兩組域值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
原假設 H0:該小說中英文本在域值方面無顯著差異 p1=p2
備擇假設 H1:p1≠p2
顯著水平為 0.05
經(jīng)SPSS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后得到表3:
由表3可以看出p>0.05且p1≠p2, 不接受原假設,表明兩文本在情感域域值方面相比較,有顯著差異。將其繪制成曲線圖如下:
從上圖可以看出,中英文本情感流動趨勢基本一致,且積極情感與消極情感交替出現(xiàn)。第1至第7個情感域情感變化比較急促,因為這部描寫的是第三章“玉器梁”三年如一日地制作《鄭和航海圖》的最后關(guān)頭,梁玉清的一系列心理活動:積極地幻想著自己的“活兒”問世之后所帶來的反向及盛名,可是又想到?jīng)]有人會知道該杰作出自他手,以及在最關(guān)鍵的畫龍點睛的時候玉毀人亡,將一生獻給其鐘愛的玉器行業(yè)。第8至第16個情感域情感變化相對較緩,這部分描述的是第七章在“玉王”韓子奇所舉辦的覽玉盛會的最后一天,與之已十年之久不打交道的“對手”蒲綬昌終于沒有忍住傳言的誘惑,來到盛會,此部分對玉文化的描寫占取大量篇幅,沖淡了該部分的情感變化。之后為第十四章對第三代人韓新月的葬禮的刻畫,很容易可以看到,在葬禮部分也出現(xiàn)了積極情感,因為穆斯林的葬禮是隆重、莊嚴而簡樸的,其本身并不屬于消極情感,他們認為人去世之后若送行之人超過一百就會進天園,回歸真主安拉,開啟另一種旅途;而在最后,情感極具下降,非常消極,因為在韓新月下葬之時,她的家人、愛人、朋友是極其悲傷的,尤其她的愛人楚雁朝更是悲痛欲絕。
從圖中也可以看出,中英文情感流動有細微的差別。譯文對原文的情節(jié)有一定的刪改,所以在情感表達上與原文會出現(xiàn)不一致,例如:
⑴ 在對葬禮的描寫中,譯文把穆斯林的葬禮習俗之一“參加葬禮的穆斯林必須是潔凈的,而且必須是男性?!毕嚓P(guān)情節(jié)全部刪除,導致之后的有關(guān)韓新月的嫂子和她的同學的悲痛之情也隨之刪去,削弱了消極情感。
⑵ 在葬禮中,韓新月的嫂子最后隨之一起去了墓地,她的一系列行為全部轉(zhuǎn)放到了新月的哥哥韓天星的身上,有損情感強度的表達。
⑶ 韓太太對韓新月的傷害很大,可以說是簡介導致其生命終止的“罪魁禍首”,在讀原文時,韓太太固執(zhí)保守的思想態(tài)度一定程度上令人憎惡,但在韓新月的葬禮是,韓太太的懺悔、贖罪以及對新月遺體的“照顧”,會減輕消極情感,但譯文中將此相關(guān)情節(jié)刪去。
綜上可以看出,譯文大體上遵循了原文對情感的表達,但譯者同時也是讀者,在翻譯時,或多或少會帶有自己的解讀。
五、結(jié)語
在翻譯文體學視角下,筆者將回族女作家霍達的代表作《穆斯林的葬禮》及其英譯本The Jade King — History of a Chinese Muslim Family中的情感流動趨勢進行對比,結(jié)果表明,譯文與原文的情感流動趨勢基本一致,但由于各種原因,亦出現(xiàn)細微差別。
情感的表達不僅可以通過情感詞匯來表達,還可以通過句式、修辭等,本文僅統(tǒng)計了情感詞匯,筆者希望其它方式可以得到補充驗證。此外,本文在情感詞匯統(tǒng)計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很小的誤差,但不影響結(jié)果。
參考文獻
[1]Chan, T. L. 2010. Readers, reading and reception of translated fiction in Chinese: Novel encounters [M]. Manchester & Kinderhook (NY): St. Jerome Publishing.
[2]黃立波. 2009. 翻譯研究的文體學視角探索[J]. 外語教學, (9): 106.
[3]霍達. 2007. 穆斯林的葬禮[M]. 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4]司炳月 霍躍紅. 2014. 基于語料庫的翻譯文體學視角下譯者的情感指紋研究——基于態(tài)度立場標記的自建語料庫研究[J]. 外語電化教學, (3):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