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華
摘 要: 隨著新課改課程改革在初中的推進,初中英語的教學方式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方式來說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新課改的教學模式中,要求英語教師一定要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工作,把教學中能運用到的資料整理完整;同時還要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在課堂英語學習中發(fā)揮其自主能動性;另外,教師還要采用現(xiàn)代化教育手段開展多樣性的課堂教學。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協(xié)調(diào)好師生的關系,凸顯課例研究活動的有效性,以提高初中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教學水平。
關鍵詞:課堂教學行為 教師 學生 教學方式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7-0226-01
在英語教學中,教學行為是影響教學的關鍵因素,它關系著課堂教學結果是否理想,關系到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況是否得到優(yōu)化。在初中的英語教學課堂上,英語教師應該重視教學行為,確保教學行為的有效性,而不是在課堂上一味的帶領學生進行教材閱讀,一味的按照教案進行板書教學。初中英語的教學不同于初中開設的其他科目教學,其他科目的教學在初中之前的教育中已經(jīng)給學生打下了一定的基礎。而英語,在我國某些地區(qū)的小學并沒有完全開設,學生在接受初中英語教育之前沒有形成基礎的英語知識,所以相對來說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習的英語語法、句式、單詞等內(nèi)容是為了給學生日后的英語學習打下基礎。如果在初中的英語學習中學生沒有掌握足夠的基礎知識,就會給學生日后的英語學習造成嚴重的困難。為了提高初中學生在英語課堂上的學習質量,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水平,初中英語教師應該注重提高課堂英語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一、影響初中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行為有效性的因素
1.教師方面的原因
教師是影響課堂教學行為的核心因素,主導著初中英語的課堂教學行為。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的教學理念還沒有完全擺脫傳統(tǒng)課堂教學理念的影響,還在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駕馭新課改之后的課堂教學。新課改之后的初中英語教學不同于傳統(tǒng)的初中英語教學,它的教學目標除了傳統(tǒng)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英語方面的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還要求在英語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初中英語教師如果繼續(xù)遵循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理念,在英語課堂上單純的對學生進行語法培養(yǎng)將不能實現(xiàn)新課改的教學目標。在現(xiàn)在的初中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應該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上加強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認識到英語實踐的重要性,注重在英語教學在實踐中的應用。同時為了提高英語教學行為的有效性,教師可以采用學生樂意接受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英語小游戲的形式,開展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參與到游戲里運用英語交流,從而調(diào)動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興趣。此外,初中英語教師的教學知識也對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產(chǎn)生很大影響。英語教學是一門專業(yè)性很強的教學科目,英語教師的英語知識水平直接影響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互動過程,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充分把握學生的心理,知道學生在學習中的興趣所在,才能更好的開展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2.學生方面的原因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教學活動質量的評價和教學水平的評價中,學生的意愿是主要決定因素。教學活動的成功與否主要在于教學活動是否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初中階段學生對于英語的認識處在懵懂的階段,在學習英語上也沒有什么高大上的原因。初中學生學習英語的原因主要可以歸類為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因為英語是一門新的語言,學習英語能夠給學生帶來新奇的感受。另一方面是因為英語在社會上的應用很廣泛,在家長心目中的位置很重,學習英語能夠讓學生被社會和家長認同。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初中英語教師應該切實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組織課堂教學行為。
3.教學方式的原因
新課改是在我國經(jīng)濟不斷的發(fā)展,教學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的背景下開展的教育制度改革。新課改之后越來越多的新型教學手段被運用到教學工作當中,如隨著學校里基礎設施的完善,多媒體教學方式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學校認可和接受。在初中課堂上英語教師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中,可以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行為。在學生觀看多媒體的同時加強對學生英語視聽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建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在課堂教育開始之前,教師要準備好教學所用到的教學道具,還要讓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對課堂教學的知識內(nèi)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避免在課堂上出現(xiàn)教師的教學雜亂無章,學生的聽課跟不上教師教學進度的現(xiàn)象。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放下作為教師的高姿態(tài),在課堂上構建輕松的教學氛圍,避免過于緊張的教學氛圍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造成壓力。只有解決好初中英語教學方式上存在的這些問題,才能使初中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二、構建良好的初中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方式探究
1.初中英語教師在開展課堂教育之前精心準備課程內(nèi)容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在課堂教育中對課本的依賴性逐漸減弱,甚至有些優(yōu)秀的教師在課堂上完全可以脫離教材,依靠自己從其他方面尋找到的資源來完成課堂教學。這種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精心準備課程的內(nèi)容。在準備課程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要做到對教材內(nèi)容了解透徹,還要在課前尋找大量的與本節(jié)課程相關的資料充實課程的內(nèi)容,還要制作或者尋找經(jīng)典的習題,為學生學習知識提供練習的機會。在準備課程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要做好與學生課堂交流的準備,在課堂上做到脫離教材與學生進行內(nèi)容的交流。交流過程中自己的語言要做到簡單明了,避免長篇大論占用課堂教學時間。交流過程中還要注意抓住學生的思維,讓交談的內(nèi)容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避免學生在交流中覺得枯燥乏味,影響課堂交流的效果。在英語教學的課堂上,教材是教學的大綱,雖然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脫離教材開展教學,但是在教學中卻不能與教材完全脫離。完全脫離教材會造成教學背離學生學習知識的接受規(guī)律,使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出現(xiàn)偏差,給教學活動的開展和進行增加難度。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要脫離教材授課就需要做到,形式上脫離教材,在實質上仍然按照教材授課。
2.在課堂上增加學生的話語量
英語教學是一門語言教學,語言教學的目的是為了運用語言,運用語言的首要表現(xiàn)就是說。在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上經(jīng)常可以見到的現(xiàn)象就是教師在課堂上的話語霸權,一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只有教師在運用英語教學,學生能做的就是聽教師講課。在課堂提問的時候,教師經(jīng)常等不及學生的思維反映過來就開始轉移提問對象或是對提問的問題引導全體學生共同作答甚至有時候干脆自己回答。學生在課堂上的沉默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和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掌握。教師在課堂中的話語霸權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聽課積極性和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為了提高初中英語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教師在課堂上把話語權放給學生,鼓勵學生主動提出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運用英語與教師交流溝通。在提高學生課堂話語量上面,教師站在主動的位置,學生很多時候都只是被動的遵守教師的要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直接點名的方式,讓學生回答問題,也可以通過讓學生上臺講題的方式增加學生在課堂上的話語量。通過增加學生課堂話語量,可以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從而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三、結語
新課改實行以來,中學教學中教育理念不斷的改善,在新的教育理念中初中英語教師課堂行為的有效性,引起了教育界很大的關注。初中英語教師的課堂教育的開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積極主動的發(fā)現(xiàn)影響課堂教育行為有效性的問題,制定針對性的措施解決這些問題,使新課改之后的英語教育符合時代發(fā)展的需求,為我國英語教育事業(yè)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戴愛林.初中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研究[J] . 英語廣場,2015,9(88):160.
[2]孫丹.初中英語教師課堂行為的有效性研究[J] .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5):133.
[3]黃愛珍.探討如何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 . 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3,3(104):140.
[4]王婧.大學英語閱讀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初探[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3月(第30卷第1 期):63-65.
[5]陳丹丹.初中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的有效性研究[J] . 求知導刊,2015(1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