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曦
無孔不入的粉塵,在我擁有的地盤上,肆無忌憚地張揚。一刻不停的吱吱切割聲,讓這討厭的家伙更加飛揚跋扈。
我冒著黑發(fā)變白發(fā)的危險,樂此不疲地在粉塵的相擁相親中來回穿梭,聽從裝修師傅的指令與調(diào)遣,把瓷磚搬到盆里浸水。盆里冒出氣泡,如同兒時吹的肥皂泡。還有吱吱的響聲,告訴你瓷磚的質(zhì)量指數(shù)。師傅腳下的水泥渣,需要掃帚效勞,出面邀請無疑仍然是我。
除了鞍前馬后為師傅效力外,我還有一項任務(wù)就是:監(jiān)工。這是彼此之間心照不宣的。師傅明白東家在場的意義;東家清楚自己不在場可能造成的后果。曾經(jīng)請兩個裝修隊實地考察:丈量,畫圖,測算。最終報給我的造價永遠超過我的預(yù)期。只好返回老路,按傳統(tǒng)的運作模式,化整為零,根據(jù)土木水電鐵五大類不同材料,請不同的師傅施工。
自主設(shè)計,選材料,看質(zhì)量,定價格,貨比三家,價砍百家,所有的事情都要我親力親為。
倘若裝修師傅心里不爽,要刁難你,說你買的材料造型差,品相差;這不行,那不行。言下之意,只能有兩條路可走,不是退貨就是換貨。
乖乖,到了這節(jié)骨眼上,師傅的話一句千鈞如同圣旨。
總在一個時間點上被敲門聲驚醒。
清晨五點,這對很多早起和有晨練習慣的人來說,不算早。但對于我這樣習慣晚睡晚起的人,算是太早了。我一般在早晨七點半到八點之間起床。五點,正是熟夢酣甜的時候。
很重的敲門聲伴著東家名字的叫喚聲,讓人聽出聲音里的急切與快意。一旦驚醒,我便一刻也不敢怠慢,邊穿衣服邊大聲回應(yīng),表明自己已經(jīng)起床并速來開門。從酣夢中帶來的那些哈欠,早已嚇得無影無蹤,只能空張嘴不敢出聲音。要知道,這是關(guān)系到一天的裝修進度呀。
我的裝修在夏天,這是最理想的季節(jié)——雨水少、日照長、干燥快。挑工每天趕在太陽出山之前,完成一天所需要的定量——沙石土、水泥磚,按各自比例,挑到裝修師傅指定的地點,然后趕到另一家或者另一個工地繼續(xù)干活。他們每天都是掐著時間輾轉(zhuǎn),也不容易,為著養(yǎng)家糊口。
對于我來說,他們到不到場,關(guān)系到這一天的裝修是否打水漂。兵馬未到,糧草先行。沒有裝修材料,裝修師傅就有了轉(zhuǎn)移“戰(zhàn)場”的足夠理由。他們和挑工一樣,玩的也是“連環(huán)套”。
不知從何時起,裝修市場變得如此陌生與糾結(jié),如同耍猴兒變戲法一樣。
挑工的工錢是這樣算的:沙石土水泥磚,按每層定價,不同材料不同價。比如沙一擔一層多少錢,磚按塊算,水泥按包算。戶外十級臺階算一層,平地十米算一層。我家只有三層,結(jié)果算作六層。因為材料卸在離家門口十米遠還加二十級臺階的地方。
我有點茫然,這是哪門子的數(shù)學?比陳景潤的“哥得巴赫猜想”還玄乎。
挑工說,都這么算的,這是市場行情。
行情?如今行情也真多,什么事都可以扯上邊。
好吧,既然是市場行情,就別怪人家挑工,那就隨行就市吧。
想想挑工也不容易。每天光著油黑發(fā)亮的膀子,肩上壓著沉沉的擔子,一頭搭著一條毛巾。烈日在身上灑一層汗珠,雨一樣流到地上。操起毛巾不停地擦汗,又不停地流汗,那毛巾簡直可以擰出水來了。被汗水濡濕的腳板,在層層臺階上留下寬大厚實的腳印。腳印在我家的樓梯和屋外的臺階上,重重疊疊,就像趴著一只只巨無霸草蟲。挑工一日三餐的體能積蓄,就為著這肩上和腳下的功夫了。
這挑工是從鄉(xiāng)下來的農(nóng)民工,五十多歲了,瘦瘦的身子露著骨節(jié),像是被擠干了水分,沒有多余的東西一樣。太重的擔子壓在他的肩上,你會擔心他的身子骨,什么時候突然嘩啦一聲散了架。
每回我都勸他悠著來,量力而行少挑點。飯要慢慢吃,錢也要慢慢賺。他說不礙事,瘦骨伶仃頂千斤,趁現(xiàn)在還不算老多賺點錢。
他家離我家不遠,下一道坡,穿一條巷就到了。
他有一男三女。大兒子開“地老鼠”載客,倆女兒上學,老幺在家。我每回給他的點心他都舍不得吃,趁歇息的間隙急急送給家中的幺妹。我說,還是自己吃吧,免得把自己累垮了。他笑笑,多喝點水就不餓了。于是,我每回就多給他一份點心。他不置可否。汗水從額上流下來,那張蒙著粉塵和粘著沙土的臉變得四分五裂,很像京劇臉譜,又像一副假面具。我想,他一生的樂趣,似乎都在這個家上,都在兒女們的身上了。
裝修師傅也是鄉(xiāng)下進城的農(nóng)民工,比挑工幾乎小一半歲數(shù)。原本個頭就瘦小,理了個幾乎露青皮的平頭,更顯稚氣十足了。就是這樣一個人物,手下卻跟著一大幫人,不是親戚朋友,就是同鄉(xiāng)本村,甚至還有為謀生投奔他的非親非故異鄉(xiāng)人,其中還有兩位都老大不小算得上是他的叔伯輩了。
砌墻的時候,一幫人馬悉數(shù)到位,按照他的指令擺開陣勢,每人各占一個位置,一刀泥漿一塊磚,手起刀落,一上一下很有規(guī)律和節(jié)奏。除了磚刀與磚的撞擊聲外,便是一陣沙沙作響,如同放大無數(shù)倍的蠶食桑葉的聲音。
分散與聚合,是他們的作業(yè)方式。除了砌墻體、倒平臺需“大兵團”作戰(zhàn)外,其余多半是分散在各家各工地小股作業(yè)。
頂層墻體拿下來后,裝修師傅找我結(jié)賬。我說,不是定好完工后再結(jié)么?頂多也是過半后的事。裝修師傅說,那是指小股作業(yè)。一大幫人馬不及時結(jié)算,到時理不清。
原來如此。怪不得“大兵團”作戰(zhàn),風卷殘云,三下五除二,急速又麻利,很是干脆。小股作業(yè),就不一樣了,實行的是“拉鋸戰(zhàn)術(shù)”,你急他不急,來一天歇兩天,你催他,他便擺出歇工的種種理由,從不提在另一家干活的事兒。說,我們也想早點竣工,好接新活兒干。其實,他們早就一口氣答應(yīng)了五六家。然后,就開始南征北戰(zhàn),四處打游擊,東干兩天西做三日,既占有了市場份額,又不得罪這些東家。皆大歡喜,何樂不為?
他們既玩“連環(huán)套”,又玩“空手套”。
裝修師傅將一張比火柴盒大點的紙片給我,上頭擠擠挨挨地堆著豆芽菜一樣的數(shù)字。我?guī)е蓡柤釉O(shè)問的口氣,有這么多么?裝修師傅說,沒騙你,就是這么多。他從口袋里掏出一把卷尺,把墻體重新量了一遍,邊量邊讓我看數(shù)字。對吧?你幫過我的忙,我怎么敢騙你?
我有片刻的腦“休克”,然后快速地在記憶庫中搜索。
哦,是你。你是阿齊的那個侄兒?
對啊。
阿齊是我的鄰居,我們鄰里歷來相處得很好,有事都會相互幫著。這回裝修房子,是阿齊幫我聯(lián)系的師傅,但他沒說就是他侄兒,我也從沒見過這個侄兒,只是通過兩次電話,壓根兒就沒想到就是這位裝修師傅。
裝修師傅說,我會記住你的好,但不是現(xiàn)在。現(xiàn)在一大幫人的工錢沒辦法折扣。裝修由我做主,會給你便宜。他態(tài)度相當誠懇,稚氣的臉十分可愛。我反倒不好意思起來,稍稍有些狼狽,好像我早有預(yù)謀一樣,算計好這個時候用手上的砝碼同他進行一場交易。
他果真沒有食言,我的裝修自始至終由這位小個子師傅“主政”。打下手的小工,有時一個,有時兩個。他的一個哥哥則始終跟著他。
他哥的身體比他壯實,海拔也比他高很多,他把他哥使喚得團團轉(zhuǎn)。高興的時候哥哥長哥哥短;不高興的時候,只要他哥有一點點閃失,就被罵得狗血噴頭。
他哥也真是,都老大不小了,也跟了他好幾年,手藝一點都沒長進,真是扶不起的阿斗呀。一次,他叫哥粉刷衛(wèi)生間的一根下水道的塑料管子。整整折騰了一天,水泥灑落一地,把個塑料管子抹得如同煙囪。小個子師傅氣不打一處來,沖進衛(wèi)生間,搶過泥勺摔在地上,還把他哥推了個仰八叉。指著他哥的鼻子罵道,你給我出去,出去!我不要你這樣的徒弟。
第二天,他哥果真沒來了,換了個新徒弟。我埋怨地說,畢竟是你哥,怎么能這樣對他?
他理直氣壯,振振有詞,這是工場呀,是干活的地方,沒什么親情可言。要是都礙著面子,手下十來號人怎么捯飭?又怎么服人?我被一通話嗆得啞口無言。
我終于明白,大凡能震人的人,總有他過人之處。
那天,要上一條長三米、重一百多斤的鋼條當挑梁,叫了五六個師傅來幫忙。結(jié)果好一陣折騰沒整出一點名堂來。正在忙著貼瓷磚的矮個子師傅,急得眼睛快噴出火花來。他飛身躍上腳架,肩膀頂起鋼條,大喝一聲,上!鋼條穩(wěn)穩(wěn)當當落在墻兩頭。
房子如人的臉,上了年紀臉皮就松弛了,皺紋也出來了,眼袋耷拉了。這次想動個大手術(shù),把該拉的皮拉了,該整的地方整了,該墊高的地方墊高了。所以此次裝修就叫作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大整容。按我心儀已久的簡歐風格,進行五官全挪位。動刀動槍、敲敲打打、拆東墻補西壁就在所難免了。這樣一來,房子就像剛經(jīng)歷過一場激烈鏖戰(zhàn)的戰(zhàn)場。
粉塵彌漫如同滾滾硝煙;殘壁斷垣有如坍塌的城垛;破磚碎石,活像被炸成四分五裂的死難者的尸身;那些丟棄在建筑垃圾上的壇壇罐罐,好比戰(zhàn)敗者的頭盔;地上的一兩根木棍還有酒瓶,一如斷樹殘枝;破碎的瓷磚,恰似古代戰(zhàn)衣上的甲片,隨著主人的丟盔棄甲而撒落一地。還有驚慌失措的壁虎,正落荒而逃;蟑螂到處爬來爬去;一群浩浩蕩蕩的螞蟻抬著一只死蟑螂,像在游街示眾……
每天我有兩次打掃戰(zhàn)場,收拾殘局。一次是中午,是在師傅回去吃午飯的時間。這次的收拾并不太費勁,只是稍作整理和歸攏,整出一塊讓師傅下午能夠施展手腳的地盤。第二次是傍晚收工。這是大清理,是把一天中的建筑垃圾徹底清出門外,好讓挑工一大早就有活干。我常常是吃完晚飯就動手,一直干到深更半夜。第二天一大早,就在挑工的叫喚聲中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燒水,泡茶。把茶放在避開粉塵又顯眼的地方,再擺上幾包香煙。接下來的時間,就讓師傅使喚和差遣了。
師傅有好幾撥,差遣的內(nèi)容也不一樣。比如泥工,他常常會叫你拉住卷尺一頭丈量尺寸,或者叫你把瓷磚搬到盆里浸泡。要是瓷磚不夠了,你就得火燒火燎地趕到瓷磚店,又屁顛屁顛地趕回來,生怕誤了活兒。又比如電工,零件最小,又使喚最多。一個插座,一只開關(guān),甚至一顆螺絲釘,都要你去跑。
民間流傳一句順口溜:師傅一動嘴,東家跑斷腿。
房子裝修是個小工程,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粗略算來,至少有十類以上的工種,十撥以上的裝修人馬。有人結(jié)合民間五行特性,搗整出十個字,來概括裝修的大體內(nèi)容:金木水火土,電梯刷吊挑。
二十年前,我蓋房連裝修,除水電外,頂多就兩撥人馬,無非土加木,所以過去把蓋房子叫“大興土木”。如今的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像在表演分身術(shù):門窗都用鋁合金或者不銹鋼(金);木頭只用在家具上(木);水塔、熱水器、太陽能、空氣能……水的家族越來越龐大、越來越先進(水);灶也和土分家了,用組合式廚灶(火);瓷磚、石板材、金剛板取代了水泥地面(土);冰箱、空調(diào)、電視、電腦、電飯煲、微波爐……五花八門的家電變過去的單一線路為家庭電網(wǎng)(電);樓梯的扶手,換上更為美觀雅致的新型材質(zhì)(梯);墻壁粉刷無需泥工代勞,自有專業(yè)人馬(刷);做吊頂另有其人(吊);挑工必不可少(挑)。十項工種十撥人馬,我要輪流面對,接受他們的善意,友好,苛刻,挑剔,甚至于刁難。
師傅列了個清單讓我購買缺了的材料。我要是為難,說,不知道哪家好,也不曉得看貨色。師傅就會略作遲疑說,哦,是這樣???那我中午上工時順便幫你捎帶一下。說得不經(jīng)意,也很輕描淡寫,像是一種無法推辭的責無旁貸。這種事,其實很正常。要不是幾乎每個師傅都如出一轍,像是一種模本的翻版,我也不會去“偷翻”底牌。
如果東家自己去買材料,師傅連問都沒問,也會從貨色和品牌中看出端倪來,知道貨出哪家店鋪。實在無法辨識,他才以一種十分關(guān)切的語調(diào)問東家,而后避開東家,給店老板打個電話,說是自己推薦的。店老板就會記下這一單,累積一段時間后,就會叫師傅來店鋪領(lǐng)取回扣。說來,師傅也不容易,都是為了生活,尤其是那些農(nóng)民工。
那個矮個子裝修師傅,進城七八年了,還沒有立足之地,租在離縣城二里地的郊外一戶也是農(nóng)民的家中,一家五口人擠在一間屋子里。因為沒有戶口,三個子女上學都要高價。收入比別人少,付出卻比別人多。師傅吃不吃回扣,其實這事跟我半毛錢關(guān)系都沒有。因為師傅與店家的雙贏,并不建立在我的利益受損的基礎(chǔ)上。對于店家,是利潤的累積;對于師傅,是摟草打兔子——捎帶;對于我,毫毛未損。裝修房子本來是件愜意的事,可在我這里,則怎么也高興不起來。
好不容易挨到尾聲,幾撥裝修師傅同時都不來了。說是有個樓盤交房,裝修的日子都定了,幫東家討個好彩頭。我不知道這是不是裝修市場的行規(guī),或者叫潛規(guī)則——斬頭留尾吃中間。結(jié)賬的時候,挑工拿了一張小紙片給我,像是從孩子作業(yè)本上撕下來的。上頭寫著密密麻麻的字,像蟲子一樣爬。好多字不是短斤少兩,就是缺胳膊斷腿。比如“水泥”寫成“小尼”;“磚”字成了“?!保弧皩印弊掷锏摹霸啤鄙倭艘粰M……不過,我倒是看明白了。我把我記的賬單拿出來對照,感覺數(shù)字有出入,便說,好像不是這個數(shù)。他嚇了一跳,緊張得額頭都冒出汗來了,說,我一筆一筆記得清清楚楚,還算了好幾遍,怎么會錯呢?
那天他到我家結(jié)賬是在晚上,燈光下的汗珠晶亮又飽滿??此蔷o張樣,我連忙說,錢少算了。他緩了口氣,說,還好沒有多算。又有點納悶,也不會少算呀?我把兩張清單一項一項對照,一項一項念給他聽。念到總金額時,發(fā)現(xiàn)他那張清單的錢少了。
不等我發(fā)問,他連忙解釋,是這樣,我扣掉一份點心錢了。
我實在哭笑不得,不知說什么好。嘰嘰歪歪了一陣,最后冒出一句,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難不成我多給你一份點心,是為了賺你一份點心錢?
他見我生氣,有點不好意思,像做錯了事的孩子,手足無措,一只手使勁地摩挲著短而稀疏的頭發(fā),語無倫次地說,已經(jīng)有一份了……我只是想……不是這意思……千萬別誤會……吃人家的東西總要付錢的。
我不再多作解釋,話說得很干脆,你要是把我當鄰居,就把那份錢退回去。下個月我房后的撥岸和溝也要動工,還是你來做活。要不,我就另請他人了。
聽我這么一說,他嚇到了。唯恐我有活不叫他干。農(nóng)民工最怕的是沒事兒做干閑著,有勁沒地方使;最盼的是天天有活干,即使忙得累趴了,心里也快活。他到我家干活,鼻子挨著嘴巴,效率老高,一天能干出一天半的活。
好吧好吧,就聽你的吧。他的額上仍然在冒汗。他用力抹了一把,臉上濕濕的,不知是汗水還是淚水?抑或是鼻涕?
和矮個子裝修師傅結(jié)賬就簡單多了。他說,我就不寫清單了,要是信不過,你自己算一遍??偣矁扇f塊,你就給我一萬五吧,多一分不要,少一分不讓。
我傻眼了。愕然了。沒見過如此干脆的人,還帶著一點點霸氣。
我說了,凡是能服人的人,肯定都有兩下子。
這滿臉稚氣的小不點,憑什么后頭會跟著一大幫年紀比他大得多的泥工師傅?
這世界,凡是存在的,必定有其存在的理由。
責任編輯:蔣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