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存在者,亦即人作為存在者。人生活于世界之中,無可避免地會發(fā)生一些不如意之事。那么,當這些事情來臨之時,作為存在者的我們該以如何的心態(tài)棲居或是面對。本文試圖結(jié)合積極地棲居和消極地棲居來淺談幾點筆者的一些想法。
關(guān)鍵詞: 存在者;積極;消極
中圖分類號:B5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2-0131-03
一、積極地棲居
人生活在世界之中,經(jīng)歷的事、發(fā)生的事并不總是如人所愿,有時會超乎人們的想象。進而,讓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沉思究竟何為我們真正所要追求的。時不時地,我們會對我們的棲居之所以及身邊之事情不自禁地產(chǎn)生些許的疑問。對此,也是諱莫如深。但凡遇到好事或是不好的事,我們都會以一種心態(tài)去面對:順其自然。你可以說它是積極的也可以說它是消極的,這由人的主觀來看待??陀^(發(fā)生的事)的好或不好,不是由我們這些生活在世界中的人三言兩語可以概論的。面對好與不好的事,在于一個人所持的何種心態(tài)。例如,面對考研的成敗和得與失,一些人和另外一些人所持的心態(tài)可謂是分外鮮明。一些人被成功的錄取與自己付出的多年努力成正比,最終迎來了鮮花和掌聲,自然而然會欣喜萬分;反之,面臨失敗,心情落寞。面對此境,有些人微笑坦然,淡然處之,這是積極的表現(xiàn);而另外一些人終日沮喪,怨天尤人,這是消極的表現(xiàn)。不可否認,我們的身邊存在有阿Q,遇到困境往往以阿Q的精神勝利法來尋求自我心理安慰。然而,自我心理安慰亦在于自我會進行心理上的正確疏導(dǎo)和調(diào)整。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視為是追求積極的做法。
(一)積極有為。
積極,我們不把它簡單的理解為樂觀向上之意。在此尤指一些人擁有合乎自然法則、道德準則以及生活常態(tài)的思想和觀念。有為,我們也不把它簡單的理解為有所作為。在此尤指一些人利用恰當或合理的手段和方法去做某事。對此,“積極有為”在本文特指一些人擁有合乎自然法則、道德準則以及生活常態(tài)的思想和觀念,運用恰當或合理的手段和方法去做某事。簡言之,積極有為就是做某事要合乎情理,于情于理。
做事,尤其是做好事,我們都是積極有為??膳碌氖?,如今的好事也是不敢輕易去做,輕易去碰。其一,利益成分高。其二,人心照面少。縱然是老人摔倒在地,小孩前去攙扶摔倒老人。好在是力所能及;反而失去常態(tài)就是摔倒老人惡人先告狀。合乎常理,一位老人即便是一個生活在社會中的人摔倒在地,只要是作為一個人,一個有能力行走于社會中的人,看見了自然而然便會上前去攙扶,不會視若無睹,且不說視若無睹了他人會言論一二,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等等,這也是有違心中的道德準則。一方面,自己做正確了,合乎自然之法,生活之理,理應(yīng)會受到社會的嘉獎。其實,問題不僅在于行助者(有為者),也在于受助者。很大程度上我們不能說是第一行助者是否失去了心中的道德以及倫理的思想和觀念,恰恰亦在于受助者是否有意識到行助者的真正意圖。這意圖是在仁愛和幫助。如果把這幫助看成是獲得利益的堆積以此來受社會的褒獎與表揚。那么,這種幫助便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幫助。行助者(有為者)的真正的積極有為是合乎道德的做某事,并不是摻雜了諸多的利益成分。倘若一味追求利益成分的高與低,獲得社會效應(yīng)的多與少。那么,這種做法是不是有所枉然?真正的仁愛與助人來自于心底最深處,不摻雜利益成分。它絕非是用簡易的只言片語就能以偏概全的。生活中的每件事并非要求人人有為,為與不為,做與不做在于主體自己,不會因為主體少做了或不做了而增減一二,削減三分。另一方面,人與人之間進行心靈的溝通與照面少,由此產(chǎn)生了人們之間的莫名生疏感。人們無法料知對方心中的所思與所想,唯其進行溝通與交流,才能了解對方。在此,筆者不是就事論事?,F(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這樣的事情是不計其數(shù)的。例如,我們會耳聞甚至目睹這些:由于考學(xué)壓力或是戀人分手所帶來的一系列的矛盾而造成的跳樓與自殺的案件。難道前者是由于壓力之大,后者是在于兩人不合所造成?倘若就其此看,只是追究為表面現(xiàn)象,未能思慮它的深層原因。其實,它在于人與人之間缺乏溝通或是溝通率低,心靈上的交流照面次數(shù)少。無論是遇到自我矛盾抑或與他人間的矛盾時,個人或是對方都能敞開自我心扉地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心靈間的照面。這樣,生活的矛盾便會化解,我們不能計較由于心理不平衡所帶來的結(jié)果。一切矛盾皆來自于心。對此,我們會不會換取另一種角度,運用另一種方式,選擇另一種心態(tài),進行另一種交流?這樣排除了心中的矛盾,生活瑣事便會迎刃而解。
生活世界是給予意義的、被經(jīng)驗的。它給予人類以豐厚的資源,讓其利用、開采和挖掘,顯現(xiàn)人類生活的豐富多彩和存在的人生意義。既然,作為存在者的我們擁有這廣袤的土地、豐厚的資源和盛大的空間,處身其中就該以正確、合理的方式去行為。例如,有空調(diào)區(qū)和無空調(diào)區(qū)。在有空調(diào)區(qū)的地方,一些人會利用這適宜的溫度和溫暖舒適的空間等有利的資源,充分享用它去做些有意義之事(如讀書和思考),讓其發(fā)揮應(yīng)有的作用。這是積極的一面。當然,也會有另外一些人在這空間中碌碌無為,無節(jié)制地做些無意義之事(如消遣和娛樂)。這是消極的一面。然而,在無空調(diào)區(qū)的地方,雖不及有空調(diào)區(qū),一時無法避免嚴寒或酷暑。但還是會有那么一些人不畏嚴寒或酷暑等外在不利的諸多條件去做某事,不惜不利之條件,為尋求心中的那份堅定的信念和執(zhí)著地追求,使其生活的多姿與多彩。這是積極有為的一面。反之,另外一些畏懼嚴寒或酷署之人,總是想方設(shè)法來尋求適宜的溫度和舒適的空間。倘若一概而論這些人一事無做、一事無成也是不合理的,起碼還有些許地追求那絲溫度的做法和行為。在此看來,這也是有為的一面。重點是積極還是消極,要看主體如何行為。
毋庸置疑,人們都喜歡行積極有為之事,暫且拋開不論對自己有利的一面,這也有助于社會以及他人。如社會上的一些慈善活動家,他們會時不時地甚至于成年累月地做些公益慈善事業(yè)來接濟需要幫助的人。難道他們僅是為受社會的褒獎、民眾的一致好評?殊不知,有些人實則是在仁愛和助人,而另外一些人是在有所圖。不可否認,人們做事何嘗沒有目的所言,就看追求的是什么。只要運用的方式及手段恰當和合理,所做之事合乎道德及倫理,于情于理。那么,積極有為之事,我們又何樂而不為?
(二)積極無為。
作為世內(nèi)存在者,我們該以如何的心態(tài)來棲居或是生活?“世界本身不是一種世內(nèi)存在者。但世界對世內(nèi)存在者起決定性的規(guī)定作用,從而唯當“有”世界,世內(nèi)存在者才能來照面,才能顯現(xiàn)為就它的存在得到揭示的存在者?!盵1]我們由于生活世界經(jīng)驗很多很多東西,與之進行實踐活動。在這種過程中,一些人會持積極的心態(tài)棲居來面對成敗,另外一些人會持消極的心態(tài)棲居去面對得失。無論積極抑或消極的心態(tài),無論有為還是無為,我們都是在世界之中顯現(xiàn)出作為存在者棲居的意義。
一項規(guī)定的提出和實踐,絕非僅是為了整治不良的風(fēng)氣與行為,還在于確保人們生活的更加安定與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當然,這種規(guī)定首先要自身具有它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理論正確了,在行動上才能說服人。種種行為的合理,亦在于人們的觀念和思想的合理。倘若給你一座別墅,里面的設(shè)施和裝備一切齊全。你僅僅是身在其中享樂而無所為,還是利用手上的資源而有所為,在于你持積極的心態(tài)還是消極的心態(tài)去行為。在此,“積極”和“消極”不是我們常說的樂觀和悲觀之意,而是一個人做某事所持的觀念和思想是否合理,做的事情是否符合自然法則和道德準則的要求。規(guī)定的提出,是為了整頓和嚴厲打擊社會上的不良風(fēng)氣和行為。例如,打擊貪污與浪費、行賄與受賄等現(xiàn)象。這樣的積極做法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fēng)氣,使一些政府官員嚴格要求國家的規(guī)章制度,私底下不搞特殊,形成人與人之間真正意義上的平等,絕非口號上的平等。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wù),本身就是政府官員的職責和義務(wù)所在。社會中的人各形各色皆有,我們不可能用理論或是規(guī)定去嚴格要求全部人或是說服全部人,只能使一部分人有所被說服和改正。倘若打擊過猛或是想全部被改正,也是需要一個過程。這樣一種積極的做法,只能是先針對局部,如若整體想要得到整頓,還需漫長的過程。打擊過猛,結(jié)果就會適得其反。這種適得其反,積極無為的情況,我們還是要避免出現(xiàn)。
世界本身就是一個過程的集合體。生活在其中,作為在世內(nèi)的存在者,更該為此經(jīng)歷這個過程。然而,我們往往會在生活中耳聞或是目睹這樣的一些人和這樣的一些積極無為之事:自身并沒有擁有很多的資源,但辛勤努力,無論是條件的好與壞,還是自身天賦的優(yōu)與劣。努力了,付出了。但最終依舊一事無成,最后而無所為。這樣的積極無為的情況是擁有了積極的心態(tài)在于做了某事最終而無成為。我們也把這樣的情況視為積極無為。做一件事,不一定會與之成為一件事。重要的還是人們?nèi)プ?,肯做。再者是持如何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中的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帆風(fēng)順的。作為生活中的人,更該為此顯現(xiàn)出作為一個在生活之中存在的存在者的意義。
二、消極地棲居
結(jié)合上述,我們對此再以考研的成與敗為例。面臨失敗,心情落寞,終日沮喪,怨天尤人。這是消極地面對生活中的成敗和得失,亦即也是在消極地棲居。生活不順,事業(yè)無成,考學(xué)無望,家庭不和等諸多情況,我們會由于一時的不順而做出一些消極的事情。例如,過度酗酒,消遣娛樂等,沉醉萎靡而難以自拔,這都是沒有真正認清自我的表現(xiàn)。消極地棲居和生活并無意義,除了浪費自我青春與生命之外,毫無任何價值。人類生活在地球上,為了各自的生存,各自利益的存在而存在,不得不向自然界掠取自然資源來保障生活的繼續(xù)。在此過程中,人們會運用現(xiàn)代科學(xué)技術(shù)的手段去開發(fā)自然資源,這就不免自然會受到損害。當然,我們?nèi)祟愐矔钍芷浜?。不可避免的是,人類在改造、開發(fā)自然界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某種失誤,破壞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性和完整性。人們的過度消費和過度開發(fā),造成了生態(tài)失調(diào)、資源枯竭等嚴重現(xiàn)象。雖然,這是人們在有形之中有為的一些事。但是,這已經(jīng)破壞了人們的棲居之所。人們的肆意濫砍亂伐,是不合理、消極的做法。無論是積極還是消極都由人所界定,都是人在顯現(xiàn)著自己面對生活的心態(tài)。
(一)消極無為。之前,我們就此談過“積極有為”在本文之中的涵義。那么,“消極無為”是與之相反的,尤指做某事不合乎自然法則、道德準則的行為。換言之,就是做某事利用了不合理、不恰當?shù)氖侄位蚍椒?。它不僅僅是指向悲觀之意,而是具有了更深刻的意味。從另一角度來思想,我們把所行和所為之事的合理與否用“積極”和“消極”來稱謂。每一個詞語并無明確和深刻的界定,只有放在具體的實例中才會顯得具體而微。
目前,國家的政府官員的貪污腐敗依然成性。古已有之,乾隆身邊的大臣和珅。貪污受賄之物不計其數(shù),甚至于受賄的金錢財物比當時的金庫還要多。與之相照,目前官員的所行和所為。無論是有了人權(quán),官權(quán)還是錢權(quán),受賄、貪污、行賄、詐騙等不良行為依舊顯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有了一官半職就開始肆意利用手中職權(quán),撥公款、開公車…做一些不合法之事(例如,利用公款消遣享樂)。有了一絲財物,變據(jù)為己有。身為官員理應(yīng)為人民服務(wù),心系于民,為人民謀利益,而不是貪圖享樂,為自己的享樂服務(wù)和謀益。倘若懷有這樣的思想和觀念,實在是消極無為。
既便給你充裕的時間和足夠的空間,不去做一些合法、合乎情理之事,同樣也是在消極的生活。這樣的心態(tài)豈是在追求人生的意義?良好的環(huán)境提供于你,如若自己不好好利用,消費大量的時間去享受它的方便與奢華。嗔心無為,又豈是在追求自我價值?那些生活貧苦、條件貧困和所處環(huán)境急劇惡劣的人們倘若也是在持這樣的心態(tài)地棲居和生活。那么,他們?nèi)绾文軌騺砭S持生活的繼續(xù)?雖然自我擁有了自由與舒適,但生活的并無多大意義。人的生活在于有意義的存在,不是在于追求人生自我價值的多與少,而是要能夠顯示出自己作為一個存在者的人生積極性。因為,“在所有的存在物中,人的存在是最為獨特的?!盵2]人不僅僅是作為有思想的存在之物,而且身處逆境中還依然能夠用積極的心態(tài)和生活的瀟灑與坦然。但是,與此相反,在擁有消極的心態(tài)時,前提是要改變自身的思想和觀念。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fā)展,科技在創(chuàng)新。當然,我們也應(yīng)該滌除身上的那些陳舊的思想和落后的觀念,更新、解放它,與時俱進;剔除心里不良的殘渣與污垢,做一個積極的自我,合理而有意義的生活。
(二)消極有為。我們無法以言語界定所謂好事,所謂壞事。正如我們不能區(qū)分何為好人,何為壞人一樣。每類人、每種事都有自己獨特顯現(xiàn)的方式。生活教會我們?nèi)绾巫鋈撕吞幨?。好人也會做些不符道德、倫理之事。壞人也會做些合乎生活常態(tài)之事。任何事與人皆有兩面,以偏概全對此不可成立。
生活中的任何事都有人所為,包括不合法之事,有違道德之事等。例如,在生活中,我們會聽到或是看到社會上的一些人非法走諦槍支彈藥,這是違法之事。雖然有人在為,但只能承認這是消極的有為。因為這些做法和行為不合理,采用了不正當?shù)氖侄蝸碇\益。難道是他們不知道做這些事情是有違法?不,明知故做和明知故犯最為可怕。我們該如何糾正和改變自身的不良行為?首先,認清自身存在的不足。人無完人,我們并不是完美主義者??v然,我們在思想上是個完美主義者,但在形式上依舊是零。其次,改變思想和觀念。重要的是要改變?nèi)说乃枷牒陀^念上的不足與缺陷,而不是行為上的不足。人的思想是強大的,這點無可厚非。事情為與不為的合理與不合理皆來于人們的思想是否正確。因此,我們要凈化思想。凈化思想的第一步就是要驅(qū)除頭腦中原有舊思想、舊觀念的束縛,使其歸為零。換言之,就是清零。從零做起,是因為此時人們的思想中沒有過多的塵世的熏染和世俗的雜念,為人處事沒有摻雜太多的虛假成分和元素,人們可以近距離的進行心與心之間的溝通和照面。
但凡是有為,我們不可以把它視為積極的一面,即便是消極有為。拋開從思想上來論,從整體而言,消極有為卻也是一種消極地棲居。因為做某事所持的思想不合理,利用的手段或方法不恰當。無論是積極有為還是消極有為,人們都是為了各自的存在而生存。哪怕是做一些不合乎法律、道德準則之事,也是作為一個存在者在追求著生存。區(qū)別只是在于:存在者棲居的有無意義。我們共同生活在世界之中,存在者的我們是作為有意識地在生活世界中存在。在胡塞爾晚期的名作《歐洲科學(xué)的危機和先驗現(xiàn)象學(xué)—現(xiàn)象學(xué)哲學(xué)引論》(1936年)一書中,他這樣寫道:“正如這世界總是被意識為普遍的視域(Horizont),被意識為存在著的對象的統(tǒng)一宇宙,正在此世界中共同生活著的我們—每個個人之‘我以及相互一道的‘我們—就屬于這世界,恰恰是通過這種‘共同生活,這世界是我們的世界,被我們意識為有效準的?!盵3]這個世界對于我們每一個人而言,可能會給予很多很多東西,但是惟一不能給的就是“又一個”我們自己。
簡言之,作為生活中的人,我們不可太過于糾結(jié)每件事。在把握當下之時,與此同時,也要看得見遠處。順心而為,順其自然。無論積極地棲居抑或消極地棲居,我們都要活好自己,運用正確、合理的方式和手段去生活,以良好的心態(tài)來棲居,以此顯現(xiàn)自己作為一個存在者的人生價值和意義。然而,人生在世,我們無法預(yù)料自己的下一步究竟會發(fā)生什么,唯有自己以良好的心態(tài)去棲居,我們的生活才會煥發(fā)的多姿多彩。
參考文獻:
[1][德]馬丁·海德格爾著.陳嘉映、王慶節(jié)譯.存在與時間[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2:85.
[2]衣俊卿.論人的存在[J].學(xué)習(xí)與探索,1999, (3): 48.
[3]張祥龍著.從現(xiàn)象學(xué)到孔夫子[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1:34.
作者簡介:劉薇(1989-),女,漢,河南省焦作市溫縣,碩士研究生,蘇州大學(xué),馬克思主義哲學(xué)專業(yè),研究方向:國外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