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萍
小學語文中寓言教學,不僅難度符合小學生的接受范圍,而且寓言以一種故事的方式出現(xiàn)在小學生的面前,小學生肯定在學前教育中就接觸過這種文章,對這種形式的文章也比較熟悉。經過前期的接觸,學生對這種文章就會比較熟悉,自然接受程度就比較高。我們教師要把握好學生的接受程度,結合小學語文中寓言的文章特點來進行教學活動,目的就是把教學的道德審視把握好,讓孩子可以樹立正確的三觀,讓孩子可以從小就有一個正確的人生方向觀。那么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如何讓孩子通過小學語文中寓言的學習來正確把握人生價值觀呢?我在這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大家一起學習:
一、教師要注重自身素質的培養(yǎng)樹立好榜樣,充分發(fā)揮榜樣的力量
教師在一個學生的生活中其實是占了很多比重的,每一位學生每一天基本上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與教師和同學在一起度過的,教師的言傳身教就是對學生道德觀念、是非、真假的最好教育。在學生長達十幾年的求學階段,小學教師榜樣的力量是最強大的。處于小學階段中的學生,他們有的可能被家長溺愛,在家庭中是一個非常調皮搗蛋的孩子,但是在學校中面對教師的時候就會變得十分乖巧聽話。老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首先自己要樹立一個正確的觀念,自身素質要達到為人師表的程度,教書育人關系到的是一個國家的前景與命運。講臺上教師說的每一句話都有可能影響到學生,作為一名教師,應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平時教師要注意充實自己,擴展自己的視野,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直接影響到教學活動的開展質量。新課改中要求教師把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而教師就成為指導輔助的角色。作為指導輔助的角色,教師必須站在更高的高度做一個燈塔式人物才有可能給學生正確的指導,給學生指出正確的人生方向。
二、教師要轉換思路做燈塔式人物
新課改后,對教師的自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要求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導力量,而是退居二線把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這時候教師的素質就不僅僅體現(xiàn)在課堂的教書方面,更重要的體現(xiàn)在對學生的思維啟發(fā)等素質方面。每個人的潛能都是無限大的,作為教師我們要用適當?shù)姆绞?,因材施教慢慢引導,激發(fā)學生的各方面的潛能。我們教師在新時代的新標準下要培養(yǎng)的是新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多多鼓勵學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找到學習的樂趣,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在小學語文中的寓言課文教學中,教師面對學生還沒有被禁錮的思維,要多多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更加發(fā)散,為將來的創(chuàng)造型人才埋下伏筆。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對學生的思維加以引導,可以讓學生自己在閱讀寓言故事的時候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且在課上可以提出來,然后在課上大家一起討論。在討論學生的問題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價值觀,學生的價值觀不是一日養(yǎng)成的,是平時里一點一滴日積月累逐漸養(yǎng)成的。
三、把課堂中的正確觀念引入生活靈活運用
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后,就要啟發(fā)學生進行生活的實踐,聯(lián)系生活。從某種層面上來說寓言故事也是來源于生活的一種藝術與文學的形式。讓學生可以有機會在課堂中學到尊老愛幼的美德可以在生活中運用。如果學生只是在課堂中說得頭頭是道,中華美德可以倒背如流,古今中外傳頌千年的佳話可以列舉很多,但是在生活中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霸王,那么教育還有意義嗎?我們教師教導學生寓言故事的目的不就是希望學生可以走出學校、進入生活后可以具有良好的品質,優(yōu)秀的人格嗎?如果學生在課堂中學習了良好的道德品質,但是不能學以致用那么就完全失去了教育的目的。所以教師一定要刻意加強學生在平時生活中的實踐活動。平時教師可以對應一些寓言的內容來進行一些恰當?shù)募彝セ觼碜寣W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寓言中所教給他們的道理。
比如說,教師在講《孔融讓梨》這一篇文章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討論作為小學生的孔融,面對長輩的時候是該吃大梨呢?還是該吃小梨?那么可以把這個討論的答案留到課下,讓學生帶著疑問放學回到加后再跟家長討論,問家長的意見。這樣不僅會把學習與家長的關系更加拉近,學生與父母的交流也會更加深刻,家長也可以從側面來了解自己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
我們小學語文中加入寓言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因為學生好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在學生純潔的心靈中埋下正直的種子,讓學生在將來的生活中道德品質無愧于自己的良心。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郭村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