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
摘 要 信息快速發(fā)展時期,進行消息傳遞的新聞儼然成為一種社會普遍現象,其語言特點準確、簡潔和精煉。作為語言學尤其是語用學里的重點預設現象,因其本身所具有的特點被應用服務于新聞語言,此外新聞語言與預設二者也具有一定的共同點。文章對預設現象在新聞語言中的語用功能進行研究。
關鍵詞 新聞語言;預設;語用功能;研究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08-0146-02
在1892年,最初由德國的數學家、哲學家費雷格提出預設的概念,之后在語言學論著頻繁地運用到該術語。預設別稱先設或前提,是理解和使用語言的重要依據,能夠通過對語境、語義的分析及邏輯思考來獲得信息,展現運用語言的人和話語間的關系。因預設的特點與新聞語言具有相似性,故常將語用預設這一語言技巧和基本規(guī)律應用到新聞采訪中,該技巧的掌握對整個新聞工作的順利實現非常關鍵。
1 語義預設、語用預設及新聞采訪
1.1 語義預設概述
在這里我們所討論的語義預設是靜態(tài)客觀的、并不將語境考慮在內的,是一種狹義上的理解和認識,基于此我們對預設的研究可以使用命題真值來判斷,也可以這樣理解即對話語所下的定論是否真實需要的必要條件。有兩個命題a和b,滿足條件:如果a真,則b真;如果a假,b仍真;如果b假,則a不存在。這樣的話,b命題就是a命題的預設。例如,某人的妹妹在上高中。語句中的預設就是“這個人有個妹妹”,命題的否定即某人的妹妹沒有在上高中,同樣地在這句話里也能得出“這個人有個妹妹”這一預設。通過例子可以看出,“語義預設具備穩(wěn)定性的同時又具備相對可變的性質,通過分析句子結構和詞匯涵義來認識語句和命題二者之間的關系,這種預設有局限性所考慮的范圍比較窄即語言內部因素,只能解決簡單的預設問題,對于復雜的預設問題尤其是復合句中的預設問題難以解決?!背酥?,對于復合句進行否定檢驗不一定成立,故為了新聞語言中的預設更好地解決,語用預設便產生了。
1.2 語用預設概述
預設有廣泛的用途,隨著對其進行的深入研究,語言學專家發(fā)現語言既有語義現象又有語用現象,如果只是按照語義預設的理論對解釋預設問題,有許多語言是解釋不通的。那些對語言環(huán)境敏感,和說話人的態(tài)度、理念和意圖等有關的前提條件就是語用預設所指的內容,這和說話的人還有說話的對象都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將說話方假設的并不一定真實的知識狀態(tài)傳達給說話的對象,但傳遞的是說話人的信念,并且雙方對這一傳遞過程都是認可的。這就是廣義的語用預設,是說話的一方在講話前預設好的,是根據特定的語境即雙方已明曉的信息或能夠依據上下文推理出的信息,說話的一方依主觀意志而下的定論,是雙方知曉并認可而不需要贅述。語用預設的運用能使受者體會說話方想要表達的意思,使語言的表達更簡潔、更精煉和更靈活。
1.3 新聞采訪概述
新聞采訪是為了探求事實的真相,對記者的要求即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排除一切障礙和干擾,精確快速地反映和認知具有較高新聞價值的信息和客觀事物。在新聞采訪過程中,因民族、性別和文化素質等不同導致采訪對象各異,故要利用恰當的采訪策略、語言技巧和基本規(guī)律,采訪者如若能夠積極挖掘切入點并有效利用,就能獲得有價值的新聞素材。因此,對于采訪者來說,掌握精湛的語言表達方式,利用恰當的語言技巧可以為新聞素材的獲得增色不少,例如:可以提高提問題的效率,可以獲得采訪者理想的內容,抑或是公眾媒體想要的內容。這當中所常常用到的語言技巧就是前邊提到的語用預設,為了達到既定目的,對問題進行預設。在實際采訪過程中,預設是采訪者習慣并且常常喜歡用的一種提問方式,這時候采訪對象通常會遭遇到采訪者設置的陷阱,不得不回答敏感尖銳的問題。同時,為了擊破采訪者的設計的陷阱,采訪對象要對此快速地做出反應采用恰當的方式避諱敏感話題,使自己的言辭讓人找不出漏洞。
2 預設在新聞語言中的語用功能
2.1 預設在新聞語言中的簡練性
新聞就是新近發(fā)生事實的報道。在我們的身邊每天都發(fā)生這樣或那樣的事件,我們就是通過新聞來了解發(fā)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事情的。這些前提就要求新聞語言具備簡練性的特點,這樣才能在限定的時間利用有限的版面空間進行新聞報道,讓人們快速地獲取其所想要了解的新聞信息。報紙是傳統(tǒng)新聞載體,主要是報道當天的新聞事件,除此之外還要有足夠的空間刊登廣告。預設可以使用更精簡的語言傳遞同樣數量的信息,有利于報紙版面空間的節(jié)省,有利于新聞信息的精煉,易于抓住讀者的心理。
例如,讀者可以通過標題大概了解新聞報道中的主要內容,對于自己是否繼續(xù)深入閱讀就只需要瀏覽標題便可知曉。此外,在報道的首段,將整篇報道的內容進行概括,讀完第一段的時候就大致能理解接下來的內容都是為首段提出的預設服務的。
2.2 預設在新聞宏觀結構中的體現
新聞良好宏觀結構的形成依賴于合理的預設。每天有大量的新聞事件充斥在我們的周圍,對于不同的人群,想要重點了解的新聞也各有不同,每個人更多地想要關注自己感興趣或與自己的職業(yè)有關的新聞信息,對其他的新聞給予相對少的關注。新聞報道的新聞信息也是有主次之分的,為了對重要新聞進行強調,通常將次要的新聞作為預設來引出重要的新聞,這促進了新聞良好宏觀結構的形成,使讀者準確迅速地透過重要新聞抓住其核心信息。
例如,這樣一則新聞:醫(yī)療、扶貧、學前教育……件件與你相關,實際上,透過這則新聞開頭可以看出新聞報道的幾件大事及主要的相關事件。這則新聞一開始就使用了預設,讓觀眾第一時間掌握新聞所要傳遞的主要內容,新聞報道的主要思想也被觀眾瞬間就抓住了。如果沒有巧妙地運用預設,那么在閱讀過程中觀眾就很難把握新聞的主要內容和重要信息,降低了新聞閱讀的效率。通過例子,可以看出預設在新聞中所體現的宏觀結構調整的
作用。
2.3 預設在新聞信息中的連貫性
新聞報道的根本目的就是傳遞信息。在實際編寫新聞的過程中,需要寫進新聞的事實依據有很多,如此就會占用較多的版面,內容篇幅過長反過來又會對讀者的閱讀興趣造成影響,矛盾的是又不能把信息下定論給讀者,這時運用預設來解決這一問題就再好不過了。在新聞編寫中,預設在新聞信息中有著連貫性的作用,可以作為新聞信息的起點引出定論。這是由于新聞報道的基礎就是讓讀者理解新聞信息,然而新聞信息中出現的斷言會影響讀者對信息的理解,所以為了避免上述問題的出現,在新聞信息中引入預設來解決這一問題。隨著新聞內容陸續(xù)展開,預設與斷言合理的橋接,為新聞語言和新聞信息的連貫性提供了保證。
在《新聞聯(lián)播》中,預設的應用到處可見,這是因為一些新聞含有較大的信息量,這就需要編輯將新聞拆成幾個部分并巧妙地運用預設,這樣就吸引觀眾繼續(xù)往下看。所以說預設在新聞語言中起著承接的作用,具有很強的連貫性。
2.4 預設與新聞語言的多樣性和吸引功能
“生動”是除了“簡練”之外新聞語言的另外一個重要特點。大家都了解,新聞信息普遍表現出單調乏味的特點,很難激發(fā)起讀者的興趣。因此,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只能使新聞語言豐富多元化并且生動形象,這樣才有利于讀者閱讀興趣的產生。當然要想編輯出生動的新聞,其標題是否醒目十分關鍵,往往會影響讀者選擇要不要讀這條新聞。在進行新聞信息實際編寫時,要保證新聞語言的生動性,內容的豐富性和多樣化,使讀者一看到新聞標題就想繼續(xù)讀下去。預設就能實現這一目標,使新聞語言生動形象且多樣化,形成具有吸引力的新聞標題。例如,新聞標題“機器人贏了,這和中國究竟有什么關系?——科幻作家深度解局”運用疑問設置懸念,新聞標題不僅語言生動,而且激起讀者強烈的好奇心。
新聞語言和我們的日常用語雖有所不同,但與交流卻有著相似的特點,即建立在同等知識水平和背景的基礎上,傳播使讀者能夠理解的新聞信息。在新聞語言的編寫中預設可以用于引入話題,同時在其信息的傳遞過程中也具備很多有益的作用。因此預設手法常出現于新聞中,以便更好地服務于新聞報道。
參考文獻
[1]石萌萌.淺談語義學中和語用學中的“預設”問題[J].西安社會科學,2011(4):121-122.
[2]高婷婷.論預設在新聞語言中的功能[J].雞西大學學報,2012(7):127-128,130.
[3]張名章.新聞中預設的應用[J].新聞與寫作,2015(3):105
[4]郝麗娜.預設在新聞語言中的語用功能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5(2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