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佳煥
摘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不同文化有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與表達習慣。中西文化的差異也對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產(chǎn)生著重要影響。對中國學習者來說,只有重視并深刻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才能克服英語學習過程中的障礙,真正達到文化交流的目的。本文結(jié)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分析了中西方文化差異對英語教學的影響。
關(guān)鍵詞:中西方文化差異;英語學習;文化交流中圖分類號:G6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165-02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之間也存在差異, 而語言既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交流的工具,文化之間的差異必然對語言的學習產(chǎn)生影響。不同文化的人能否互相溝通,不僅取決于他們對語言本身的學習記憶,還取決于他們對語言背后的文化的理解。只有深刻理解并尊重中西文化的差異,才能適應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需要。在英語教學中必須重視中西方文化差異,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與能力,才能更好地學習英語。
1.中西方民俗存在差異
民俗就是人與人交往過程中的風俗習慣,不同的國家之間民俗存在著差異,民俗的差異對語言的學習與交流也產(chǎn)生著重要影響,人們的一言一行,無不受到它的制約。中國幾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中,人們家庭觀念很強,非常重視親屬關(guān)系,每一個親屬都有相應的稱呼,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七大姑八大姨。而西方文化中兄弟、姐妹、表(堂)兄弟、表(堂)姐妹等稱呼簡單的歸為brother,sister,cousin。西方人更重視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對長輩甚至可以直呼其名,這在中國是大不敬的做法。西方人取名會選擇自己比較尊重的長輩或者名人的名字,而中國人給晚輩起名是萬萬不可與長輩重名的。中西方文化就稱呼語的使用也有很大差異。例如:中國將"張老師""李師傅"稱為"Teacher Zhang""Master Li ",西方人一般用Mr.,Miss,Mrs等稱呼別人。
除此之外,西方文化中,"Thank you."是使用頻率最高的禮貌用語之一。"Thank you."幾乎適用于一切場合,即使家庭成員之間也不例外。媽媽給孩子遞一杯水,孩子會很自然的說"Thank you." 這是最起碼的禮節(jié)。而在中國家人之間很少用"謝謝"。因為在我們中國人看來,家人之間相親相愛,互幫互助是理所當然的。如果所謝謝,反倒生分,這是我們的文化習慣。如果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在語言的使用過程中就會遇到很多問題,而影響我們順利的進行交流。
2.中西方交流習慣存在差異
在不同的環(huán)境里,有不同的交流習慣。在不同文化的影響下,中西方的交流習慣也存在著差異。例如:西方文化中,見面打招呼大家談論比較多的是天氣狀況。"It's a nice, isn't it?""It is really hot."都可能作為他們交流的開始。而中國文化中,人們見面時總愛說:"吃過了嗎?"其實說話人并不是真的關(guān)心聽話人是不是吃了飯,只是打個招呼罷了。不在飯點的時候人們常常說"干嗎去呢?"這不是為了打探別人的隱私,只是我們中國人見面打招呼的一種表達方式。而在西方的表達方式中從來沒有涉及任何私人問題的習慣。如果不了解這些文化差異,而唐突的問西方朋友"吃了嗎?""去哪呢"這樣的問題,對方肯定會覺得隱私被侵犯,而達不到愉快交流的目的。
中國人在幫了別人,別人表示感謝時,往往說"不謝,不謝"。有的中國學生在不了解西方的表達習慣,當別人說"Thank you"時往往想當然的回答"No thanks"。這樣的錯誤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卻并不鮮見,在交際英語的考核中,往往有人會犯這樣的錯誤。這不是因為基礎(chǔ)知識沒學好,而是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理解不夠深刻的緣故。
3.中西方表達方式存在差異
在中國,謙虛是一種美德,因為"謙虛使人進步"。無論對長輩還是上司都愿意表現(xiàn)出自己謙虛的一面,謙虛的人也會受到別人的好評和喜愛。所以中國人不愿意過分的表現(xiàn)自己,當受到別人的夸獎與贊美時,中國人往往謙虛地推脫甚至貶低自己,而西方人則會大方接受。在西方,如果你夸張別人"You are beautiful."對方一定很高興的回答"Thank you."而在中國,如果有人被夸贊:"你長得真漂亮。"她往往會謙虛的回答:"哪里,哪里"。有的中國學生不了解這一文化差異,當西方朋友贊美她"You are beautiful." 時,受到中國傳統(tǒng)的謙虛文化的影響,她無法像西方人那樣欣然接受,而不知如何作答。于是有了中國式英語的表達:"where?where?"西方朋友聽了莫名其妙,更不知如何作答,場面無比尷尬。
另外,在收到別人禮物的時候,西方人往往很大方的接受,當面打開并向別人表示感謝,而中國人在接受禮物時往往要推辭一番,收下之后也斷然不會當著客人的面打開,因為在中國人看來這是非常不禮貌的做法。
4.中西方節(jié)日表達方式存在差異
中西方文化中的節(jié)日也各不相同。中國人最重視的是春節(jié)和中秋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這和中國人強烈的家庭觀念息息相關(guān),這些節(jié)日大家都會闔家團圓享受天倫之樂。而西方最重視的節(jié)日則是圣誕節(jié)和感恩節(jié),這也是由西方的傳統(tǒng)文化所決定的。除此之外,中西方文化對節(jié)日的表達方式也大不相同。中國的節(jié)日一般稱之為"Festival",在節(jié)日前面也會使用定冠詞"the"。例如:the Spring Festival(春節(jié))、the Lantern Festival(元宵節(jié))、 the Dragon Festival(端午節(jié))。而西方的節(jié)日一般稱之為"Day",節(jié)日前面也沒有定冠詞"the"。例如:Christmas Day(圣誕節(jié))、Mother's Day(母親節(jié))、Thanks Giving Day(感恩節(jié))等。
中西方國家的文化差異還可以從節(jié)日方面表現(xiàn)出來。
語言與文化關(guān)系十分密切,文化差異對語言學習的影響不可低估,要想真正掌握英語這個交際工具,必須對中西方文化差異有所了解。加強對語言文化差異的學習,是英語教學過程中必須要考慮的問題。作為教育工作者,在英語教學中要努力增強學生的文化敏感性,提高他們的文化差異意識和領(lǐng)悟能力,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強 文化多樣性與英語教學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3.
[2]劉淑芳 跨文化交際與英語教學[J]. 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 2001,(02)
[3]曾利娟 文化差異對跨文化交際的影響[J].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01,(05)
[4]劉訓愛 中西方文化差異對英語教學的影響[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1993年05期
[5]龍慧 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提高學生語言交際能力[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7年15期
[6]徐虹 試論跨文化語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學[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