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雪娟
摘要: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有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和獨立思考,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下面我們將對良好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重要性進行研究,并分析目前的主要習慣問題,從而提出具體的培養(yǎng)策略,幫助學生有意識的探索和思考,將良好的學習習慣養(yǎng)成,并終身受益。
關鍵詞:良好習慣;小學語文;培養(yǎng)策略;重要性;問題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102-01前言:語文學習是一切學科學習的基礎,因此學好語文至關重要。而小學作為初級教育階段,也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階段,要想語文教學獲得滿意的收效,就必須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1.小學語文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性
1.1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是教育教學的目標之一。我國的歷史文化悠久,且文化精髓博大精深,在世界上獨一無二,因此傳承優(yōu)秀的文化,弘揚國粹是當代學生的責任,因此要想實現(xiàn)以上目標,就必須關注小學語文教學和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這樣才能使學生將語文的人文色彩、文化內涵與基礎掌握,同時將民族文化智慧吸收,將語文新課標實現(xiàn)的同時,也為文化的傳承奠定基礎。
1.2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語文學習不可或缺的。小學語文的學習是為了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將其應用于生活、學習和工作,在學科特點上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整合,通過學習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寫作能力、預讀能力和寫字識字能力是主要教育目標。對于小學生而言更是接觸生活、社會,走出家庭,培養(yǎng)基本道德觀念的初級階段,而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則有助于以上目標的實現(xiàn)??梢姡Z文學習中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是必須的。
2.小學語文學習中學生的主要習慣問題
2.1學生的自制力不足?;谛W生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因此關注力會隨著興趣轉移,使得學習中不專注。再加上我們的母語是漢字,源自語文學習,但是學生受日常語言環(huán)境的影響,使得將語文學習是為了語言學習,使得語文學習未得到充分的重視,最終導致教學中教師需要不斷提醒學生提升注意力。
2.2語文學習動力缺乏。由于學生的學習成效直接取決于學習動機,假如學習的動機缺乏,就會導致學習關注度不足,進而對語文學科的學習造成直接影響。并且在課堂上諸多學生的獨立、自主思考能力不足,不能遵循老師的規(guī)定進行復習和預習,使得語文學習成效差強人意。
2.3書寫習慣差?;跐h字的筆畫較多,因此學生在書寫中筆畫不對或筆順不對的現(xiàn)象較常見,并且糾正后依舊存在,還有就是部分學生書寫不工整、字跡潦草,書寫姿勢不對等,需要不斷的提醒。同時考試的時候也較馬虎,不能認真審題好檢查,使得具有非常高的出錯率。
2.4學習的依賴心理較強。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學生總是關注于標準答案的查找,從而忽視了發(fā)散思維的拓展,同時在學習中對老師的說明和講解過度依賴,甚至部分家長代替學生思考,學生只需填寫即可,這樣就導致小學語文學習成效很難獲得提升。
3.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的對策
3.1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學習習慣。課堂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模式,并且該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著整個教育教學成效。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重視和關注學生課堂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合作探究、自主思考等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往往是以教師為中心,使得課堂成為了一言堂,因此自然很難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導致課堂氛圍具有沉悶性和枯燥性,學生的學習成效很難得到提升。針對該情況,教師必須將師生和生生互動交流、獨立思考的時間提供,并結合相關內容將針對性的問題提出,要求學生各抒己見,并將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的答案選出。亦或是進行分組探討,促進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通過該模式來幫助學生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并將合作探討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養(yǎng)成。
3.2培養(yǎng)學生的課前預習習慣。課前預習不僅能幫助學生將學習的相關內容明確,同時還能明確自身的疑惑和問題,從而將課堂學習效率大大提升,可見開展課前預習意義重大。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課前預習被諸多的教師忽視,使得教學成效差強人意。針對該情況,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進而為課堂學習做足準備。在具體的做法上可以如下,在新課學習前將相關預習任務向學生布置,通過任務的引領來幫助學生將教學的大致內容掌握,并且課前抽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同時合理評價不同學生的表現(xiàn),以此來促進學生良好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
3.3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因此要想學好語文,就必須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但是受課堂時間的限制,僅僅依靠課內閱讀是不夠的,必須將閱讀由課內向課外延伸,讓學生能夠依據(jù)自身興趣進行選擇性閱讀,豐富學生的遣詞造句經(jīng)驗和詞語的積累,同時也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將其視野豐富。目前該問題是諸多小學語文教師忽視的,往往將預讀教學內容作為重點,局限了知識面,導致學生的語文書平很難獲得提升。如在進行《倔強的小紅軍》學習后,老師可要求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相關內容可涉及相關具體人人物,如劉胡蘭、董存瑞、黃繼光等,也可以涉及相關事件,如紅軍長征等,并在課堂上向全班師生展示自身的收集結果,將學生的課外閱讀積極性提升,同時也幫助學生潛移默化的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實現(xiàn)更好的發(fā)展。
3.4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背誦、談論和質疑習慣。教師在實際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加強對學生的引導,鼓勵學生質疑和進行小組探討,對于課內外名人名言要求學生予以背誦,并將其靈活的應用于后期的作文和日記中,促進學生作文素材的豐富,以此來幫助學生將良好的實踐、背誦、談論和質疑習慣,并將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提升。
3.5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性習慣。基于小學期間學生的固定思維尚未形成,因此可以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探究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學生將不同的答案尋找,如閱讀類型、造句等這些在答案上都不是固定的,因此可以為契機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并對其進行適當?shù)墓膭?,促進學生思維的活躍,并將該學習方法應用與后期的學習中。
3.6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習慣?;趯懽魇钦Z文的重點內容之一,因此必須將該技能掌握。但是在實際作文寫作中,往往學生對作文產(chǎn)生畏懼,其原因是素材不足,而素材的主要來源就是生活。因此,要想將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就必須觀察日常生活,如一花一草、一樹一木等,從而將良好的洞悉能力養(yǎng)成,為作文材料的積累奠定基礎,保證寫作時素材豐富,能夠信手拈來,這樣才能將流暢的美文呈現(xiàn)。
通過以上的探討我們了解到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無論是對小學語文教學還是對其他科目的學習均意義重大,但是就目前的實際教學情況而言,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生的自制力不足、語文學習動力缺乏、書寫習慣差、學習的依賴心理較強等問題,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關注和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學習習慣、觀察習慣、探究性習慣、實踐、背誦、談論和質疑習慣、課外閱讀習慣及其課前預習習慣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實現(xiàn)更的發(fā)展。參考文獻:
[1]李芳芳. 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J]. 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3,01:377.
[2]賈東花. 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J]. 考試周刊,2014,01:46-47.
[3]焦艷. 小學生語文學習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路徑探析[J]. 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2,06:139.
[4]李亞梅. 關于小學生語文學習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