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科 楊義順
摘要:針對留守及單親學生的不良行為,教師采取換位思考,寬容留守及單親學生,給予父母之愛。把握時機,發(fā)現(xiàn)閃光點,及時鼓勵的可行教育策略。教師用父母之愛關心留守學生,特別是單親學生。走進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讓他們感受到師愛,同伴的溫暖,使其生活、學習走向正軌。
關鍵詞:留守及單親學生;德育教育;情感寬容;關愛成長中圖分類號:G623.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048-02德育教育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而人的情感需要決定了此項工作需要相當長時間地付出滿腔的愛和深厚的情,這是搞好留守及單親學生德育的前提和基礎。通過增加情感投入來提高留守及單親學生的道德素質,這無疑是新世紀做好德育教育的又一新途徑。那么,在德育工作中,如何注重情感投入,引發(fā)留守及單親學生情感,增強情感體驗,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呢?
1.要教師轉變觀念,學會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就是多想想自己是一位留守或單親學生的實際體驗,多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并設身處地的替留守及單親學生著想,想他們所想,急他們所急。教師要從這些學生中來,又到這些學生的特殊群體中去,通過換位思考進入留守及單親學生的世界,用留守及單親學生的眼光看世界,用他們的心靈去體會喜怒哀樂,這就要求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權威式的師生關系為現(xiàn)代平等交流式師生關系,放下老師的架子甘做留守及單親學生,深入到他們中去,做他們的知心朋友,然后改變育人方法,讓自己更貼近這些學生實際,更易于讓他們接受。換位思考了,才能理解留守及單親學生的某些行為甚至是錯誤的觀點,因為他們畢竟是缺乏愛的孩子,在生理上不成熟,在心理上不平衡,犯錯誤也是在所難免的;換位思考了,才能正確看待和寬容這些學生的某些過失,心平氣和地對待他們的缺點和不足,以其長者之風甚至用父母的關愛之心去看待這些孩子的無知和偏激。本班有一位學生,既是留守又是單親學生。父親有病在外打工,該生兩歲時母親遠嫁他鄉(xiāng),現(xiàn)只有年過古稀的奶奶在身邊,他沒錢用,將班上另一學生的50元錢偷了,經(jīng)調查引導后,該生將錢退還了,內(nèi)心只想著老師開除他。此事后沒開除他,并表揚了他能退錢改錯,是一個誠實的孩子。課后把他叫到辦公室,向他問寒問暖,詢問他目前有些什么困難,是否需要老師的幫助,他從老師的言行中,體驗到老師對他過失的寬容。從此之后,該生在班上守紀、學習成績在漸進、團結同學、尊敬師長,各方面均較好;相反,如果教師處理問題時簡單粗暴,可能會讓這位學生難以忘記老師的不當育人方法,甚至記恨在心,也許會導致該生流浪社會,成為人渣。通過換位體驗就可以把他們的情感和精神自然而然的融入自己的心靈,也就理解了留守及單親學生的許多不當做法,并會正確對待他們的過失。
2.要注意把握教育時機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所以做思想工作要考慮照顧到每個留守及單親學生的自尊心,要看時機、場合且注意分寸,因此,教師要善于把握教育時機。一般來說,留守及單親學生取得成績,哪怕是一丁點的進步的時候是教育的最佳時機,因為他們都希望自己比別人做得好,希望能得到老師的表揚或者同學的認可,期望在老師的心中并不比別人差。取得成績時正好滿足了他們這種要求賞識的心理,這時教師若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就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影響,進而會加倍努力地來回報老師;老師及單親學生犯錯誤時也是教育的最有效的時機。因為內(nèi)疚和不安使他們急于求助,盡早想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同情。這時,教師一邊應號召大家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找出造成錯誤的原因,使他對以前的行為懊惱;一邊勇于向他們承擔自己的責任,如說明留守及單親學生也是自己教育不當引起的,教師先承擔責任會使他們內(nèi)心受到強烈的震撼,讓其認為自己犯錯反而讓老師承擔,這太不應該。從而促使他們自我反省,改正不足。實踐證明對留守及單親學生肯定和幫助得越及時,越能引發(fā)其內(nèi)驅力和學生熱情,也越能在情感共鳴中強化情感滲透力。
3.要考慮留守及單親學生實際,注意方式方法
任何事物都有不同屬性的方面,人也如此。學校是學齡兒童聚集的地方,有性別的不同,個性的差異,興趣愛好的不同,故教育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要在民主平等的原則下根據(jù)留守及單親學生的差異和情感要求不同施以不同的情感教育。特別對失去父愛的單親學生,要給予一些呵護,特別是不能讓他們受到任何人的欺負;針對失去母愛的單親學生要給予慈母般的關愛;他們有一共性就是其脆弱性,生活上多關心,學習上常過問,多輔導,通過心理疏導,注意保護其自尊心,使其他們走出孤獨,融入班集體中去,同集體共同進步,讓他們充分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體驗到更多的同學間的兄弟姊妹情。這樣通過有針對性的教育,就會使他們滿足不同的心理需求,從而使情感滲透做到有的放矢。
4.要對留守及單親學生起到表率作用
西漢文學家董仲舒說:"善為師表,既美其道,而慎其行"。教師是學生的表率,又是學生的領路人,特別是對留守及單親學生尤為重要。單親學生從小就缺乏愛,缺乏父母對他們言行的正確導航,而對那些不良的行為習慣模仿性強,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其有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言傳不如多身教,自己本身就給了他們一種無形的示范。教師的體態(tài)語言也是情感滲透的一種方式。如教師點頭、微笑、撫摸、手勢都使留守及單親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心,都將滿足其自信心;教師的語言也是傳遞情感的重要手段。美妙的語言會產(chǎn)生春風化雨的魅力,叩開這些學生的心扉,滋潤他們的心田。相反,留守及單親學生本是情感的脆弱者,粗俗的語言會傷害他們的自尊,甚至會激怒他們,導致他們事事、時時與你作對為敵。"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明一句好話會成就一個人,一句壞話也可以毀掉一個人。教師對這些特殊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多使用如"你能行"、"你真棒"、"錯了,沒關系"、"再試一試"等語言。就能增強留守及單親學生的信心,調動其積極性,鼓勵他們多參與一些活動。林肯曾說過:"每個人都喜歡表揚",留守及單親學生更是如此。因此,不管留守及單親學生做錯了什么事,哪怕是突發(fā)事件,教師都要冷靜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先穩(wěn)住自己,多考慮后果,不要急于先下結論,有時是無聲勝有聲,反倒引起他們反省。教師對他們要多表揚加以肯定,少訓斥批評,從而讓這些特殊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特別對留守及單親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尤為重要,在育人過程中,教師只要用真情感化他們的心靈,以心換心、以情激情,那么,很自然地,留守及單親學生就會在教師的關愛呵護下,健康茁壯地成長起來。參考文獻:
[1]《愛》——楊峻編著廣西民族出版社
[2]《社稷名臣》——龔勛主編華夏出版社
[3]《品格的力量》張立梁玉梅主編北京燕山出版社《培根論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