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秀英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044-01初中政治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織成分,旨在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但由于農村條件的制約,本身寓教于樂的課程,卻成了死記硬背的代名詞。使得學生與是否"刻苦"聯系起來,所以鄉(xiāng)村政治教育存在著以下多誤區(qū):
1.闡述教學中的誤區(qū)
1.1思想政治教學受重視程度不夠。由于不斷的追求升學率,一些部門和學校缺乏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形成"有名無實"的格局。首先,農村中學從校領導到其他課程教師,都存在一個基本認識的誤區(qū),都認為與數學、語文、外語相比政治課并不是主科,知識的含金量較低,這種長期的錯誤觀念對農村中學思想政治教學起到了嚴重的阻礙。其次,農村中學基礎教育設施有限,教學資源的配備也先交付所謂的"主科"使用,因此,教師和學生除了使用課本外在使用計算機、圖書管等資源時,很難找到這類的學習資料。
1.2思想政治教學形式、內容、手段單一。由于廣大農村學校,教學設備陳舊、教學資金有限,思想政治教學仍停留的傳統(tǒng)教學形式上,老師站著講,學生坐著聽,師生間缺乏有效互動,"一塊黑板、幾支粉筆"的教學形式還是農村思想政治教學的上課常態(tài),很多先進的教學形式受經濟條件制約難以實現。由于思想政治課程本身需要對歷史、經濟、政治等多學科的了解,掌握起來比較難,尤其對于信息閉塞的廣大農村學生而言,思想政治課程對于他們來說較為抽象,看不見摸不著,難以理解,自然失去對課程的興趣。直接影響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甚至產生厭煩情緒。很多教師依然照本宣科、死記硬背式教學,將書本知識點劃出,以檢查、提問等方式讓學生被動的機械地背誦所學內容,使學生在壓力的面前去被動的學習,無法更深層次地去理解、把握、運用所學知識內容,經常是出現學生害怕上課前老師的檢查和提問,對思想政治課產生"害怕"越聽越疲憊、越聽越沒勁,甚至以逃離課堂躲避老師。
1.3教師隊伍不穩(wěn)定、整體素質有待提高。近年來,在九年制義務教育任務最重、覆蓋面最廣的農村基層學校,教師流失現象不斷發(fā)生, 很多重點師范類學生畢業(yè)后因當時就業(yè)壓力大臨時選擇在農村學校工作,但內心還是向往經濟發(fā)達的城市工作,一旦遇到合適的機會就會離開農村學校,給本來就薄弱的農村基礎教育"雪上加霜"。多數農村中小思想政治課教師,年紀大些的為中專學歷,年輕些為??扑?,整體上學歷還不是很高,素質也有待于提高,同時教師在上課時缺少課外內容的聯系,教學激情缺乏,使學生積極性難以調動。
1.4中學政治教學方法缺乏系統(tǒng)和科學性。思想政治教學的對象是在校青少年,他們具有社會性,能動性、層次性、可塑性。當代中學生的思想特點、思想開放的道德、取向多樣性,求真務實,追求實惠,偏向于個人發(fā)展和經濟利益,獨立意識增強而獨立能力又滯后。如何把握住中學生的思想脈搏,與發(fā)展俱進,積極尋求最佳教育途徑,多年以來,農村學校大都還處于探索之中。
2.農村中學思想政治教學策略分析
2.1重視農村中學思想政治教學工作的成果化。加快發(fā)展農村義務教育意義深遠,在實際工作中,應該重視農村中學的思想政治教學工作。全社會和農村學校要積極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在教育過程中要避免將學科分主、次,每一門課程對于學生的成長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2打造優(yōu)秀農村中學思想政治教師團隊。為打造一批優(yōu)秀的農村中學思想政治教師隊伍,首先要穩(wěn)定農村思想政治教師隊伍,減少教師城市外流現象,這需要提高農村中學思想政治教師的待遇,增加農村特崗教師職位數量,同時必須大幅度提高農村教師的待遇,建立城鄉(xiāng)統(tǒng)一的教師工資標準,從根本上解決農村教師的工資和福利問題。
2.3轉變應試教育觀念為素質教育。農村由于軟硬條件均比城市環(huán)境差,學生、家長都傾注了更多的心血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想要通過層層的考試最終可以實現上大學的夢想,但急功近利的追求成績,會抹殺農村孩子的創(chuàng)新思維,自由的天性,長期的應試教學使學生深受應試教育之害。因此,轉變觀念要打破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推進農村中學思想政治課的素質教育的改革。
2.4強化學校思想政治教學的評估體系。強化學校思想政治教學的評估體系,充分發(fā)揮評估的導向激勵鑒定診斷、調節(jié)選拔等功能,反饋效果,及時對思想政治教學進行有效的控制和調整,優(yōu)化思想政治教學過程,才能使學校思想政治教學工作形成良性的運行機制。優(yōu)化整合社會力量以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將政治教學進行得好,進行得優(yōu)秀,才能收到良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