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燕
中圖分類號:G71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015-01感化在效果方面,自古以來都比由偏見、愚昧和殘酷而發(fā)明的腰衣、手銬、腳鐐大不止一百倍。
——狄更斯
好教育不是苛求、灌輸和責難,而是提供一塊肥沃的土壤,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好教育是要用心去體驗,用愛去澆灌的。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jīng)歷中,我深深感受到寬容、激勵在教育中的獨特魅力。
典型案例:
新學期我班迎來一個插班生叫黎唯唯,由于她學習差、思想差、表現(xiàn)差,我已經(jīng)是她在本校就讀的第三個班主任。面對這個"燙手山芋",我是不是會重蹈覆轍呢?我應該用怎樣的方式引領她走回正軌呢?
潤物無聲,請君入甕。
通過與家長聯(lián)系,我逐漸了解到了一些我所不知道的細節(jié)。她父母長年在外打工,從小與爺爺奶奶一起生活,老人只注重對她的物質(zhì)保證,讓她吃飽、穿暖,對于他的教育卻幾乎為零。通過對他的了解以及親眼所見,我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最大的問題是學習習慣太差,從小就沒有人管理,養(yǎng)成了散漫的性格,加上她很喜歡在別人面前表現(xiàn)自己,因而,在這個孩子身上,幾乎具備了所有孩子的缺點。不過,我相信只要努力、找到了癥結(jié)所在,一切便會迎刃而解,于是,轉(zhuǎn)化他的行動在悄然中進行。
我首先召開了關(guān)于"孝敬父母"的主題班會,利用多媒體觀看生活中感人的父母:辛勤忙碌的父母,艱苦樸素的父母,蒼老多病的父母……然后,就這一話題,請學生們講述了自己的父母。輪到黎唯唯的時候,我請她講述她的父母,她的臉色很難看,語氣生硬的說:"我不記得了。" 在我意料之內(nèi)的回答,我什么也沒說,只給了她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父母掙錢容易嗎?爺爺奶奶帶孩子做家務辛苦嗎?他們?yōu)榱苏l?你的名字蘊含著父母怎樣的期望?
第二天,我又給她寫了一張小紙條:姓名是父母送給孩子的第一份珍貴的禮物,是父母對孩子濃濃的愛意和虔誠的祝福。唯唯,你是你父母唯一的掌上明珠,是你父母唯一的期望。請珍惜這份唯一!
每天的筆談成為我必做的功課,我絞盡腦汁讓她感受父母之愛,老師之愛,因為我要讓她找到人生的希望,學習的動力。"功夫不負有心人 ",兩周后,她開始回應我,從筆談到面對面交流,我與她共同尋找她的人生方向。在這期間,她的行為習慣以及情緒方面明顯好轉(zhuǎn)。雖然只是小小的進步,但我卻覺得是邁向成功的一大步。
激勵感化,化繭成蝶
我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機,頻頻找她聊天,細致地觀察她的言談舉止、了解她的喜好,分析她的思維模式、思維方法,發(fā)現(xiàn)她個性較強,好勝心強,在舞蹈方面很有天分。我適時調(diào)整了"聊天"的內(nèi)容,逐步引入關(guān)于舞蹈的話題,鼓勵她練習舞蹈技巧,進而借助學校舉辦校際舞蹈大賽之機,激發(fā)她的好勝心,鼓勵她為班集體的榮譽盡自己的一份力。
于是,那段時間經(jīng)常能在舞蹈房看見她的身影。手肘破了,膝蓋青了,這一切的辛苦,唯唯都沒有半句怨言。甚至在其他同學有怨言想放棄的時候,她還主動勸解,鼓勵堅持。唯唯在團隊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體驗著協(xié)作的快感,感悟著團隊的力量。隨著她舞蹈技巧的日趨成熟,與他人協(xié)作的能力也越來越強,唯唯成為了同學們心目中的"領袖"人物,成功的當選了班上的舞蹈委員。
我抓住時機多次找她談話,鼓勵她將這種練習舞蹈的拼搏精神、協(xié)作精神運用到學習上去,指出"如果學習能更進一步,則在同學中的威信就會越高,也更利于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面對學習這個"老大難"問題,她也終于鼓起勇氣答應我盡力一試。
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學的幫助對一個學困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同學的力量有時勝過老師的力量。同學之間一旦建立起友誼的橋梁,他們之間就會無話不說。同學是學生的益友。在學生群體中,絕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過于直率,尤其是批評他們的時候太嚴肅而接受不了。在舞蹈大賽期間,唯唯已經(jīng)和班上的同學們建立起"革命友誼",她能感受到同學對她的信任,感受到同學是自己的益友。我給她調(diào)整了座位,找了一個"小老師",讓她在快樂中學習、生活,在學習、生活中感受到無窮的快樂!
當然,一開始對她的目標降低一點,讓其也能夠體驗成功。然后引導她正確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增強信心。再逐步引導他提升目標,以正確的心態(tài)面對挫折。通過同學的教育、感染,唯唯的成績有了非常明顯的進步,各科科任老師和我都及時的給了她積極地評價,這更是激起她學習的熱情。
黎唯唯同學的學習成績在逐步上升,她體驗著學習帶來的快樂。思想轉(zhuǎn)變了,表現(xiàn)變好了,這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我也在不斷努力促發(fā)她的學習激情,不斷鞏固、加深其行為模式。
淘氣的學生在幾年淘氣史中,會有過上百次的自食其言,會有上百次拒絕良言相勸,會有上百次逃避父母管教,會有上百次敷衍老師。但我們要做的是第一百零一次關(guān)愛,"不拋棄,不放棄"。
現(xiàn)在的唯唯已經(jīng)成功的步入大學校園,她將在人生廣闊的舞臺上盡情綻放、盡情飛翔!
我的反思:
"愛"――走進心靈的橋梁
學困生往往生活在老師的冷眼、家長的呵斥、同學的戲謔、集體的排斥之中。游離于集體的學困生,自尊,往往得不到別人的尊重;好勝,往往不能取勝;有上進心,而意志薄弱。由于缺乏應有的熱愛、尊重和信任而逐步形成"自卑-厭學-拒教"的心理狀態(tài)。但任何一個學生都有一種歸屬的心理需求,都渴望受人尊重,被人理解,被人關(guān)心,渴望能夠融入集體之中。如果我們滿足了他們的這種需求,讓他們感到關(guān)心和溫暖,他們就會產(chǎn)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樂于接受教育。為此,教師必須改善集體環(huán)境,主動親近學生,少點指責,多點鼓勵;少點埋怨,多點理解;少點冷漠,多點關(guān)心;少點否定,多點肯定;拉近師生距離,融洽師生關(guān)系,建立友情,使學困生感到老師并沒有拋棄他們,同學沒有拒絕他們,班集體歡迎他們,從而喚起他們的自尊、自愛、自強。這樣,他們就會漸漸地向班主任打開心靈之門,轉(zhuǎn)化他們也就水到渠成了。
冰心曾說過;"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
生命需要愛,教育需要賞識。用心做教育,用愛心、恒心、關(guān)心去愛護每個孩子,去尊重他們。我相信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夠托起明天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