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
摘 要:面對同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不同學習風格對于學習者的影響是不同的:可能是促進作用,也可能是妨礙作用。本文提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運用學習風格概念,并形成相匹配的教學策略,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設計學習任務,確保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都能獲得最佳學習情境,達到最佳學習體驗,以期對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和終身教育產生積極影響。
關鍵詞:VAK學習風格 學前教育 專業(yè)教學策略
一、VAK研究的問題和研究的意義
1.概念界定
(1)VAK學習風格。不同學習者對視覺、聽覺和觸覺等不同刺激的敏感度有所不同。根據(jù)學習者對不同刺激的體驗偏好,將學習者劃分為視覺型(Visual)、聽覺型(Auditory)和動覺型(Kinesthetic)三種類型,簡稱VAK學習風格。通過對學習風格的分析,可充分了解學習者的動態(tài)心理過程和個性特征,為教師因材施教提供理論依據(jù)。
(2)基于“VAK學習風格”的英語課堂教學策略。教師的教學不僅要涉及所教的內容,更重要的是應該以所教對象以及所教對象的學習過程、學習特點為基礎,來組織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教學設計、課堂導入、課堂活動和教學評價)。特別是在英語課堂上,只有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以人為本,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發(fā)揮學生學習潛能,遵循語言學習規(guī)律,形成有效的英語教學策略,才能使學習風格與教學風格有機結合,最終引導學生習得一門語言。
(3)基于“VAK學習風格”的英語課堂考核方式。改革傳統(tǒng)教學終結性評價方式,采用形成性評價方式,即通過觀察、活動記錄、測驗、問卷調查和咨詢等形式對學生的學習進展進行持續(xù)評價,關注學生的全部學習過程,強調學生的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讓學生在自我評價中不斷反思,并取得學習上的進步。
2.研究的意義
目前,VAK學習風格模型在歐美、澳大利亞和日本被廣泛運用,成為國外衡量學生學習方式、改善教學方式的主要測評依據(jù)和手段之一。在我國職業(yè)學校英語課堂教學中,VAK學習風格應用研究是一塊亟待開發(fā)的領域。
現(xiàn)代外語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一方面本研究將有助于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教師能夠通過診斷了解學生在學習風格上存在的個體差異,并有針對性地在教學上做出調整,以滿足學生個體的需要。另一方面,本研究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分析,明確自己的學習風格,在學習中揚長避短,制定與之匹配的有效學習策略,實現(xiàn)從授之于“魚”到“漁”的跨越,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成為有效學習者,服務學生終身學習需要,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
二、研究過程
課堂是現(xiàn)代學校教育的最基本的組織單元,在實現(xiàn)教育目標中居于核心地位。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場所,師生在課堂上互動的有效性直接決定了教學的質量和產出。
1.學生學習風格研究
從現(xiàn)狀研究入手,以筆者所在學校學前教育專業(yè)三個年級10個教學班437名學生為調查對象,全面調查分析學生學習風格,并通過文獻研究,深刻把握學習風格的產生背景和價值內涵。教師在備課中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為設計適合不同學習風格的教學策略做準備。
2.課堂教學策略研究
教師要構建適合不同學習風格的英語課堂教學策略,應用于課堂教學實踐。在教學方法改革方面,根據(jù)學生不同學習風格,嘗試以不同教學方法呈現(xiàn)教學內容,并積累教學反思和典型案例。在教學組織形式方面,加強課堂管理,拓展“課堂空間”。一是教師課前編制學案,使學案成為學生學習的路線圖和方向盤,師生課前均有“預習”經歷,有備而來;二是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研究構建學習小組,促進小組學習效益最大化;三是根據(jù)組員不同學習風格,制定出小組學習具體方案。
3.教學評價研究
開展有效課堂教學評價內容與方式的研究,整合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家長評價、測試等多種評價方式,從理論和實踐上豐富、完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英語課堂教學形成性評價標準與評價機制。
三、研究結論和成果
通過研究,學生獲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積極思考和操作實踐的機會,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得以促進,促使英語教師切實轉變傳統(tǒng)教育教學觀念,深化教學改革,在科研和教改的過程中提高業(yè)務素質和綜合素養(yǎng)。建立適應不同學習風格的學前教育專業(yè)英語教學師資團隊,并總結出一套適應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策略和評價機制。在研究過程中,加強校本教材建設,開發(fā)具有學前教育專業(yè)特色、適合中職學生使用的實踐性校本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