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
高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引人入勝的深邃意境,凝練生動的優(yōu)美詞句,強烈感人的抒情色彩。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除讓學生不斷感受、體驗這些以教材內容為本的審美內容和形式外,還要遵循學生審美的規(guī)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體驗到評判,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美的滲透,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要給學生以美的熏陶與享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開掘語文學科內容中這些美的因素,在自覺的審美過程中,由“好之”到“知之”“樂之”,借助美感活動這個中介,把學習對象和學習者緊密聯系起來,更好地學好用好有關語文知識。
一、從美學的角度進行基本功訓練
語文學科的基本功,一般是指聽、說、讀、寫的能力,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能讀會寫,課文要仔仔細細地讀,字要規(guī)規(guī)矩矩地寫。對此,教師要特別注意從美學欣賞的角度對學生加以引導。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能正確地朗讀。一方面,結合語言教學,讓學生領會漢語語音音節(jié)清晰、音調變化豐富、富于音樂感的特點,讓學生體會漢語語音本身的美。在朗讀時,提醒學生注意語言中存在著諸多的音響形式美,如清脆美,聲如裂帛;高亢美,響遏行云,等等。另一方面,讓學生體會漢語語音組合的藝術美。講詩歌,特別是中國古典格律詩,適當地講一些有關音步、平仄、對仗、韻腳的知識,從而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加深對詩歌音樂感的體會。這樣長期堅持下來,大部分學生對語言藝術美的感受能力就提高了,閱讀的興趣也濃了。
對于寫字的訓練,教師要注意通過藝術欣賞來誘導學生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提高。高中學生在書寫方面的主要問題不是寫得正不正確的問題,而是寫得合不合乎規(guī)范、好不好的問題。其實,卷面書寫在如今的考試中還是占有一定分量的,對此,教師應適當講一點書法理論,讓學生領悟漢字書法藝術的美。這樣既能訓練他們的書寫習慣,也能增加他們對漢字書寫美的敏感,甲骨文的古香古色,篆書的圖畫美,行書的飄若浮云,草書的流線美,楷書的中規(guī)中矩,既增長了知識,又提高了學生的興趣。
漢字屬于表意體系的文字,是從象形圖畫演化而來的,仍帶有圖案的特點。所以,漢字的美,首先表現在形體的美?,F代漢字的鋼筆書法從傳統(tǒng)的書法進化而來,仍然存在著字形美不美、篇章整體美不美的問題。漢字筆畫也富于形體之美:橫如勒馬用韁、提如策馬用鞭、頓如高峰墜石、撇如竹篦掠發(fā)、豎如萬歲枯藤、捺如奔浪奔雷、斜鉤如百鈞弩發(fā)、折鉤如勁弩筋節(jié)。學生有了這些基本認識后,就能意識到欣賞前人、他人的書法藝術美,學得自覺;把以前單純地完成任務式的寫字,變成追求美的一種藝術實踐,練得認真。再進一步開展一些優(yōu)秀作業(yè)展覽、鋼筆書法競賽等活動,學生的書寫狀況就能有較大程度的改進。
二、用審美的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語文課本所選的文章,大都是文質兼美的名篇佳作。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重視分析語言文學現象的的同時,還要重視從審美的角度來分析文章的藝術美,讓學生在美感的引導下,全面感知文章內容,自主地汲取知識。以文言文為例,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一般是逐字逐句地串講,千篇一律,單調乏味。教師要打破這種零打碎敲的舊程式。
在講讀《赤壁賦》時,教師應著重讓學生體會意境美:“清風徐來……水光接天”一段,描寫了一幅月夜江色圖?!扒屣L徐來”,見出秋氣之爽;“白露橫江”,寫出秋意之濃;“水光接天”,狀摹秋水之旺。秋江浩闊,激發(fā)了作者浩闊的胸襟。作者對秋江秋月秋夜的欣賞,舉酒誦詩的舉止,都分明傳達出歡愉的暢游之情。通過對全文優(yōu)美意境的感受,在學生眼中,這篇文章呈現在自己眼前的就不再是單純枯燥的語言現象,而是一幅幅活生生的絢麗圖畫,以及由游起興,由景生情,由情入理,即由感情的抒發(fā)到哲理的暢達的渾圓藝術整體,促使學生從整體感知到深入體會每個細部,去挖掘各個語段中的美,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認識。
文學作品,當然可以也應該借助審美活動來教,非文學作品也可以借助這一手段。當然,這二者的美是有區(qū)別的。如果說文學作品的美主要表現在形象美、意境美等內容上,那么非文學作品的美則主要表現在結構美、語言美等形式上。我們同樣可以通過從外部形式的審美入手,引導學生由表及里去感知文章內容。何況廣義的語言藝術本來就可以包括一切有目的、有規(guī)范、有一定文采的口頭語和書面語。
三、用創(chuàng)造美的態(tài)度提高寫作水平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創(chuàng)造美的眼光,去發(fā)掘平凡生活中美好的東西,充實作文的寫作內容。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去總結美的創(chuàng)造規(guī)律,從文章美的構成要素中去悟出寫作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教師要經常提醒學生留心日常生活中美的事物,學生寫作文多是在記流水賬,但他們會問為什么別人的作文就是佳作,我們的就是流水賬呢?其實是他們不會去發(fā)現,“我們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我們身邊從不缺少美的人,美的事,我們要用美的、發(fā)現的眼光來看待事物,積累寫作素材。那么,寫作過程中有哪些美的規(guī)律是值得我們遵循的呢?
首先,任何文章都應具有正確充實的內容。對于作文來說,正確的觀點、豐富的素材都是一篇好文章不可缺少的。觀點正確,有時體現在學生健康的心理上,若這個學生對誰都有意見,那他的作文勢必偏激。我們在教學中應多注意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人格,對健全人格的塑造可以從多方面來進行,如文明的習慣、正確的社會觀和世界觀,這些會給作文帶來積極的改變。
其次,一篇好文章一定有完美的形式。相對文章的內容而言,文章的形式盡管千變萬化,總有一些基本的組合規(guī)律,如整齊、對稱、均衡、反復、節(jié)奏、多樣的統(tǒng)一等。讓學生借鑒、掌握優(yōu)秀藝術作品的各種表現形式,讓他們作文時有所遵循,是一件極有實際意義的工作。文章的語言與形式一樣重要。
再次,好文章都重視藝術表現手法的靈活運用。因為這些手法如同文章形式一樣,是相對穩(wěn)定的,如象征、聯想、點面結合等,學生就可以在閱讀和寫作的過程中,學習這些手法,使它們成為我們手中的工具。
實踐證明,美學理論對語文教學的指導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教師借助這一理論,讓學生在愉耳、悅目、賞心、怡神的審美活動中,既得到了美的享受,又增長了知識和才干;既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感情,又培養(yǎng)了學生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