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茂昌
《氓》是一首描寫忠貞于愛情、又能勤勞持家的女子被負心的男人拋棄之后,抒發(fā)內(nèi)心的痛苦、哀怨、悔恨之情的名篇。就詩的藝術(shù)而言,在不很長的篇幅里,講一個曲曲折折的故事,而每一個情節(jié)都站在一個極妥帖的位置,論“三百篇”之“賦”,《氓》總可以歸入上乘。
這是一首以敘事為主兼有抒情的詩作,全篇采用女主人公的語氣,以女主人公的感情變化、身世遭遇為線索,展開了敘述,生動地刻畫了女主人公的人物性格和命運。
第一章和第二章,作品集中筆墨描寫了女主人公初戀未婚時的情景:“氓”借“抱布貿(mào)絲”為因由,來找女子商量婚嫁之事。男子已經(jīng)是急不可待而嘖有煩言,甚至都要發(fā)怒了。女子深情地陪著他涉過淇水,直至送他到“頓丘”,耐心地向他解釋:“匪我愆期,子無良媒?!辈⑺斓卮饝?yīng)他“秋以為期”。
“蚩蚩”,《毛傳》上說“敦厚”的樣子,據(jù)《韓詩》說,“蚩蚩”者,乃笑之癡也。毛、韓不妨互相發(fā)明?!氨Р假Q(mào)絲”,而“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宋人范處義說:“從我貿(mào)絲,其意非為絲也,即欲謀我為室家耳。是時必有謀婚之言,詩之所不及,不然安得已有從之之意,遂送其去涉淇水之外,至于一成之頓丘。是時必有迫促之言,亦詩之所不及,不然安得遽有‘無良媒“無我怒“秋以為期之約?!笨芍@里多用了省略之筆,而又省略得恰好,正是以說出來的,照應(yīng)那未說出來的。劉義慶《幽明錄》中有故事日《買粉兒》,略云:“有人家甚富,止有一男,寵恣過常。游市,見一女子美麗,賣胡粉,愛之,無由自達,乃托買粉日往市,得粉便去。初無所言,積漸久,女深疑之。明日復(fù)來,問曰:‘君買此粉,將欲何施?答曰:‘意相愛樂,不敢自達,然恒欲相見,故假此以觀姿耳。女悵然有感,遂相許以私?!焙髞怼读凝S志異》的《阿繡》,開頭也有相似的情節(jié),乃買扇也。“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此中自然藏了故事,雖然沒有細節(jié),但八個字已曲盡起伏在時間中的喜嗔怨怒。
“乘彼詭垣”之“乘”,特別有味道?!俺恕?,登上;“詭”解釋為“?!备?,登高才能望遠。有意思的是,王先謙引《說文》“乘,覆也”,曰“凡物相覆謂之乘。《易·屯卦》鄭注‘馬牝牡日乘,是也。人在垣上,若覆之者,故亦曰乘”。其實“乘彼詭垣”,意思本來很清楚,而形象卻模糊,但是此處偏偏正是需要這樣的效果。王解“乘”為“覆”,并沒有使形象變得清晰,卻由這一注,而見得由“乘”字牽出的許多情味來。亦正如下面的“泣涕漣漣”,王應(yīng)麟《詩考》引王逸注《楚辭》引詩作“波涕漣漣”,張慎儀說“波”乃錯字,丁晏則以為是涕下如流泉波涕。推敲起來,“波”字實際上可以保存,丁的解釋很好,好像因此而帶出一點兒俏皮,而此節(jié)敘事本來是帶著俏皮的,這也正是見出性情的地方。
第三章,寫女子婚后的情況變化。作品的主人公女子婚后的生活發(fā)生了變化,究竟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這一章并沒有交代,只是抒發(fā)了女子對婚后生活的感嘆。當然,這感嘆是有來由的,是針對她婚后生活的實際遭受而發(fā)出來的。她用鳩“無食桑葚”作比喻,告誡女子不要沉醉于對男人的愛戀,因為陷身于這種愛戀之中,其結(jié)果將使自己無法擺脫由此帶來的痛苦。女子為什么要發(fā)出這樣的感嘆呢?這是因為她后來的命運,因為她后來的生活給她帶來了不可擺脫的痛苦。她這痛苦又來源于“與士耽”,這便明白地告訴人們,她的痛苦是由于她所深深愛戀的男人負了心。我們應(yīng)該注意這里的“耽”字?!暗ⅰ?,解釋為“迷戀”或“歡愛”,是不夠確切的,在迷戀或歡愛前面應(yīng)加上“過于”兩個字,因為“耽”所表現(xiàn)的迷戀或歡愛是超出一般的。從這個“耽”字我們可以想見,女子是深深地愛著男子,而男子也曾經(jīng)深深地愛過女子。問題在于,女子“耽”為什么不可脫,男子“耽”為什么就可脫?這便表現(xiàn)了女性與男性在對待愛情上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不同的態(tài)度也表現(xiàn)了他們不同的人格。女子之所以不可脫,是因為她對愛情真摯、專一。當她失去了愛情的時候,她痛苦萬分而不可解脫。男子所以可脫,是因為他對愛情不真也不專,當他追求女子時,他可以表現(xiàn)為情深義厚,是那么急不可待。然而當他的目的達到了,新鮮感消失了,私欲滿足了的時候,他變了心,背叛了初衷。而這一切他是做得那么輕松自如、毫不介意。對于一個愛情不真、不專一的人,當他拋棄了愛情的時候,他只會感到得意隨心,還有什么痛苦可言呢?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也,其黃而隕”,大多解釋為女人用來比喻自己色衰愛弛,但歐陽修說:“‘桑之沃若,喻男情意盛時可愛;至‘黃而隕,又喻男意易得衰落爾?!贝私馑戚^諸說為勝。一個“耽”字,寫出了男人曾經(jīng)旺盛的愛戀和女人隨之的沉迷。如此,沃若、黃隕之喻,乃是扣合“士也罔極,二三其德”來說,而這也正是一個傷心故事的開端和終結(jié)。鄭玄箋注說“用心專者怨必深”,最是覷得傷心處,而“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正好可以用“愛情于女是生命之全書”的意思。
第四章和第五章寫的是女子婚后的遭遇,同時也抒發(fā)了女主人公對負心男人的怨憤之情。
婚后,女子長期過著勞苦貧困的生活,可她毫無怨言。想當初,她懷著對男子真摯的愛,渡過湯湯的淇水嫁到他家;婚后,女子忠貞如初,而男子卻反復(fù)無常,變了初衷。女子出于對男人的愛,婚后,她“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而男子卻一改初戀時的態(tài)度,對她非常粗暴,甚至是虐待。女子回家向兄弟們訴說,兄弟們不但不能理解她,反而嘲笑她,真是教她滿懷心事無從訴說,也只好自思自慮,自我傷悼了。
最后一章寫女子從怨而恨又特別無奈的感情。想當初嫁與男子時是想要與他白頭偕老的,誰想到到頭來竟使人生怨。王先謙曰:“‘及爾偕老,即復(fù)關(guān)從前信誓之詞,此婦追述其前誓,而云今已見棄,尚何所言,徒使我老增哀怨耳?!薄颁縿t有岸,隰則有泮?!倍嗾f反襯自己的哀愁浩蕩無邊。而《鄭箋》說:“泮,讀為畔,畔,涯也。言淇與隰皆有厘岸以自拱持,今君子放恣心意,曾無所拘制。”王先謙日:“詩即目為喻,言淇水之盛,尚有岸以為障,原隰之遠,尚有畔以為域,今復(fù)關(guān)之心,略無拘忌,蓋淇、隰之不足喻矣?!边@樣的解說也別有意思。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痹?jīng)是總角之時兩小無猜的戀情言笑歡暢,曾經(jīng)是初戀時的山盟海誓,永遠不會想到會有后來的背叛。錢澄之說:“反,背也。信誓旦旦,曾不思及其背誓也。謂世間男子皆然,以是有今之見背,亦初不之思耳?!薄胺词遣凰迹嘁蜒稍?!”背叛的事情不想去想了,一切都隨風(fēng)而去吧??此平饷?,卻正是萬千無可解脫的話語。李詒經(jīng)說:“亦已焉哉,雖已結(jié)住,尚有無限未了之語在也?!?/p>
這首著名的長篇敘事詩,講述了一位女子從青梅竹馬、求婚戀愛、兩心相許、結(jié)婚度日,到男子變心、無可挽回的全過程,把棄婦的悲憤一瀉無余地抒寫了出來。作品巧妙地用女主人公的自述,刻畫了女主人公鮮明的性格,她心地純潔,品質(zhì)善良;她勤勞儉樸,忠貞于愛情,但她不幸地愛上了一個“二三其德”的男人。她痛苦,她悔恨,但是她因此有了洞察人生的智慧和看破感情的深邃。
作品在語言方面也頗具特色。它通過對人物的動作行為描寫來刻畫人物的性格。如第一章,“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這就是寫“氓”的行為表現(xiàn),從中我們看到了女人眼中男人的形態(tài)——蚩蚩之狀,從中理會了他作為追求者的內(nèi)心——他是來打女子的主意的。再如第二章“乘彼詭垣,以望復(fù)關(guān)。不見復(fù)關(guān),泣涕漣漣。既見復(fù)關(guān),載笑載言”,寫的都是女子盼望男子到來時的行為表現(xiàn)。這些描寫生動地刻畫出女主人公對她所愛的男子的深摯情誼,刻畫出女主人公那純潔善良的心地、真摯誠篤的愛情。又如第五章“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這四句詩真切地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不僅能勤儉持家,而且還經(jīng)受得住貧困生活的考驗,承擔(dān)得起家庭主婦的全部責(zé)任,即使含辛茹苦,仍然忠貞于愛情的高貴品格。
學(xué)法指導(dǎo)
這首詩歌非常著名,但是語言難度較大,為了幫助理解,先附上下面這段現(xiàn)代漢語的翻譯——
小伙走來笑嘻嘻,拿著布幣來換絲。不是為了來買絲,借機找我談婚事。
談完送你過淇水,一直送你到頓丘。不是我要延婚期,是你沒找好媒人。
請你不要生我氣,定下秋天為婚期。
登上殘破的墻垣,心中念你望復(fù)關(guān)。遙望不見復(fù)關(guān)影,低頭傷心淚滿面。
望見復(fù)關(guān)心中喜,喜笑顏開話不斷。你又占卜又問卦,卦象吉利沒惡言。
把你大車趕過來,我?guī)Ъ迠y隨你遷。
桑樹葉兒未落時,枝葉繁茂色澤潤。小斑鳩啊小斑鳩,不要貪嘴吃桑葚。
好姑娘啊好姑娘,不要癡情迷男人。男人沉迷于愛情,想離開時可脫身。
女子沉迷于愛情,想要脫身不可能。
待到桑葉飄落時,顏色枯黃落滿地。從我嫁進你家門,三年吃苦又受累。
淇水浩蕩滔滔流,打濕我的車帷幔。我做妻子沒過錯,你做丈夫差錯多。
男人心理不可測,三心二意沒品德。
當你妻子整三年,終日忙碌活全干。起早貪黑操家務(wù),沒有哪天有空閑。
生活安定無憂愁,你卻粗暴又專橫。親兄親弟不知情,總是拿我作笑柄。
靜心思前又想后。獨自悲愁心哀傷。
當初相約同到老,到老盡是愁和怨。淇水雖寬有河岸,漯河再闊也有邊。
從小一塊同游樂,有說有笑心喜歡。忠誠盟誓都明白,哪知從此已改變。
過去時光不愿想,罷了罷了不再談!
解讀這首詩歌,要理解每一章的含義。每一章的內(nèi)容,相對獨立。比如第一章寫的是求偶和初戀,第二章是寫的熱戀和出嫁,第三章以后寫婚后的生活,層次很清楚。
解讀這首詩歌,要從這首詩的典型性上解讀,從這首詩歌濃縮了古今中外所有棄婦大致相同的命運——甚至大多女性的命運(從寵愛有加到精神棄婦)。結(jié)尾,也不要一定理解成抗爭和一刀兩斷的決絕,更多的可能是無奈和故作解脫。長期以來,我們喜歡從道德的角度解讀這首詩歌,抨擊男人的不道德。實際上,道德評判常常顯得很膚淺?;橐龅耐噬?,也不都是男人的三心二意。我們需要理性的沉思:男女夫妻關(guān)系如何保持新鮮?以為感情不會變化,或者以為感情可以代替一切,是天真的。初戀時的激情不可能始終保持高熱度,隨著結(jié)婚、生子、度日,熱度會逐漸降低,甚至可能接近冷漠狀態(tài)。如果對情感的期望值太高,那么情感熱度降溫帶來的失望就會越大,挫折就會越深。情感的確是使夫妻關(guān)系和諧的重要黏合劑,但它不是空中樓閣,而有現(xiàn)實的基礎(chǔ)。外表的吸引力、性格的投合、情趣的一致、生活的和諧等等,是不斷為情感提供活力的源泉。另一方面,這些因素中的變化,也會對情感產(chǎn)生微妙的影響。如何意識到各種變化,并努力使它們朝自己所希望的方向發(fā)展,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倘若對此麻木不仁,直到某一天突然發(fā)現(xiàn)事情發(fā)生了轉(zhuǎn)折,情感出現(xiàn)劇變,再來呼天叫地,就遲了。西方格言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樣,夫妻間的情感以及情感的變化,也不是一天出現(xiàn)的,必須像培育花朵一樣地經(jīng)常松土、澆水、施肥、剪枝、除蟲、防凍,才可能使之茁壯成長。世上沒有不變的情感,只有在變化中不斷更新和不斷充實的情感。世上沒有架在空中的愛情,只有在實實在在、平平淡淡的度日中生長起來的愛情。涉及夫妻關(guān)系的因素實在大多了。任何一個因素的變化,都會產(chǎn)生連鎖反應(yīng)。這不單單是變不變心的問題,也不單單是所謂女人獨立的問題(男人同樣也有獨立的問題)。從今天的立場來看,僅僅以某種固定不變的觀念來評判無限豐富、無限復(fù)雜的夫妻關(guān)系,簡單地指責(zé)這不對那不道德,已經(jīng)大大地落伍與僵化了。解讀這首詩歌,需要一種現(xiàn)代意識。
新高考·語文學(xué)習(xí)(高一高二)2016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