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義文
摘要: 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犯錯、不斷認錯、不斷糾錯的過程。教師要擺正心態(tài),允許甚至樂于看到孩子犯錯;對孩子所犯的錯誤,要區(qū)別對待,教育孩子認錯;并采取多種方法,引導孩子改錯,甚至還可以變錯為寶。
關鍵詞: 正確;犯錯;認錯;改錯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352-02
從事小學教育工作多年,難免會有孩子經(jīng)常性地犯一些錯誤,這倒不奇怪也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們老師對孩子犯錯現(xiàn)象的處理。
現(xiàn)象一:為了確保校園安全,學校禁止孩子們課間大吵大鬧,急跑猛跳。一些男孩子們下課后,不能滑欄桿了,不能跳樓梯了,也不能玩"斗雞"游戲了,于是把注意力轉(zhuǎn)移到校園里的那幾棵大榆樹上。四五個男孩子拼命搖晃大榆樹,撒得榆錢滿地都是,幾個女孩子撿著榆錢往口袋里或文具盒里裝,一些低年級的孩子在旁邊起哄著。值周老師過來后,幾個為首的男孩子被帶到了辦公室,個個神情緊張,像等待審判的小罪犯。值周老師劈頭就問:"說,誰帶頭的?"緊接著,就幾個孩子不愛護樹木,行為不文明進行批評教育,最后,每人一份檢討書。
現(xiàn)象二:寒風凜冽的冬天,正是早讀時間,一個孩子站在教室門口吹風,有老師及其他學生走過,他就羞怯地低下了頭。原來這孩子在早讀期間,不好好讀書,影響了其他孩子,老師就生氣地把他拉出了教室。一位老師為其求情時,這位老師就歷數(shù)了他上課不守紀律的種種表現(xiàn),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
以上兩種現(xiàn)象在學校里很常見,兩位老師也是很負責的老師。多數(shù)情況下,當學生犯了錯誤,違反了紀律,教師先是火冒三丈,緊接著便采取批評教育的方式。一些老師會聲色俱厲、劈頭蓋臉地指責學生的種種不對,作檢討,請家長,甚至是將以前出現(xiàn)過的錯誤也一一翻出,將此當作證據(jù)證明學生的屢教不改有多嚴重。一些老師則一味苦口婆心地講道理,將一套套的大道理搬出,自己講得津津有味,卻不關注學生的反應如何。這樣的教育顯然不是最佳的。
學生犯錯,就應受到批評和懲罰,聽起來是有道理的,也是符合常規(guī)的,更是符合德育教育程序的。我們老師的責任不就是阻止并避免孩子犯錯誤,帶著他們順順利利地成長嗎?可是,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犯錯、不斷認錯、不斷糾錯的過程,孩子本身就有犯錯誤的權利。教師應正視孩子成長過程中所犯的錯誤,以便正確對待孩子的犯錯現(xiàn)象。
如何正確對待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犯錯現(xiàn)象呢?
1.擺正心態(tài),正視孩子犯錯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正確認識成長中的孩子所出現(xiàn)的問題,對教師來說,是一種智慧。教師要把教育孩子的眼光放遠,因為孩子未來的發(fā)展具有無限可能,不要太糾結(jié)于孩子所犯的一個個小錯誤。孩子犯錯很正常,我們允許甚至樂于看到孩子犯錯。
2.區(qū)別對待,教育孩子認錯
每個人犯錯誤都是難免的,對于正處于成長時段的孩子來說,更是如此。孩子犯了錯誤后,教師如何引導孩子認錯很重要,對其教育方法也可相應地分成兩種類型。
孩子如果犯的是一些生活中的小錯誤,而這些小錯誤是由于好奇、求知、貪玩等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例如不小心摔壞東西,上課偶爾開個小差,忘帶學習用具等等,那么教師就沒必要深究,只要讓他明白,需要承受自己犯錯的后果并受到教育就行了。
但是如果孩子犯的是原則性的錯誤,例如撒謊、偷竊等,教師就一定要讓他知道,那是不允許的,無論是老師,還是孩子周圍的人,都不會對這種行為以包容的心來對待。
不過,無論孩子犯的是哪一種類型的錯誤,教師都要持平和心態(tài),跟孩子講清道理,力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孩子在一次次出錯認錯后,會慢慢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自然會有選擇。
3.選擇科學的教育方法
幼兒的發(fā)展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的,各個發(fā)展階段的幼兒都有著他們特有的年齡特點,這就要求我們選擇和使用科學的教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法。
3.1 說服。說服是一種最常見的教育方法。當孩子有了過錯時,教師要幫他分析錯在哪里,這樣做導致的結(jié)果是什么。在說服教育時,不妨把對孩子的愛也表達出來,如"老師真的很失望、很傷心","希望你下次不要再這樣做了","相信你能做到的"。孩子對這種充滿愛的批評,會樂意愉快的接受的。
3.2 利用群體規(guī)定。據(jù)貝寧同等人的研究,如果群體討論或群體決定在程序上結(jié)合進行,集體中的意見一致性很高,最有可能引起態(tài)度的改變。所以,教師希望有效的改變學生的態(tài)度,使用集體討論后作出集體規(guī)定的辦法,肯定是有益的。如有些孩子大聲在集體活動中講話,妨礙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教師便引導全班進行討論:這樣做對嗎,為什么?怎么樣避免這些行為再發(fā)生?最后決定通過設計"安靜"標志來提醒那些大聲講話的人。
3.3 角色扮演。通過角色扮演,體驗不同的角色情感,從而改變自己的行為。有一次,幾個孩子都在?花,通過說教收效甚微,因此教師便開展了集體活動"花媽媽找孩子",孩子們在扮演"花媽媽找孩子"的情景中,體驗到"花媽媽找不到孩子"時傷心難過的心情,他們都紛紛表示再也不采花了,要保護好"花媽媽的孩子"。果然,在也沒有人采過花,有時你會看到他們?nèi)宄扇旱亩自谀抢锱c花兒講悄悄話呢!
3.4 獎勵與懲罰。獎勵能強化孩子的正確行為,當孩子改正錯誤或當孩子出現(xiàn)了正確行為時,教師適當?shù)慕o予一些鼓勵和表揚,給孩子起到了強化正確行為的作用,使孩子感到一些滿足感,從而進一步激勵孩子繼續(xù)發(fā)生正確行為。運用獎勵時,因盡量運用精神獎勵,少用物質(zhì)獎勵。如在集體面前表揚,給他一個微笑,一個擁抱,一次撫摸。
這里所說的懲罰既不是體罰也不是心罰,而是讓孩子經(jīng)受一些不悅的體驗。當孩子經(jīng)教師多次引導吳改進時,可以讓他暫時離開集體活動,請他去休息角或隱私角,等他冷靜下來后,再進行引導,使他明白自己錯在哪里,該如何去做。
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復雜的,我們的教育工作更是復雜繁重的。我們教師要做的就是引導孩子在錯誤中不斷吸取教訓,不斷調(diào)整方向,然后大步前進。正確對待孩子的犯錯現(xiàn)象,教育將折射出無比深刻的內(nèi)涵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