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少強
本文以2011版《高中體育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和我?!柏熑闻c自主”的教學理念為基礎,引入“三自”教學策略,即“自主學習”、“自主健身”、“自我評價”.對體育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進行論述,并提出一些優(yōu)化教學改革的想法.
一、前言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一些不適應時代發(fā)展的問題也隨之出現(xiàn):如教學觀念的局限;教學內容的滯后;組織形式的單一及教法的陳舊等.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滲透“責任與自主”——特別是“自主”課堂教學理念,對體育課堂教學改革中如何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將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我?!柏熑闻c自主”課堂教學內涵中的“自主”教學理念,結合體育二期課改作進一步探索.
一、“責任與自主”課堂教學的內涵
“責任與自主”課堂教學要求教師把課堂教學活動組成一個在責任意識驅動下,教師激勵、指導和學生自主學習的互動過程.其目標就是要形成“責任教育為基礎,以自主發(fā)展為中心,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課堂教學運行機制,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健全人格的學生.“責任與自主”課堂教學主要涵蓋以下幾項教學理念.
1.教師是教學過程中施教的主體,學生是教學過程中學習的主體.二者都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人.
2.課堂教學要滲透責任教育,師生應在強烈的責任感下,積極主動地組織、參與教學活動,密切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聯(lián)系.
3.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是育人,教學活動應著眼于提高學生學會學習、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
4.課堂教學要貫徹“二期課改”精神,著重培養(yǎng)學生總學力,即基礎性學力,拓展性學力和創(chuàng)造性學力.
5.要使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盡量表現(xiàn)出能動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
6.要盡量讓學生自主學習,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二、“三自”教學策略概述
“三自”教學策略是指在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學習環(huán)境,在教師的引導下,按照“二期課改”的計劃和要求,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健身”、“自我評價”的一種教學策略.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以傳授運動技能為主要教學目標,形成了講解、示范—模仿練習—指導糾錯—總結、講評的再現(xiàn)式的課堂教學策略.這種教學策略在教學中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重視教師的“教”,而輕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學生的自主意識及自我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些弊端正是現(xiàn)在2011版《高中體育課程標準》所要重點改進之處.“三自”教學策略具體表現(xiàn)為:
自主學習:指在體育教學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地進行學習,以掌握體育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自主健身:指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運用已學的體育知識、技能進行自我鍛煉的有目的的活動.
自我評價:指學生對自己或同學在學習和健身過程中學習和健身行為價值標準的掌握和判斷.
三、“三自”教學策略的實踐運用
1.根據“自主”教學策略的基本框架,筆者認為“自主學習”就是通過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逐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使之不僅會學,而且愛學,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的發(fā)展.要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xiàn),關鍵還在教師的“導”上.
首先,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教師應該盡可能地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中的驚奇場景,吸引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并愛上這門學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疑難”去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多思、深思、愛練、會練,激發(fā)其學習體育的興趣,改革教學內容,采用一些具有較高鍛煉價值而又受學生歡迎的項目,如根據女生愛美及追求體型健美的心理要求,選擇對塑造健美體型有較高鍛煉價值的體育舞蹈、形體練習和健身健美操等,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根據學生愛玩的特點,教學中應采用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趣味性、游戲化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快樂,形成樂學樂練氛圍.
其次,精心設計,大膽實踐,提高主動參與的熱情.例如:在上跨越障礙課時,可根據學生年齡和性格特點,分別用跨欄架、海綿墊作為器械.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我設計障礙,同時嘗試跨越,教師進行適當的指點,并及時予以表揚.由于運用了這種教學方法,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高的同時,對跨越障礙的內涵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第三,注重學法指導,學教互融,切實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重視教師的教法,忽視學生的學法,使課堂教學逐漸演變成教師在“表演”,學生成為配角.雖然,課堂教學越來越形式多樣,但學生的興趣卻反其道而行之,并出現(xiàn)類似“喜歡體育,但不喜歡體育課”的現(xiàn)象.要改變這一弊病,切實可行的方法就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使之在教師的指導或提示下,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能夠受益終身.例如:在高中挺身式跳遠、實心球的學習中,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引入運動力學原理.使學生了解遠度是和初始速度及角度密切相關的道理,從而在練習過程中,能夠有的放矢,在改進技術動作的同時,又能體驗體育的高科學性特點,達到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的目的.
2.“自主健身”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是在體育實際活動中逐步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體育教學是學生“自主健身”能力培養(yǎng)的基本途徑.體育課是學生學習、健身的主要途徑.“自主健身”能力形成的途徑和方法.例如,精選健身內容:要使學生自主健身能力得到發(fā)展,健身內容的簡單易學健身效果好而又富有變化是非常重要的.讓學生一學就會,學以致用,能增進學生對該項目的親切感,有利于興趣的培養(yǎng).同時健身的效果又是衡量健身內容好壞的又一重要標志.
3.“自我評價”是體育課程改革中一項十分重要的舉措.傳統(tǒng)的評價只注重了對學生客觀的評價即定量的評價,這種評價只對體能和運動技能做出了評價,相對忽視了主觀的評價,如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習慣、意志品質、自信心和合作意識等.學生最有權利對自己的學習過程作出評價.這一評價方法深受學生的歡迎.由于受學生心理年齡特征,以及還未定性的世界觀和未成熟的認知系統(tǒng)的影響,在學生自評、互評過程中,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就尤為重要.讓學生自評、互評并非不要教師的指導,評價的權利讓給學生并不是放任自由.教師此時的角色應該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
要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在體育課中真正得到體現(xiàn),關鍵是教師觀念的轉變.只有教師始終把“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作為自己工作的座右銘,才能承擔培養(yǎng)新時代創(chuàng)新型人材的歷史重任,才能適應21世紀教育發(fā)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完成時代賦予教師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