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明
夏天總算過去了,但回想一下,在那樣的高溫中,沒走幾步就揮汗如雨、汗流浹背的情景,是不是很難受?
嘿,想想動物們吧,那身厚厚的皮毛看上去更熱。好在動物園里的管理員會想盡各種辦法幫它們消暑納涼,水果、雪糕、冰塊齊上陣,有些動物甚至住進了空調(diào)房。
可是,大自然中的動物們是怎么納涼的呢?讓我們來看看吧!
招數(shù)一:擦點“防曬霜”
看,河馬都熱得一直懶散地待在水里,就沒見它們上過岸。其實,這是因為河馬的皮膚非常敏感,長時間在太陽下暴曬會導致皮膚干裂,所以,它們只能靠水的滋潤來調(diào)節(jié)體溫,防止曬傷。
也許你要問了,那它們也不可能總是待在水里吧?當它們不得不離開水的時候,又怎么辦呢?
不用擔心,河馬自有防曬的好方法。當河馬不待在水里納涼,也不在泥沼里舒服地伸展四肢時,它們就會給自己擦點“防曬霜”。
什么,河馬也擦“防曬霜”?沒錯,并且,這些“防曬霜”還是它們自己生產(chǎn)的哦!原來,河馬的皮脂腺能夠分泌出一種天然防曬劑——紅色的黏液(這種黏液常常被誤認為是排出來的血,所以也被稱為“血汗”)。這種黏液能滋潤河馬的皮膚,并在干了之后,像一塊遮陽板一樣保護它們,使它們免受太陽的傷害。
招數(shù)二:夏眠不覺熱
這么熱的天,躲起來好好睡一覺,也許就不熱了。
在非洲的一些河湖里,生活著可以用肺呼吸的魚——肺魚。每當酷熱的陽光快把水曬干時,肺魚就會鉆進爛泥里,把身體蜷曲起來,從皮膚分泌出一種黏液,使四周的泥土變硬,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的,就像蠶繭一樣。
做好這個“淤泥水屋”后,肺魚會在對著嘴的地方鑿開一個通氣孔,以便呼吸外面的新鮮空氣。這時,肺魚的呼吸和心跳都會降到極微弱的程度,這樣就能不吃不喝地睡上幾個月,躲過干旱高溫的季節(jié)。
等到雨季來臨時,它們又會生龍活虎地回到水里生活。真是夏眠不覺熱?。?/p>
其實,我們熟悉的泥鰍也有類似的本領(lǐng)哦。每當河水快干枯時,泥鰍會先躍出水面,用嘴吞下大量的空氣,然后緩緩下潛到泥土中,用皮膚分泌的黏液使身體保持滑膩,然后進入不吃不喝的睡眠狀態(tài)。
招數(shù)三:以熱攻熱
眾所周知,沙漠是非常干燥的,水資源很匱乏,別說美美地泡個澡了,想多喝點水都困難。然而,駱駝不僅能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生活,還能進行勞作,它們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盡管駱駝和人一樣是恒溫動物,體溫也同樣在37℃左右,但為了抵抗沙漠的高溫和干熱,駱駝使出的招數(shù)可就絕了,那就是升高自己的體溫。到了炎熱的夏天,整個沙漠儼然一個大火爐。這時,駱駝的體溫就會隨外界溫度升高,最高可到41℃,有時甚至超過外界溫度。這樣做,既不會出汗,又可以減少體內(nèi)水分的蒸發(fā)。同時,駱駝的尿液也非常少,同樣可以減少體內(nèi)水分的損失。
你熱我更熱,這樣一來,沙漠中刮來的風都能帶著絲絲涼意了。駱駝的做法實在是高明??!
招數(shù)四:建個“空調(diào)房”
非洲白蟻避暑的方法更是巧妙:它們高大的蟻巢酷似金字塔,你會發(fā)現(xiàn),蟻巢寬闊的兩個側(cè)面分別對著東西方向,而相對較窄的那面則是對準南方,這樣一來,即便夏日正午的陽光再熾熱,照射在蟻巢表面的陽光也少之又少了。
至于蟻巢內(nèi)部,白蟻更是深思熟慮,進行了一番精細的設(shè)計。成千上萬的白蟻生活在一起,沒有一個完整的通風換氣的降溫系統(tǒng)是不行的。因此,蟻巢里面隧道密布,彎彎曲曲,當巢內(nèi)的空氣受熱,這些如迷宮般的通道就會使得熱氣迅速從巢頂?shù)摹皻獯啊迸懦鋈?,讓清涼的空氣灌進來。
即使蟻巢的外壁“赤日炎炎似火燒”,巢內(nèi)也是一片清涼世界,就如“空調(diào)房”般涼爽。
招數(shù)五:大樹底下好乘涼
看到這個招數(shù),你是不是以為這是陸地上的動物才會的大招呢?嘿嘿,這其實是一種能上樹的魚的納涼方式。
這種會上樹的魚名叫“花溪鳉魚”,它們生活在拉美、加勒比海和美國佛羅里達的紅樹林沼澤中。每當沼澤干涸時,它們就會努力“爬”到沼澤里的樹上,躲進樹枝、樹干的裂縫或者空洞里。在這些陰涼處,花溪鳉魚一待就是兩個多月,直至度過酷暑和干旱的“困難時期”。
更神奇的是,這時的花溪鳉魚能臨時改變自己的生理結(jié)構(gòu),使自己能夠悠然自得地在陸地上呼吸空氣。它們用鰓保持水分和營養(yǎng),用皮膚排出廢物。直到重返水鄉(xiāng)澤國時,它們才會恢復(fù)原來的模樣。
看來,大樹底下果然好乘涼,連水里的魚兒也都要來爭一爭了。
招數(shù)六:自帶“恒溫器”
天熱時,狗狗會用舌頭來散熱。其實,許多動物都會通過身體的某些部位來散熱,這些部位就像“恒溫器”,能調(diào)節(jié)體溫。
生活在美洲熱帶森林里的蜘蛛猴,有一根獨一無二的長尾巴——長度可達80厘米,不過,尾巴末端近20厘米長的部分是無毛的,上面還有一道道花紋似的皺褶。這長相奇特的尾巴就是蜘蛛猴的“恒溫器”,在天氣炎熱時,它能像狗的舌頭那樣散熱,讓蜘蛛猴的身體變得涼快舒適。
巨嘴鳥也有類似的“恒溫器”,那就是它們的喙。巨嘴鳥的喙幾乎與身長相等,在喙的表層有許多微細的血管,可以釋放多余的體熱。
招數(shù)七:裝個“反熱板”
每當夏季來臨,我們經(jīng)??梢栽趧游飯@里看到大象用長長的鼻子吸水往身上噴灑。沒錯,這樣的做法確實可以讓大象的身體變得清涼起來。不過,如果你以為這就是大象唯一的納涼方法,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大象會用兩只大如扇子的耳朵散熱:天熱時,耳朵血管里的血流量增加,這樣,就可以起到散熱的作用了。
其實,大象還有一個納涼大招:靠反射的方式來散熱。它們的皮膚布滿泥土灰塵,這些塵土的顏色比皮膚的顏色淺,可以反射掉來自太陽的熱輻射。
看完動物們的納涼大招后,你是不是很佩服動物們的本領(lǐng)呢?其實,這是動物們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為了能更好地適應(yīng)自然環(huán)境,而逐漸形成的一些特殊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