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語文字源自于漢語,它與漢字有著重要的聯(lián)系,探究日語文字與漢字之間的關系對于日語學習具有重大的作用。日語漢字對日語的學習既有積極的作用,也有消極的作用?;诖?,本文著重探討了日語漢字對日語學習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以便學習者能夠更好地利于日語漢字來有針對性地學習日語。
【關鍵詞】日語漢字 日語學習 影響
日本在古代本來就沒有文字,日本文字的起源來源于我國。伴隨著歷史的發(fā)展進程,日本人雖然根據漢字的形狀以及偏旁創(chuàng)造了屬于自己的文字——假名。但是漢字在日語表記中仍然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漢語使我們的母語,雖然日本文字來源于漢語,它們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但是在具體使用中還是存在一定差異的。日語教學和學習過程中,我們不能夠因為日語與漢語的共同成分而抹殺調二者的不同。日語漢字對日語的學習既有積極的作用,也有消極的作用。常常會使初學者在學習日語詞語的過程中產生“望文生義”的現(xiàn)象。因此,探討日語漢字對日語學習的影響對于深入分析研究日語漢字以及日語教學和學習都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作用。
一、日語漢字對日語學習的積極影響
眾所周知,日語文字源自于漢語,它與漢字有著重要的聯(lián)系,探究日語文字與漢字之間的關系對于日語學習具有重大的作用。日語漢字對日語的學習既有積極的作用,也有消極的作用。為了更好地學習日語,需要正確認識體育漢字對日語學習的影響。筆者認為日語漢字對日語學習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積極影響。
1.在讀音方面日語漢字對日語學習的影響。語言的學習離不開發(fā)音,學習一門語言不僅僅要理解其詞匯、字義,更重要的還要學會發(fā)音,能夠運用所習得的語言進行日常交流。日語文字與漢字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許多日語文字都是來源于漢字。在日語五十音圖的入門教學課程中,日語中假名的書寫雖然和漢字有所不同,但是有許多發(fā)音確實與漢字的發(fā)音相似或者相同。因此,筆者認為在對日語假名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借鑒漢語的讀音、拼音和發(fā)音來去學習。比如說日語假名中的“ぁ”和漢語拼音中的“a”非常類似,日語假名中“か”于漢語拼音中的“ka”非常相似以及日語假名中的“さ”和漢語拼音的“sa”非常相似等。研究日語語言假名,可以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假名在漢語中我們都可以找出相對應的拼音和發(fā)音。但是并不是說只要能夠找出其在漢語中的發(fā)音我們就可以很好地學習它們,在具體學習中還需要我們仔細研究其發(fā)音,要能夠靈活運用漢語發(fā)音來更深入的學習。最值得注意的是“う”段特別是“ふ”發(fā)音有點特別,如果非要找最相近的拼音就應該是“fu”而不是“hu”,還有就是拗音的發(fā)音,表面上似乎很拗口,但其實也是拼音的組合,キャ就相當于kya。日語單詞的發(fā)音與漢語文字的發(fā)音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在學習發(fā)音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很好地運用漢語文字的發(fā)音就可以給學習者提供便利,進而能夠使學習者掌握發(fā)音的規(guī)律,激發(fā)學習者的興趣,促進他們更投入的學習。
2.在語法方面日語漢字對日語學習的影響。日語文字與漢字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許多日語文字都是來源于漢字。伴隨著歷史的發(fā)展進程,日本人雖然根據漢字的形狀以及偏旁創(chuàng)造了屬于自己的文字——假名。但是漢字在日語表記中仍然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都不可能脫離其語法,日語語言的學習也同樣如此,比如說詞性,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連詞等,這些都是構成語法最基本的單元,如果學習者不能夠很好地理清日語文字的詞性,就難以對其語法進行很好地學習和掌握。雖然日語語言與漢語在很多方面都有著比較大的不同,但是日語中的文字有好多來源于漢語,它們在詞性、語法方面有著很多的共同特征。比如說日語中的漢字和漢語在語法方面有著許多共同的特點。一些日語文字的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連詞等都是源自于相同的漢語中文字的詞性。比如說在我國古漢語中對判斷句的表述通常的用法是“……者……也”這種表達方式,而在日語語言中對對判斷句的表述方式則為“……は……です”,這兩者在語法的具體運用上表達的非常類似。由此可以,了解和掌握日語漢字的詞性、語法對于日語學習者來說至關重要,有利于他們結合漢語的語法、詞性更高效地掌握日語語言的相關語法,提高其日語語言的運用能力。
3.在詞義方面日語漢字對日語學習的影響。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都要首先學習其單詞,理解其詞義,只有真正掌握了單詞的詞義才能夠為語句和篇章的理解打下基礎。由于日語文字有許多是來源于漢字的,許多詞義還保留著原有的含義。因此,了解和掌握日語漢字對于日語學習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伴隨著歷史的發(fā)展進程,漢字也是在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的。而日語中的漢字基本還是沿用漢字中的繁體字,而現(xiàn)階段漢語基本都是用簡體字。在日語學習過程中,有許多日語文字看起來非常類似與漢字中的繁體字,只要我們能夠對了解和掌握日語漢字在漢語中繁體字的詞義,就能夠很好的掌握其詞義。對于日語學習者來說,完全可以借助于日語漢字來去學習、理解和掌握日語語言,這樣有利于加深學習者對日語詞匯的理解和掌握。
二、日語漢字對日語學習的消極影響
日語漢字對日語的學習的影響是雙面的,它既有積極的作用,也有消極的作用。漢語使我們的母語,雖然日本文字來源于漢語,它們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但是在具體使用中還是存在一定差異的。日語教學和學習過程中,我們不能夠因為日語與漢語的共同成分而抹殺調二者的不同。了解日語漢字對學習者的消極影響有助于學習者更好地來學習日語。筆者認為日語漢字對日語學習的消極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日語漢字對日語文字讀音的影響。雖然說日語單詞的發(fā)音與漢語文字的發(fā)音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在學習發(fā)音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很好地運用漢語文字的發(fā)音就可以給學習者提供便利,進而能夠使學習者掌握發(fā)音的規(guī)律,激發(fā)學習者的興趣,促進他們更投入的學習。但是在日語語言學習過程中,如果不加分辨的盲目運用日語漢字的發(fā)音,那么就不可能準確地掌握和辨別日語文字的長短音、輔音等區(qū)別。在漢語中漢字的發(fā)音只有聲調,并沒有長短音之分,就算是可以把某個音拖長一點或是縮短一點,或者再說夸張一點,就算把音拖到一口氣那么長也不會對其意義造成任何改變。而日語文字的發(fā)音則不同,它們是有長短音之分的。在日語文字發(fā)音過程中,如果對某一個文字發(fā)音長一點或者短一點,其所表達的意識是完全不同的。比如說“きぼ”拖長一點變成“きぼう”,那意思也就從“撫摸”變成了“希望”,可見兩者所要表達的意識是完全不同的。日語語言學習過程中有些學習者常常會受到日語漢字的影響,在發(fā)音過程中對長音和短音難以區(qū)別,在閱讀和交流的過程中難以把控日語漢字的發(fā)音,這就會對日語學習、理解和掌握造成一定的困難,嚴重會影響學習者日語學習的效果。
2.日語漢字容易使日語詞匯誤用。在日語學習過程中,有許多日語文字看起來非常類似與漢字中的繁體字,只要我們能夠對了解和掌握日語漢字在漢語中繁體字的詞義,就能夠很好的掌握其詞義。但是這些文字或詞匯在具體使用過程中存在著許多不同的地方。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日語文字在歷史的變遷過程中也在不斷地發(fā)生著變化,由于兩國文化社會背景的差異,在文字的演變發(fā)展過程中,也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因此,日語漢字只是學習者掌握日語文字詞性的輔助條件,但它并不等同于可以借助漢字的使用方法來使用日語文字。比如說“先生”在我國的意思通常是泛指男性,而在日語語言中的意思則完全不同,它是指有身份的人或者威望比較高的人以及教師。漢字中的“勉強”這個詞匯在我國的意思是不情愿、不愿意的意思。而在日語中則是指學習的意思。這樣的例子是非常多的,如果學習者不能夠真正站在語言文化背景中來使用相應的文字的話,那么很有可能就會在使用文字的過程中產生歧義或偏差。像「一つ物が落ちちゃった」這樣,有些數量詞在日語句子中不必使用,只要說「物が落ちちゃった」就可以。而受到漢語母語的影響,很多學生會說「一つりんごがある」「一人學生がいる」等等,而正確的說法應該是「りんごがある」「學生がいる」??吹揭粋€與漢字非常相似的日本文字時,一些學習者常常想到的是它在漢語中的詞義和用法,常常習慣于用漢語中文字的用法來代替其在日語中的用法,這樣常常會查收偏差,不利于日語語言的學習,進而會影響到學習者學習的效果。
3.日語漢字習慣用語的差異對學習日語的影響。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日語文字在歷史的變遷過程中也在不斷地發(fā)生著變化,由于兩國文化社會背景的差異,在文字的演變發(fā)展過程中,也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由于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兩國形成了不同的社會文化,一些文字在使用過程中常常會受到習慣用語的影響。日語漢字在日語語言中會形成自己獨特的習慣用法,如果仍然利用漢語中漢字的用法來套用其在日語語言中的用法的話,顯然是不科學、不合理的。比如說日常生活中文明所要對某一種很小的東西進行表述時,常常會用到“像巴掌那么大”這樣的用語來對其進行表達。而在日語中則不會用同樣的表達方法,他們一般習慣于用“像貓的額頭那么小”來對其進行表達。在向某人進行保證時我們習慣于說“我保證”或是“我發(fā)誓”這樣的詞語,而日語中則不會用這樣的表達方式,他們通常會說“大丈夫”。顯然兩國的習慣用語不同,在具體表達某一事物的思想內涵時所用的詞語或詞匯也是有差異的。如果學習者在日語學習過程中不了解日語漢字的習慣用語的話,在具體的學習和交流過程中一味地以漢語來進行理解的話,就可能會出笑話,嚴重會影響到學習者日語學習的效果。因此,在日語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應當了解兩國文化的差異,了解日語漢字的習慣用法,這樣才能夠提高其日語學習的質量和效果。
4.日語漢字對日語學習語法的影響。語法是構成語言學習的關鍵,日語語言學習也不例外。學習日語就需要了解、認識和掌握其語法知識。雖然日語語言與漢語在很多方面都有著比較大的不同,但是日語中的文字有好多來源于漢語,它們在詞性、語法方面有著很多的共同特征。但是由于其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日語漢字在具體使用過程中也產生了不同的表達方式,這就構成了日語語言自身的語法。通常意義上來說,漢字屬于孤立的詞語,每一個漢字和音節(jié)都具有一定的思想內涵,它們不會隨著詞尾的變化而變化。而日語則不同,日語與英語單詞非常類似,他們的詞義會隨著詞尾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比如說“……ます”和“…. ません”,如果兩者省略部分完全一致的話,他們所表達出來的意識則是完全不同的。一些日語文字的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連詞等都是源自于相同的漢語中文字的詞性。對于這些日語漢字的學習要在了解和掌握漢語漢字的基礎上來具體學習其在日語語言中的使用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學習日語,提高學習者日語學習的效果。
三、結語
日本在古代本來就沒有文字,日語文字源自于漢語,它與漢字有著重要的聯(lián)系,探究日語文字與漢字之間的關系對于日語學習具有重大的作用。日語漢字對日語的學習既有積極的作用,也有消極的作用。了解日語漢字對學習者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有助于學習者更有針對性地來學習日語,進而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日語語言學習的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李無未.日本學者對日語漢字音與漢語中古音關系的研究[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04).
[2]黃鶯.日語漢字詞匯教育——以中日同形詞為主要研究對象[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01).
[3]李無未.中日漢語音韻學研究的差異——以比較學術史的眼光觀察[J].古漢語研究,2006,(04).
[4]劉淑學.漢語中i韻尾字的漢、日讀音對比研究[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02).
[5]劉淑學.日語撥音音節(jié)漢字的音讀與漢語音韻的對比研究──兼論研究日語漢字音讀的意義[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01).
[6]于飛.日語漢字語音回路的研究——基于形聲字音符的認知[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6,(03).
作者簡介:趙露(1977-),女,貴州遵義人,遵義醫(yī)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言學、三語習得及日本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