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晚報文化部主任
和象牙塔里的學院派相比,呂向陽是個行走的寫實派。作為長篇文化敘事散文,“關中三部曲”以關中為主的民俗民情、傳統(tǒng)文化以及生活其中的人為敘述對象,開掘、表現(xiàn)和反思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旨在挖掘以關中文化為代表的中華文化在當前的困窘及預測今后的趨勢。為讓作品能贏得時間和歷史的承認,他在動筆前就從傳說和史料中尋覓出民俗文化的誕生原因、根脈神韻、生長軌跡、精神原鄉(xiāng)。他在讀書學習之余,沉下心來邁開雙腿扎根生活,讓思維探向古籍文獻,用雙腳走遍山村鄉(xiāng)野,觀察最底層民眾的生活狀態(tài),記錄他們的痛苦與歡樂、成功與失敗、矛盾與沖突、前途與命運。這種致敬傳統(tǒng)典籍外加田野考察的作風,有濃郁的非虛構創(chuàng)作的色彩。這種靜心回歸傳統(tǒng)搞創(chuàng)新的做法,顯示了呂向陽對歷史的雄心與對未來的氣魄。
“關中三部曲”,是作家責任和擔當意識的凸現(xiàn)。呂向陽得益于生活和文化底蘊的積淀,他將目光從對社會政治的關注轉移到歷史文化和風俗民情,用“民族性”“鄉(xiāng)土性”來沖出報章散文碎片化的包圍圈,為長篇散文文化意識的覺醒進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
如果說“關中三部曲”的最大貢獻是表達了作家致敬傳統(tǒng)、啟迪當下、感召未來的話,那么在內容上最突出的特點則是書寫了獨特的鄉(xiāng)愁美學。鄉(xiāng)愁是離鄉(xiāng)游子抒發(fā)情懷的文字,也是華語文學一個永恒的母題。在“關中三部曲”中,作家是順延“西岐—寶雞—關中—中國—世界”這個思緒跳動的。他的鄉(xiāng)愁是一種以關中為支點,觀照中華和世界的大文化鄉(xiāng)愁。作家董橋說:“沒有文化鄉(xiāng)愁的心井注定是一口枯井?!眳蜗蜿柕拇笪幕l(xiāng)愁,具有獨特的美學意蘊。
呂向陽筆下的關中,不再是單一的真實或虛構的關中,而是具有了更多可研究、可探討的人類生存樣態(tài)和人文景觀的一個切面。從這個意義來說,“關中三部曲”拓寬了長篇文化散文的形制,給華語文學的鄉(xiāng)愁賦予了新的內涵,自會有更深厚的生命力和更廣泛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