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朋友很瘦,我們喊他山藥,有個朋友矮胖,我們喊他洋蔥頭。很多菜名是綽號,周圍還有朋友叫豇豆、扁豆、苦瓜、茄子、西紅柿、地瓜。好在沒有人叫大米、小麥、面條,若不然可以開餐館了。
我在南方?jīng)]吃過山藥,山楂吃過不少。南方的山楂果肉薄,入嘴酸澀,遠不如北方的味道好。老家山多,可惜不產(chǎn)山藥,草藥漫山遍野。這些年出去玩,識得一些草藥之名,很多人以為我學識多,其實不過少年時候在鄉(xiāng)村學到的。一個人不妨在鄉(xiāng)下待幾年,可以“多識鳥獸草木之名”。
第一次吃山藥在洛陽,配大米熬粥,味道還清正,說不上喜歡,也談不上討厭。后來在飯館吃到了山藥排骨湯,滋味甚好。偶去菜市,偶遇山藥,也就買了。
山藥吃之前得去皮。削山藥之際,水汽在掌心彌漫,滑膩膩冰涼涼仿佛握著一條蛇。小時候祖父經(jīng)常給我吃一種叫烏梢的蛇,蛇抓在手里,滑膩膩冰涼涼的?;蛟S滑膩膩是掌心之汗,但冰涼涼的確是烏梢觸體立感。
山藥削著削著冷不丁會從手上溜出去摔在地上。山藥的身體鮮活黏稠,沾人一手黏液。有一次皮膚過敏,弄得雙手發(fā)癢,不巧又撓了撓肚皮,肚皮也癢,癢得鉆心入骨?;琶Υ蜷_燃氣灶頭,用火烤了片刻方才止住。據(jù)說也可以用醋擦洗。
削去皮的山藥,像搟面杖,又仿佛象牙。前天路過一家飯店,看到一籃子去皮的山藥堆在茶幾上,覺得富貴。
多年前和焦作溫縣的朋友聊天,他說“我們那里山藥多”,我聽成了山妖多?!读凝S》讀得熟,當時的想法是有空得去看看山妖。
山藥壯陽滋陰,有個流傳甚廣的說法:男人吃了女人受不了,女人吃了男人受不了,男女都吃了床受不了。此話少兒不宜,卻使山藥多了讓人心領神會又秘而不宣的神秘。山藥中最著名的是鐵棍山藥,我總不好意思買。鐵棍讓人想起男根,越發(fā)少兒不宜。
上周從鄭州回來,朋友贈我一盒壚土鐵棍山藥。鐵棍山藥分兩種,一種壚土所生,一種沙土所生。壚土是黑色堅硬而質(zhì)粗不粘的土壤,土質(zhì)硬,故鐵棍山藥長得歪歪扭扭,雖不好看,但屬極品。沙地土質(zhì)松軟,長出的鐵棍山藥口感稍次,營養(yǎng)價值也要差些。
山藥蘸糖吃,頗美味。壚土鐵棍山藥肉極細膩,白里透黃,質(zhì)堅粉足,黏液質(zhì)少,味香,微甜,那種口感像大冬天的清晨睡懶覺,咀嚼之際,恍惚微甜,一片寧靜。
山藥,學名薯蕷,唐朝避諱代宗李豫之名改為薯藥,宋朝又因避諱英宗趙曙之名改為山藥。手頭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薯蕷”條解釋說:
多年生草本植物,莖蔓生,常帶紫色,塊根圓柱形,葉子對生,卵形或橢圓形,花乳白色,雌雄異株。塊根含淀粉和蛋白質(zhì),可以吃。
責任編輯:丁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