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智力、身心仍然都在不斷的發(fā)展,正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時期?!秾W記》中說道“善問者如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自,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由此看見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人學問的提升有很大幫助,小學生語文的學習同樣適用。
一、發(fā)現(xiàn)質疑之鑰,激發(fā)小學生語文學習熱情
質疑能力培養(yǎng)的前提是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什么大部分學生喜愛看卡通片,喜歡玩變形玩具,喜歡挑戰(zhàn)新鮮事物?這些都源于興趣,興趣是質疑能力和學習效果的催化劑,幫助學生勇于發(fā)現(xiàn)問題、努力解決問題。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呢?我們從興趣培養(yǎng)出發(fā),發(fā)現(xiàn)質疑之鑰。
第一、教師的教學形式豐富多彩。教師不能只自己讀課文,讀完課文學生讀,這樣的課堂會十分枯燥。何不以一種故事形式的課堂開展呢?抓住小學生喜愛聽故事的特點,教師先講文章背景,然后再以一種探入式模式吸引學生眼球,學生更能不知不覺增長知識,教師講解的問題,學生也更容易發(fā)現(xiàn)疑問。
第二、鼓勵式教學,提高學生自信心?!安粚W不成,不問不知?!睂W生的問題或大或小,但是教師的態(tài)度對學生學習熱情卻影響很大。小學生雖然年齡小,但是教師一個小小細微的反感表情,學生都能夠察覺,所以小學生提出或者回答問題時,教師都要以一種欣賞的姿態(tài)來看待學生的問與答。比如,一個學生提出來了很簡單的問題,教師要夸獎其提出的不錯,然后這種問題可以請求其他學生作答,學生看到教師滿意的表情,當然會產生一種愿意提問的心態(tài),這便是自信的力量。
第三、趣味教學,提升學生熱情。比如課文朗讀,可以先不采取一起讀的方式讀課文,抽查讀課文,學生有緊張感了越會努力認真朗讀,學生朗讀過后,要對學生的朗讀積極鼓勵,鼓勵式教學讓學生熱愛語文學習。不僅是課文的朗讀,其他板塊教學仍然可以采取抽查的方式,有壓力才有動力,壓力適中才能將其轉為動力,所以培養(yǎng)質疑能力時,可以先從培養(yǎng)趣味課堂開始。
二、打開提升之門,豐富小學生語文學習方法
單一的語文教學并不是語文學習的唯一之法。只有豐富了語文學習方法,語文也會在學生眼中上升到另外一個層次,提出的問題也會更加有深度。
第一、抓住題目。所有的文章都是圍繞著題目而寫。題目是學生容易抓住問題的地方。比如學習《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們想想題目的意義,有的學生可能單純的會提問“家里沒水井怎么感謝”?教師這時就可以再次挖掘課文所講的內涵,讓學生們想想真的是一定要感謝挖井的人嗎?學生們可能會舉出很多例子,比如引申到我們應該感謝辛勤付出的教師,又比如我們應該感謝生我們養(yǎng)我們的父母,有的學生就會提問到底應該感謝誰呢?這個問題就問得恰到好處了,教師在挖掘出中心思想時就可以讓學生們深刻領會文章主旨。
第二、抓住文章關鍵字。文章的關鍵字有時可能揭示的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我們應該抓住關鍵字,關鍵字有助于學生進行提問,能夠啟發(fā)學生提問。
三、推開質疑之窗,揭示小學生語文學習內涵
深度文章的語句有助于幫學生們打開質疑之窗,發(fā)現(xiàn)問題的所在。教師擺正角度,學生是真正解讀課文的人,教師只是答疑解惑的人,教師不可以把內容都講一遍,可以讓學生自己先逐層深入,尋著學生的足跡再做深入講解。這時,教師就要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一個引子,讓學生讀課文,發(fā)現(xiàn)問題。
比如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師可以先提問本文讓你覺得出現(xiàn)得最多的句子是哪句,又或者你認為哪句是中心句?學生們大部分會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生會提問讀書與中華崛起有關系嗎?中華崛起決定因素又是什么?周總理真的是靠讀書才讓中華振興的嗎?還有好多學生想到自己并沒有想到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什么周總理當時有這樣的想法?根據學生的提問,教師和學生從文章中一同發(fā)現(xiàn)同學們的這些問題,揭示小學語文內涵。
文章小結或者教師的教學材料中都會有對文章有一定程度上的提問,教師主要會進行這些提問,其實文章中還有些點是不能被察覺的,這時眼尖的學生會發(fā)現(xiàn)一些文章中的端倪。如果教師這個時候與學生共同探討,這篇文章也就被真正掰開了、揉碎了。
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要從激發(fā)小學生語文學習熱情、豐富小學生語文學習方法、揭示小學生語文內涵、鑒賞小學語文學習空白開始,只有真正讓學生敞開心扉大膽提問并樂于提問,學生的質疑能力才會大大提升。
祖文文,教師,現(xiàn)居山東青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