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也是社會發(fā)展前進的動力。作為國家最寶貴的資源,他們應該擁有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但是對于特殊教育學校中的孩子來講,他們卻像是被折翼的天使一般,失去了飛翔的翅膀。但是失去翅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前進的目標和方向。他們擁有最純凈的心靈,用好奇的心靈看著這個世界,希望能夠得到知識,有一天飛向天空。抱著一定要填補他們知識空白這一目的的教師,需要采用最合適他們的方式關愛他們,為他們傳授知識。
一、生活化教學方式簡介
生活化教學方式指的是在現(xiàn)實生活背景之中進行教學活動,讓教學結合現(xiàn)實,激發(fā)學生將自己身為生活主體的身份參與到活動中的興趣和愿望。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在獲得知識的同時能夠更好地陶冶情操,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正確認識和基本能力,是生活化教學的主旨。
二、生活化方式在特教小學語文中的運用
(一)學詞識句生活化
在語文學習中,學詞識句是基礎。但由于身體上的殘疾,大部分學生在進入學校之前都沒有接受過基礎教育,也沒有語言積累。因此在小學階段,教師應該盡可能多地幫助學生學詞識句。當掌握了足夠多的句子和詞語之后,他們的閱讀和寫作能力也會隨之提高。學習詞句的過程中,殘疾學生會比普通學生更容易忘記的特點,該如何幫助他們記憶所學的知識,是教師應該思考的。曾有知名教育學家稱,能夠幫助兒童記憶的方式是可以吸引他們的色彩、聲音和圖形。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盡量利用生活中與學生們息息相關的詞句吸引學生們,并幫助他們記憶。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的詞句運用到生活中并且理解它們。但是對于有聽力和語言障礙的學生來講,光是使用生活中的詞句還不夠。因為他們在交流方面是無法接受到聲音傳來的信息。針對這類學生,可以采取圖片或者平面的形式對其進行教學和幫助記憶。要注意的是,長期的生活習慣和限制使他們的思維停滯在事物的表層上,若要幫助他們理解還需要下更多的功夫。
(二)適當?shù)那榫辰虒W
在特殊學校中,由于學生的特殊性,在教學中勢必不能再采用普通學校的教學方式。在教師個人教授的情況下,學生很多時候無法感同身受,更別說對課文的體驗感了。畢竟在語文教學中,教學從來都不應該是單一的告知和接收。而是設計合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體會,從而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這個前提下,學生內心產生一種情感與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相互呼應。由于身體的原因,雖然沒有豐富的詞句積累,但是學生們一定存在有豐富的生活情境。針對擁有這樣條件的學生,教師應該盡量創(chuàng)設他們能夠接受的生活情境。想辦法賦予語言文字融入情境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將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詞句結合起來進行理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和別人的經(jīng)歷和故事比起來,人們總是會比較關注與自己相關的內容。當學習與自身生活相關時,學生的接受能力能夠大大提高。在教學工具和教材方面,教材一般配套有大量的電子資源,將多媒體信息和語文課堂教學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而電子讀物對于聾啞學生來說也是有巨大幫助的資源。比如在莎翁的《威尼斯商人》一課中,由于該課文是重點課文,不可刪除。而且這篇課文內容復雜,對于聾啞學生來講閱讀和理解起來非常困難。這個時候如果利用多媒體信息進行教學輔助,可以產生很好的效果。
(三)閱讀教學生活化
對于閱讀教學來講,最有效率的是結合了實際生活的教學。對于特殊情況的孩子來講,要接受到信息首先就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在接受到知識之后對知識理解更是要下許多苦工。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一定要采用生活化的語言,舉例也采用貼近生活的例子,便于孩子們接受知識和理解話中的意思。當然,教師要做到這一點,離不開對自身教學技能和要求的提高,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具備很好的表達能力。同時,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很多時候只講一遍學生是沒有辦法理解的,因此需要教師耐心的一遍遍講解,直到他們理解為止。
教師必須在教學中秉持著生活化的原則,將所授的知識轉換為學生可以理解的形式。在便于學生理解的同時,也讓他們能夠對學習知識方面看到希望,讓他們達到真正的心靈成長。要注意的是學生們的身體特殊,沒有辦法直接理解到教師的意思,教師應該想方設法盡量用最簡單的方式為學生進行講解。相信在有耐心和愛心的教師幫助下,總有一天可以令特殊學生變得不再特殊,做到和常人無異。
吳愛琴,教師,現(xiàn)居江蘇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