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施新課改的形勢下,教學工作在注重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新的問題,如學生自控能力差、團結凝聚力不強等,究其原因是情感教育的缺失。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目標之一,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為此,教育者除了注重知識的灌輸和能力的訓練外,還應在教學中做好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工作,這是把教師的教學引向一個正確方向的做法。情感教育就是在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完善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的教育。列寧指出:“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边@句話深刻地揭示了情感價值內化和情感行為的辯證關系,更說明了教師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個烈日炎炎的下午,我走進教室,同學們正不安分地坐著,不停地用課本或者手掌來回扇動,享受著一點點空氣流動所帶來的絲絲涼意。為此,我準備了一節(jié)以“分享體驗”為情感目標的課。此時我手里拿的不是課本,也不是教案,而是用來做道具的盛滿幾十塊鮮紅西瓜的盤子,說是獎給學生的。話音剛落,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掌聲過后,教室里沒有了躁動,立刻安靜下來。在后面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積極參與,感知、思維、想象和諧運轉,教學獲得良好效果?!坝H其師,善其道?!鼻楦惺钦T發(fā)學生學習的內因之一。當一名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誠關懷和愛,感受到熱烈而積極的期望時,就會有一種激動的內心情感體驗,從而接受教師的教誨,努力把這種教誨轉化為行為。
那么,如何在一堂課中實施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感悟:
1、以理育情。通過教學內容中的知識、道德、倫理來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語文課程中包含的情感課程資源很多,文學中表現(xiàn)的社會倫理、自然美、社會美、邏輯思維、真理形象、人文意境、美丑形象等等。都可以作為調動學生情感的內容。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情育不是培養(yǎng)兒童脆弱的感情,而是調節(jié)并啟發(fā)兒童應有的感情,主要是追求真理的感情,在感情之調節(jié)與啟發(fā)中使兒童了解其意義與方法,便同時是知識的教育,使養(yǎng)成追求真理的感情并能努力奉行,便同時是意志教育。”
2、以境育情。情感的發(fā)生過程是一個心理變化過程。當學生在初讀中有了感性的認識已經動情時,我們應該將他們的情感推向高潮。作者總是在描述中抒情的。我們必須引導學生精讀課文的精彩語句,啟迪其思維,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在感悟中受到感染、熏陶,并與作者產生共鳴。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應給予每一個學生以殷切的期望。創(chuàng)設激情、積極向上、和諧、友愛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感受到教師的關心與愛心,體味到知識的力量與美感;使學生在課堂中心情舒暢、情緒高漲,達到愉快而輕松地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抓住感人情節(jié),通過多媒體課件、錄音、幻燈、掛圖等靈活地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學生的情感。
3、以情激情。在課堂導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處理教與情,書與情,學與情的和諧統(tǒng)一關系。把教師的情感投入作為激發(fā)學生情感的導火線。讓學生的學習情感在教師熱烈的激情創(chuàng)設的課堂氛圍中逐漸萌發(fā),并迸發(fā)出對教師的信任和對真理與科學的追求。
首先、讓教師在聲情并茂的范讀中,引起情感共鳴。加里寧曾經說過:“沒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樣能捕捉住一切細微的事情?!痹诮虒W中,教師面帶笑容、精神飽滿地走上講臺,那悅耳動聽的嗓音、抑揚頓挫的語調、繪聲繪色的話語、逼真?zhèn)魃竦膭幼?,能不激起學生求知的情感?能不產生銷魂攝魄的效果?
其次、讓學生在感受形象中朗讀,體會情感。情感的激活需要感受,沒有感受就沒有情感。作者的情感寄寓于所描繪的形象中,只有引導學生去認識形象,感悟形象,在感悟形象中動情,在動情中抓住課文重點句子進行朗讀,學生的情感才能與作者相通,學生才能體會到真正的情感。
再次、讓學生在朗讀中展開聯(lián)想,升華情感。學生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主要表現(xiàn)在對語言文字的直覺感悟能力上,他們在看、聽、讀之中,就能憑借直覺和聯(lián)想去體會,使抽象的文字化為真切的具體的畫面,從而領悟語言文字的精妙。
情感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語文是語言情感的一種外在載體,“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愉快、熱愛是學習知識的催化劑。教師應該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達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教育目的。這樣,學生讀的不僅是書,還是暖暖的情意;不僅明白了道理,還提升了人文素質。今日的學生素養(yǎng),就是明天的國民素質。
參考文獻:
[1]潘小梅.充分發(fā)揮小學語文課堂中情感教育的作用[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1(05)
[2]李明鏘.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探索[J].教師.2010(17)
謝緒忠,教師,現(xiàn)居甘肅漳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