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既是一個人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過程,又是一個人心靈自我關照的過程,即通過閱讀來反省自我、提升自我,從而養(yǎng)成內(nèi)省和深思的習慣,因而它對于審美觀、道德觀、人生觀都正處在形成時期的中學生來說,閱讀的作用尤其重要。
一、主題閱讀訓練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是比較閱讀,拓寬學生的思維視野。對比閱讀主要是指在內(nèi)容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文章,形成一定的關聯(lián),并且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文章進行分析的過程,求同存異,加深學生對文章內(nèi)涵的了解和掌握,促進有效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對所學習的文章進行各方面的比較,控制和識別相關內(nèi)容,拓寬學生的思維視野,活躍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對知識有一個更全面,更深刻的掌握。
二是從批注入手,讓閱讀習慣與方法并進。在進行不同主題的閱讀訓練時,教師要帶領學生仔細感悟每一篇文章的含義,教給學生閱讀的具體方法,以及各種注釋的用處,如解釋,總結,提出問題等等,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養(yǎng)成隨手批注的好習慣,使學生能夠通過讀書來實現(xiàn)自身知識素養(yǎng)質的飛躍。
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滲透到更具體的做注解的方式:如果遇到不認識的生僻字或者不常用的詞語的話,要主動通過字典的查閱來進行理解,然后在生僻字生僻詞的旁邊進行標注,這意味著新詞語的掌握。當面對自己感興趣的話語或段落時,要想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深刻含義,就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注出來,在旁邊寫下自己在讀到這段話時的所思所想。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記得打上一個問號,然后帶著這些疑問閱讀,在字里行間研究探索,直到弄明白為止。這樣經(jīng)過長時間大量的閱讀和知識素材的累計,學生必將成為一個愛思考,愛閱讀的優(yōu)秀學生,養(yǎng)成熱愛學習的好習慣,提高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
二、主題閱讀訓練對語文教學的影響
第一,改變了學生閱讀量小,閱讀興趣不高的狀況。在閱讀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的主題時,如果要想徹底地學習理解一篇文章,學生一般需要用兩到三個小時,如果是一整本教材的話大概需要花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這將節(jié)省其內(nèi)部和外部大量的上課時間,為學生的閱讀活動的進行提供了充足的時間,也為學生參加課外活動提供了機會。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多讀點書,閱讀過程中所涉及的范圍也會更為廣闊。
第二,充分體現(xiàn)出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理念。在進行精讀訓練時,學生可以按照教師初步教育的一些語言學習方法進行文章閱讀,在進行泛讀訓練時,學生能夠學會用自學的方式進行文章閱讀。它也可以讓學生更靈活地學習,采用主動性的學習形式。在進行拓展閱讀訓練時,學生可以自由地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暢游,學生讀得開心,老師教的輕松。閱讀所有指令不僅反映出學生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和以往的經(jīng)驗,同時也方便學生可以采用最合理科學的學習方式進行閱讀學習,他們很容易產(chǎn)生思維上的碰撞,促使新的知識的產(chǎn)生,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學生必須要掌握各種必要的閱讀方法,比如對于不懂含義的詞語的理解,對于生僻字用法的掌握,對于不懂地方所進行的標注,這些都是比較小的方面;比較大的方面比如在對文章學習時能夠精確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這篇文章在理解時應該從哪里入手等等;從而使得學生日后的閱讀生活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第三,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提高知識累計。良好的習慣既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前提,同時也是語文素養(yǎng)的一種體現(xiàn)。好習慣能造就人,學習語言的好習慣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因此,語文主題閱讀教學中應注重語文習慣的培養(yǎng)。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愛讀書多讀書的習慣。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始,啟發(fā)學生愛讀書、多讀書,使學生體驗到讀書是人生的一大樂趣。同時還要經(jīng)常組織讀書心得交流會、故事會、閱讀比賽等活動。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學會閱讀時在書上勾點圈畫等批注的使用方法,養(yǎng)成閱讀后做小練筆、寫讀書筆記的習慣。最后,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使用工具書的良好習慣。
因此,在開展主題教學時語文老師要帶領學生仔細閱讀課本內(nèi)容,并引導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思考和分析,深刻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依據(jù)文章中所反映出來的道理,要從立足于各個角度,從多個層面上進行,注重學生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劉濤,教師,現(xiàn)居山東臨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