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潔人
3月1日,上海發(fā)布了2015年度《上海市公共場所控煙狀況》白皮書。根據這份白皮書,《上海市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下簡稱《條例》)實施六年來,上海法定禁煙場所吸煙發(fā)生率實現(xiàn)“五連降”,由2010年的37.6%下降至去年的14.6%,吸煙勸阻率則由2010年的19%上升至去年的43.2%,群眾對《條例》的知曉率與支持率均超出75%。雖然餐飲場所的吸煙發(fā)生略有回升(上升2.1個百分點),但三大公認的控煙“重災區(qū)”中,娛樂場所和網吧實現(xiàn)了違規(guī)吸煙發(fā)生率的下降。整個城市的控煙監(jiān)管執(zhí)法進入平穩(wěn)的常態(tài)化管理階段,市民對《條例》的遵守情況仍在持續(xù)好轉,城市控煙狀況也在持續(xù)改善。
上海市健康促進委員會同時透露,《條例》的修訂工作已成為2016年上海市人大立法計劃正式項目,這意味著年內上海有望實施室內全面禁煙。
城市公共場所全面禁煙到底是否合理?尤其對煙民來說能否達到戒煙和減少吸煙的效果?更為重要的,禁煙多大程度可以持續(xù)并令上海這個特大城市變得更美好?
嚴格的全面禁煙令
上海自2010年3月1日實施《條例》起,就規(guī)定了13類場所全面禁煙,五類場所除吸煙區(qū)外的其他區(qū)域禁止吸煙。特別地,在托幼機構、兒童福利機構、學校、活動中心、教育培訓機構等以未成年人為主要活動人群的公共場所室外區(qū)域、高等學校的室外教學區(qū)域,婦幼保健機構、兒童醫(yī)院、婦產醫(yī)院的室外區(qū)域,體育、健身場館的室外觀眾坐席、賽場區(qū)域,公共交通工具的室外等候區(qū)域以及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禁止吸煙的室外場所全面禁止吸煙。
2014年,國務院法制辦又公布了《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送審稿)》,規(guī)定所有室內公共場所一律禁煙;未設立吸煙點的公共場所室外區(qū)域也全面禁煙。其中,如果室外設置吸煙點不符合要求的,要求主管部門責令該場所的經營者、管理者限期改正,并可處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拒不改正的,處以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此外,禁煙不僅局限在實地吸煙的行為上,還對煙草推廣做了進一步的限制:全面禁止所有的煙草廣告、促銷和贊助。如果違反,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處罰。對提供贊助的,責令改正,予以警告并處以贊助額度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對于受贊助單位,責令改正,沒收其贊助額,撤銷冠名,消除影響;對于主管人員,由受贊助或者贊助單位的主管部門予以警告或者通報批評。
全面禁煙的范圍更觸及電影、電視劇及其他影視節(jié)目。要求影視作品中不得出現(xiàn)煙草的品牌標志和相關內容,以及變相煙草廣告;不得出現(xiàn)在禁止吸煙的場所吸煙的鏡頭;不得出現(xiàn)由未成年人買煙、吸煙等將煙草與未成年人相聯(lián)系的情節(jié);不得出現(xiàn)有未成年人在場的吸煙鏡頭等。如果違反,也將限期改正甚至可能給予警告并處以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對于情節(jié)嚴重的,將責令其停業(yè)整頓。
利弊權衡的選擇
如此強力的禁煙規(guī)定和懲罰措施難免令不少煙民叫苦,但禁煙的舉措,毫無疑問是上海及其他城市提升文明、邁向美好的必經之路。
對于煙民來說,禁煙令十分不受歡迎。全面禁煙大幅限制了煙民吸煙的自由和空間的隨意性,特別對于有煙癮的吸煙者,在公共場所吸煙受限,及其可能面臨的處罰大大增加了他們吸煙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
但另一方面,上海一份有關“無煙環(huán)境立法”的輿情調查顯示,有4萬余人響應此方案,94%投票者支持本市工作場所室內全面禁煙。究其原因,除了吸煙對身體健康的危害眾所周知,更是因為人們已經意識到“二手煙”禍害無窮。在公共區(qū)域吸煙極大危害公眾健康,導致各類疾病的產生和惡化。從這點意義上,城市禁煙就有其極大的合理性。
對于禁煙令實施以來的效果,人們的感受也不盡相同。律師王愛民就指出,在公共場所禁煙已經經歷許多年的實踐,成效并不明顯。特別在餐飲、娛樂場所,依舊還是煙霧繚繞、烏煙瘴氣,難免讓不吸煙的人,特別是女士兒童受到二手煙的傷害。在我國還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一種吸煙交際文化,朋友、同事和親戚見面吸煙是作為一種人情方式和關系友善的體現(xiàn),因此對禁煙又增加了一層文化上的阻力。
因此,要真正落實禁煙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zhàn)和難度。最大的問題就是如果有人違反禁煙規(guī)定,在公共場所和禁止吸煙的地方抽煙,該怎么辦?處罰的力度是硬性的一方面,但強制和懲罰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市民內心的自我約束和文明程度的提升才是建立長效機制的關鍵。上海的煙民們能否在想抽煙之際考慮一下自己的行為是否會影響周圍的人?是否會給他人帶來健康的不利和負面的感覺?認識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能有效制止隨意吸煙,從自身做起,才能真正實現(xiàn)美好城市的建設。
法律+理念,才是全面禁煙之道
中國大陸禁煙的起步其實不算早,香港和臺灣地區(qū)早在2009年已經開始實行全面禁煙。不少人會感慨在港臺的公共場合找個吸煙的地方真的很難,“禁煙”的理念已經成為港臺居民的絕對共識和生活中必須遵守的一種習慣性行為準則。那么香港和臺灣是如何實現(xiàn)全面禁煙的呢?最重要的還是得益于嚴苛的法律和市民素質的提升。
2009年1月起,臺灣《煙害防制法》修正案實施,規(guī)定公共場所全面禁煙,高中以下學校、醫(yī)院、大眾運輸工具的室內外以及三人以上工作場所、旅館、餐飲店及商場除了吸煙室,甚至在公園、風景特定區(qū)、森林游覽區(qū)及自然教育園區(qū)內,除了特定的吸煙區(qū)外,實行全面禁煙。民眾若在禁煙場所抽煙,最高可被罰1萬元新臺幣,場所負責人會被罰5萬元新臺幣。如此高的處罰且嚴格執(zhí)行的力度,誰還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此外,臺灣還針對香煙征收煙捐和煙稅,每包煙目前收20元新臺幣煙捐及11.8元新臺幣煙稅。這些煙稅被用來幫助“癮君子”戒煙,戒煙者可獲得補助,進行為期八周的戒煙療程。臺灣還設置了“戒煙專線”及“煙害申訴熱線”等輔助配套措施協(xié)助社會戒煙。
香港也是一個成功實現(xiàn)全城禁煙的典型案例。其成功歸結于最重要的一點,依然是執(zhí)法的嚴厲和苛刻,即一根煙可能將你送進監(jiān)獄。香港的禁煙歷史要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香港法例第371章(一般稱作吸煙條例或禁煙條例)。這是香港首部禁煙法例,當時禁煙范圍還僅限于劇院、音樂廳及公共交通工具。1998年及2006年兩度修訂法例,擴大禁煙范圍。2007年是香港最猛烈的“禁煙年”,全面實行室內禁煙,所有的工作地點、公眾地點、飯店、街道以及公眾游樂場所內的大部分范圍嚴禁吸煙,違規(guī)者最高將面臨5000港幣的罰款,甚至會被判入獄,或者被判幾百小時的社會服務令。到2009年,酒吧、會所、夜總會等六種娛樂場所實施室內禁煙,使香港取代新加坡成為亞洲法定禁煙范圍最廣的地區(qū)。而根據2012年修訂的《吸煙(公眾衛(wèi)生)條例》,凡是全港有天花板或上蓋的區(qū)域,或圍封程度達到各邊總面積50%的地方都被認為屬于“室內”,也就是即使在戶外臨時搭建的有頂蓋區(qū)域吸煙都屬于違法。
特別地,香港還對入境時攜帶的香煙有較嚴格的要求。根據香港海關2010年實施的法例,一切入港人士(包括香港居民)可免稅攜帶19支香煙或一支雪茄(重量不超過25克),若違反有關規(guī)定可被檢控。為了控制人們吸煙,香港政府先后五次大幅增加煙稅,如今,一包進價不足5元的進口香煙售價已經漲到50元。
香港禁煙法律嚴苛的同時,至關重要的就是執(zhí)法的極強力度。但更為重要的還是禁煙教育和宣傳。在地鐵、公交、居民區(qū),通過大量海報、圖像和各種宣傳單展示吸煙的嚴重后果,特別是二手煙對人體的危害。那些黑色的腫脹的肺、爛手爛腳的恐怖畫面對公眾產生相當大的視覺和思維沖擊。另外,香港也非常注重青少年的禁煙和禁毒教育及宣傳,并提供針對煙民的免費戒煙服務。通過戒煙熱線、網上戒煙中心、社區(qū)戒煙服務點等方式,只要有煙民愿意戒煙,隨時隨地都可以找到提供協(xié)助的單位。
未來的方向
回顧上海的控煙進程,目前上海公共場所控煙采取的是以“限定場所、分類管理、單位負責、公眾參與”為原則的多部門聯(lián)合監(jiān)管體制,但其合力所產生的全面宣傳、教育效果還不甚明顯。比如不同的監(jiān)管部門沿用各自獨立的監(jiān)管電話,就給市民撥打和投訴帶來不便。
要有效落實全城禁煙,讓上海成為一個無煙的健康文明城市,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參考其他地區(qū)的成功做法,首先應當嚴格落實禁煙規(guī)定和法律,真正做到鐵法嚴行。特別是對公共場所的禁煙執(zhí)法,要明確職責,通過單位自管與社會監(jiān)督相結合,實現(xiàn)全城禁煙,人人有責。其次,可以增設禁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平臺,獎勵舉報公眾場合吸煙的案例,并對吸煙者一律給予嚴處。同時可以將違反禁煙規(guī)定的行為納入個人誠信系統(tǒng),令外出不吸煙成為一種常態(tài)化的習慣和應有的素質。最后,可以通過對禁煙難點,特別是餐飲娛樂場所實行推廣“無煙模式”,獎勵和表彰帶頭實施無煙的酒店、餐廳和娛樂單位,提升禁煙的意識和模范作用。
總之,全城禁煙肯定不是一蹴而就可以達到的目標,需要長期的社會努力,以及市民公共場合公德的提升來實現(xiàn)。禁煙是一個城市文明提升的開始,雖然個人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犧牲自己的“自由”,但每個人都做出一點點約束和自制,才有可能創(chuàng)建出美好舒適的整體城市環(huán)境,這就是所謂的“軟素質”。
編輯:鄭賓 3937581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