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驍飛
天寶六年,唐玄宗李隆基為了締造像“貞觀之治”一樣的盛世,把“開元盛世”延續(xù)到大唐的千秋萬代,于是下詔要舉辦一場唐朝規(guī)模最大的高考,令四海之內有一技之長的人才全部匯集到京師,參加朝廷對他們的選拔。
當朝宰相李林甫聽說了此事,一下子慌了手腳。李宰相知道自己任職以來也沒有干過什么好事,民意測評肯定不會太好,如果京師一下子涌進這么多有才能的人,他擔心會有人站出來,在皇帝面前指責他的失職和罪過。但皇上要舉行高考,誰也不能、也不該攔著啊,李林甫腦子一轉,生出一計,他向唐玄宗上表稱:“這些士子良莠不齊、魚龍混雜,一些卑賤愚聵之人,恐怕會胡言亂語擾亂圣聽……再說這么多人一下子涌進京城,也不利于穩(wěn)定啊?!彼ㄗh讓郡縣長官先對士子加以甄選,將其中優(yōu)秀者送到京師,在御史中丞的監(jiān)督下,由尚書省復試,將名實相符者推薦給皇帝。唐玄宗一聽,覺得李宰相說得有理,于是就授命他全權組織這次高考。
李林甫這下心頭樂開了花,一切盡在掌控中!為了便于“淘汰”可能對自己不利的人才,在報名這一環(huán)節(jié),他就制定了最嚴苛的程序、最刻薄的條件,設立層層關卡,民間正直之士鮮有過關者。傳說,李林甫偶爾聽說某書生平時愛和老婆吵嘴,立即命人取消了這個書生的報名資格。手下人不解,李林甫笑道:“此人定多嘴,難成事?!眱e幸報上名者,面臨的卻是最難的一次考試,你得把詩、詞、歌、賦、書、數(shù)……統(tǒng)統(tǒng)考一遍,稍有差錯便會被淘汰。一通煞有介事耗費了大量財力物力的篩選下來,最后竟然沒有一個人中選。
一場國家級的大型考試,居然沒有錄取一人!有人便替李宰相著急,你這怎么向皇上交代呢?李林甫胸有成竹,喜形于色地來到唐玄宗面前,大呼:“皇上圣明??!我朝當今野無遺賢、人盡其才了!”唐玄宗不解,李宰相便一五一十把這次高考沒有錄取一個人的事情說了出來,最后激動不已地說道:“當今萬歲已經把全天下的才人都網羅到了朝中,在民間已經沒有一個人才了?;噬夏珎ゴ罅耍 笔郎嫌性趺礃蛹榛南聦?,就會有怎么樣愚蠢的領導。唐玄宗居然相信了李林甫的話,不但信了,還對李林甫大加贊賞:“有你這個管家,朕省心多了……有你們這些能臣忠士,我大唐江山無虞了!”
一場轟轟烈烈的關乎無數(shù)考生命運、關乎江山社稷的高考,竟然以如此荒謬的結局收場。日后在詩壇上大放異彩、被稱為“詩圣”的杜甫也參加了這次考試,成為“野無遺賢”的犧牲品。滿腹經綸的杜甫曾在長安困居了十年,多次參加朝廷的應試,卻沒有一次考中。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fā),“野無遺賢”的大唐王朝遭受了滅頂之難,從此一蹶不振,走向了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