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藝
在印度南部德里的山林中有一只猴子,無意間看到一只奄奄一息的流浪狗,于是就把它抱回自己的地盤,精心呵護,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在食物不多的情況下,猴子寧可餓著肚子,也要把食物留給小狗吃。有時,猴子大老遠摘得一串葡萄,會讓小狗依在自己的懷里,用左前肢托住小狗的前腿,右前肢抓著葡萄一點點喂給小狗。
為了逗小狗開心,猴子經(jīng)常領(lǐng)著小狗在叢林里上竄下跳,做各種體能訓(xùn)練;小狗身上臟了,猴子會帶小狗到小溪邊,把前肢當成刷子,為它清理身上的污垢和跳蚤;遇到大動物欺負小狗時,猴子會挺身而出,露出兇巴巴的樣子,嚇退那些恃強凌弱的動物。
猴子和小狗情同父子,形影不離。小狗在猴哥的呵護下,長得越發(fā)逗人喜愛。林中的管理員對這種超越人類的情感很是詫異,懷疑這只猴子因為沒有寶寶,所以父性大發(fā),把小狗視同己出。
一年后,猴子有了小猴子,小狗也更有靈性。一天,管理員為猴子一家備下豐盛的食物,便偷偷地把小狗抱回了家。等他返回時,居然發(fā)現(xiàn)小狗又和猴子一家在一起。
管理員不明白,方圓十幾里,九曲十八彎的偏僻小道,這只小狗怎么能記得清楚路線?如果猴子會說話,我想它肯定會眉飛色舞地告訴大家:“別看我們是動物,我們一樣有人性。愛,會識路!”
2016年1月,猴子的故事被《印度時報》報道后,感動了眾多網(wǎng)友,它們依依相惜的照片在臉書上瘋傳,一天的點擊率就達17萬之多。
在印度南部的山林里,沒有會堂,沒有儀式,沒有任何人捧場,猴子為我們上了一堂最生動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