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峰
剛剛結(jié)束的江蘇“小高考”中,地理試卷上出現(xiàn)了一道關于微信開機圖的“神題”,題目是:用戶登錄微信時所見的地球影像圖,從圖中赤道附近云系的分布位置及M地所處的緯度位置推測,該影像圖拍攝時間及M地所處的風帶最有可能是
A.6月份 東南信風帶
B.6月份 盛行西風帶
C.12月份 東南信風帶
D.12月份 盛行西風帶
要想解答這道題目,學生就要留意題目中的重要提示:“從圖中赤道附近云系的分布位置及M地所處的緯度位置推測”。
首先,這張地球圖片是1972年12月7日,美國阿波羅17號宇宙飛船的宇航員們拍下的“藍色彈珠”地球照片。當阿波羅17號太空船離開地球飛往太空時,太陽正好直射南半球。白天陸地增溫快,海上增溫慢,夜間陸地降溫快,海上降溫慢,海陸間晝夜溫差引發(fā)熱力循環(huán)推動著富含水氣的大氣層不停地運動。當太空船發(fā)射后5小時6分鐘時,非洲大陸正好處于太陽的直射下,由于非洲大陸地表以沙漠居多,氣溫驟增形成的由大陸吹向海洋的海陸風帶走了非洲大陸上空的蒸汽層,讓宇航員們拍攝到了它的全景。太陽直射南半球時,正好是南極出現(xiàn)極晝的時間,所以12月份比較符合題意。
其次,地球周圍大氣層的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由于空氣具有從高溫向低溫流動的特性,赤道及其兩側(cè)接受太陽輻射熱量最多,地面空氣受熱膨脹后向溫度低的高空和兩極流動,在北半球形成了南風,在南半球形成了北風。同時,地球自西向東自轉(zhuǎn)時,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空氣既要與地球保持同步,又要向高空和兩極流動,就慢慢向右變成西南風或者西北風。當空氣到達南北緯30°時,隨著溫差的減小,氣流速度越來越慢,最后在地球自轉(zhuǎn)偏向力的作用下變成了西風后就不再南北流動了。東西流動的氣流在南北緯25°至35°之間開始大量堆積,致使氣壓增加,形成了副熱帶高壓。
空氣在副熱帶高壓的推動下開始下沉,并向赤道和兩極方向流動。流向赤道的氣流在地球自轉(zhuǎn)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了信風,南北副熱帶高壓下沉的信風在吹向赤道后在空中相遇,并輻合后再上升。就這樣,赤道與南北緯30°之間形成了兩個低緯度空氣環(huán)流圈。從副熱帶高壓向兩極方向下沉流出的氣流,在地球自轉(zhuǎn)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漸向右轉(zhuǎn)成西北風或者西南風,在地理學上叫做盛行西風。
至此,神題便已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