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姝苗
《茶疏》開卷說:“天下名山,必產(chǎn)靈草。江南地暖,故獨宜茶。大江以北,則稱六安?!币恢毕肓补掀撚卸嗪?,近日嘗到它,竟然名不副實,不如想象中好喝。難怪《紅樓夢》第四十一回櫳翠庵品茶,妙玉待客殷勤,一斗茶品,賈母出題說不吃六安茶,妙玉預先獻上了老君眉。
世上許多的煩惱都源于一個字:謎,即看不穿;世上最大的趣味也在于這個字:謎。所以眾生終生都在學習超脫、參透。要想與人絕交,就說:“我已把你看透。”這人便在心里判了死刑,他的一動一靜一喜一怒便不再牽動你,更無關(guān)親疏離合。頭一次嘗六安茶,滿盞豆青氣,湯質(zhì)淺薄,口感不醇,我當即對它死了心。
博客上結(jié)識“觀自在普洱茶”,博主把茶做出了文化:什么季節(jié)采摘,頭采與秋采的葉子對比;如何壓制茶餅,怎樣專注水溫,茶品包裝的設(shè)計手記等等。你若染目那一幅幅取自自然的圖,怕是渾身要透出清吉美意,從心底涌出端和謙禮。
杏林有言:“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彼^茶壽百年,茶路漫漫修遠,其中天工自然,造化萬千。移步淘寶開的專營店,看中一款南糯山早春生茶,買了回來。店家說普洱要養(yǎng),茶中的甘苦陳醇,交給時間,越久越香。
小寒過后,取出開嘗,因為太貪,一下多掰了幾塊在杯里。“哇呀,好苦!”那種痛快淋漓的苦是剛烈的,直抵肺腑,然而那苦在口中開化得也快,很快在舌端回甘,余味長久。品茶這么多年,愛的就是這份甘苦相依之趣。默默靜置,親善投契,悠然吐綠,不著塵垢。
網(wǎng)上,當博主以圖以文展開茶葉生產(chǎn)的真相,還原古樹紅茶從山澗到杯中呈現(xiàn)的影像:枝頭芽葉均勻,肥厚柔軟,色澤豐潤油亮;全手工揉捻,籮筐靜置發(fā)酵,葉形完整柔韌;北回歸線以南,陽光煦暖,日曬干燥;蒸、揉成型,粒粒珍貴。
在云南西雙版納勐??h東南部,有一座古茶山,那里的拉祜族是賀開山的土著居民,他們世代植茶,至今已逾三百年。在遠離城囂的古茶山,草木自馨,人茶共生,自然和諧。古樹茶園內(nèi)日照長,云霧滋養(yǎng),土層深厚肥沃,植被覆生。種茶人說:山色不動,風竹相吞,人間清曠之樂,不過就在一盞茶里。
《佛經(jīng)》里曾說,萬物都有自己的一個真名(實相),需識了自性方能證得。在“玄桐”的茶色離離、玄影憧憧里,可以追溯古人“玄鳥生鳳,自在梧桐”的出處,為求鳳凰來儀,植梧桐,引清泉,如是天地祥瑞大安。在“南糯”的早春寒意里,可以領(lǐng)略到一股“天地俱生,萬物以榮”的野氣,玲瓏有致,取飲自在。茶名,給了茶第二次生命,托蓮的清勁不染,梅的甘苦幽寒,水仙的清遠相照,觀云、水、花、行于茶,托喻清遠,相映成趣;各寓其義,各個自在。能喝到這樣的茶,是一道前世修來的緣分。
(編輯 花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