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艷菊
章伯鈞之女章詒和寫了一本好書,對往事的片段追憶,名為《往事并不如煙》,又名《最后的貴族》。什么樣的貴族呢?她在書中提到了儲安平的《英國采風(fēng)錄》,其中有一段話很精道:“英國教育的最大目的,是使每一個人都成為君子紳士(gentleman)。一個英國父親,當他的兒子還沒有成為一個man時,即已希望他成為一個gentleman。英人以為一個真正的君子是一個真正高貴的人。正直,不偏私(disinteregted),
不畏難(capable of exposing himself),甚至能為了他人而犧牲自己。他(她)不僅是一個有榮譽的人,并且是一個有良知的人?!?/p>
章詒和說儲安平的這段話,教會她如何判別真假貴族。而康氏母女讓她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貴族。
康氏母女即康有為最有才氣的女兒康同璧和外孫女羅儀鳳。康有為的后代很多,都在國外,只有康同璧帶著女兒堅定地留在了國內(nèi)生活??导液驼虏x家相交深厚,每年春節(jié)前夕,康氏母女總要依禮送給章家一小盆長滿花蕾的水仙。這水仙是別出心裁的——每根花莖的部位被套上了五分寬的紅紙圈。如果有四個花莖,那就并列著有四個紅色紙圈。章詒和說,水仙自有春意,而這寸寸紅,則帶出了喜慶氣氛。
章詒和的母親李健生望著它,贊嘆道:什么東西到了康家人手里,都與眾不同了。
康家人的東西的確與眾不同,因為這是她們的生活態(tài)度,物無大小貴賤,事無巨細高低,都用心經(jīng)營,尋求美。
而與眾不同了,并不就是貴族了。貴族,也不是用富貴和地位堆砌起來的。況且那個年代正是文化大革命,活下來就不錯了,誰還講究活著的方式啊。然而去康家做客,“康家老宅及舊式禮儀及衣冠所蘊涵的溫煦氣息和超凡意境,又使每個人自動獲得了精神歸屬。”那么艱難的日子,她們骨子里依舊風(fēng)雅、細膩,高度審美。這該是最難得的吧。
有一件事極有意味,那時候康家的生活窘困,早上喝稀粥吃饅頭片蘸豆腐乳,卻也能吃出生活的滋味來。關(guān)鍵在于巧克力鐵盒里的豆腐乳,六種口味,每天都換著吃。這豆腐乳也是有講究的,要去特定的商店買,要多多的淋汁才好吃。
那時章詒和寄住在康家,一次可順道去買豆腐乳,羅儀鳳給她細細繪制了前門街道示意圖和豆腐乳細目表,又叮囑她:豆腐乳買好后回家的一趟路,最累。六個鐵盒子一定要平端著走,否則,所有湯汁都要流出來。為了減輕累的感覺,一路上可以想點快樂的事情。端鐵盒走路一定要挺胸,如果躬腰駝背地走路,會越走越累。
想點快樂的事,心里自然就輕松了,不覺得累和苦了。這心思,多達觀,多細膩!
章詒和說歸途中她不但想著快樂的事情,且始終精神抖擻,器宇軒昂。心情愉悅,即使在冬天,也讓她覺得溫暖。這時才知道如此簡單廉價的早餐好吃的緣由了———她說,雖“坐銷歲月于幽憂困菀之下”而生趣未失,盡其可能地保留審美的人生態(tài)度和精致的生活藝術(shù)。
這才是真正的貴族!幽憂困菀,生趣不失。
陳丹燕也為這樣靈魂深處居住著貴氣的女子寫過傳記,她叫郭婉瑩,舊上海著名的郭氏家族的四小姐,“曾經(jīng)錦衣玉食,應(yīng)有盡有。時代變遷,所有的榮華富貴隨風(fēng)而逝,她經(jīng)歷了喪偶、勞改、受羞辱打罵、一貧如洗?!钡冀K端然如昔,美好如昨。
當年,郭婉瑩從花園洋房里被趕出來,住在僅可容下一張床的亭子間,在閣樓用煤球爐子和鋁鍋,任誰能想到,那樣不堪的境地,她竟有閑情,烤出彼得堡風(fēng)味的蛋糕來。
天命之年,郭婉瑩被遣送到崇明島農(nóng)場勞動改造,她的任務(wù)是清洗馬桶。平常人也難以接受吧,或發(fā)瘋,或自殺。而她倒是坦然,平心靜氣。從勞改地回住處的時候,還有心在馬路邊吃一碗八分錢的陽春面。多年后,憶起那段光陰,她說:“那些綠色的蔥花漂浮在清湯上,熱乎乎的一大碗。我總是全部吃光,再坐一會兒。店堂里在冬天很暖和,有陽光的味道,然后回我的小屋?!?/p>
時移勢遷,轉(zhuǎn)眼郭婉瑩已是耄耋老人了。當陳丹燕見到她的時候,她還是一如往昔,端然微笑,“文雅地喝著紅茶,雪白的頭發(fā)上散發(fā)著香氣。三十多年的磨難,并沒有使她心懷怨懟,她依舊美麗、優(yōu)雅、樂觀,始終保持著自尊和驕傲?!?/p>
真正的貴族氣質(zhì)不在身外,衣物地位裝飾不了,它隱含在靈魂和精神,在生活態(tài)度。何時何地,都不失生之情趣,講究給自己看,貴族給生活看。
郭敬明《愿風(fēng)裁塵》里有一句這樣的話:愿風(fēng)裁取每一粒微塵,愿靈魂抵開記憶的盡頭,愿一切浩瀚都歸于渺小,愿每身孤獨都擁有共鳴。愿衣襟帶花,愿歲月風(fēng)平。
生命中那些“幽憂困菀”,終將會成為時光里的一粒粒微塵,處于其中,當不為所困。當有貴氣的心懷和靈魂,不失生趣,從中開出一朵朵精致的花,別在日常的衣襟上,驚艷蕪雜的生活,撫平歲月的風(fēng)浪。
(編輯 花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