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豪
去年冬天的時候,我去找一個老同學吃飯,他正在攻讀教育專業(yè)的碩士學位,那天他在聽一個講座,我到的時候還沒有結(jié)束,索性就進去聽了一會兒。我不清楚這是什么內(nèi)容的講座,不過有意思的是我發(fā)現(xiàn)來聽講座的都是年齡四十歲到五十歲之間的阿姨。朋友告訴我,她們都是媽媽。
臺上的老師在現(xiàn)場提出一個問題:“各位母親,請你們回想一下,孩子讓你們心碎的那一刻是什么時候,五分鐘后我們開始討論。”這個問題引起了我的興趣,作為兒子,我似乎從未想過自己讓母親心碎的那一刻是什么時候,我在腦海里和在場的媽媽們一起回想起來。
五分鐘后,阿姨們陸續(xù)開始發(fā)言。“兒子交過一個女朋友,想結(jié)婚,我沒有反對,只是希望他們再相處一段時間,多了解一下彼此,結(jié)果他直接住到女孩家里去了,不要老娘了。”
“有一次閨女和我吵架,吵得很激烈,她沖我嚷了一句,為什么我會有你這個媽媽。我知道她只是一時沖動,但那兩天想起這句話就想哭?!?/p>
阿姨們的發(fā)言越發(fā)踴躍,現(xiàn)場很熱鬧,我在下面聽得一會兒心里難受,一會兒忍不住地嘎嘎樂。這時候一個阿姨接過話筒,站起來緩緩地說:“最心碎的那一刻,是孩子對我說,他想放棄自己的那一刻?!爆F(xiàn)場突然安靜了,阿姨們紛紛默默點頭表示贊同,有些媽媽的眼里甚至有些濕潤,我不知道是為什么。臺上的老師拿起話筒:“這應(yīng)該是所有當母親的最有共鳴的一個答案?!?/p>
思緒忍不住地回轉(zhuǎn),腦海里浮現(xiàn)出高三那一年的自己。那一年因為一些經(jīng)歷的刺激和幼年的神經(jīng)疾病病史,患了輕微抑郁癥和迫害妄想癥。情緒完全不受自己控制,精神近于崩潰,每天在恍惚和掙扎中度過,時刻在與自己對話和斗爭,但還是無法戰(zhàn)勝自己。
那一年,每周都會請假一天,媽媽帶著我去看心理醫(yī)生,她堅持不用藥物治療,雖然藥物的效果會更快。她覺得我很棒,因為她相信我一直在努力戰(zhàn)勝自己。后來我對自己妥協(xié)了,算是放棄了吧。因為這樣的精神狀態(tài)連一道題目都無法集中精力讀完,高考的日子越來越近,大家都在奮筆疾書,跑得越來越快,可我卻在看心理醫(yī)生,就想干脆破罐子破摔了。那時的班主任很照顧我,一直在關(guān)心我,她覺得這樣下去我很可能把自己毀了,當初我是被保送進這所市重點高中的重點班的,很多老師視我為清華北大的苗子。
她打電話把我在學校的情況如實告訴了媽媽。上課不是睡覺就是在那兒發(fā)呆,連課本都不掏。這是班主任找我談話時告訴我的。她先跟我道了歉,她說自己沒能力幫助自己的學生,她覺得對不起我,并且很后悔把這些情況告訴我媽。“那天在電話里和你媽說完這些情況后,她就突然哭了,她以前對你的狀況一直很樂觀也很相信你,可那天她在電話里哭了很久,哭得我也很難受,不知道該怎么安慰她。”
那天之后我就開始拼盡全力地逼自己了,幾乎到了虐待自己的程度。一個小時里我只能集中精力20分鐘,所以就學3個小時來彌補。高考成績與老師們對我的預期相差很大,但好在一本壓線,去了個還不錯的大學。大一那年的母親節(jié),我給媽媽發(fā)去一條短信:“媽,母親節(jié)快樂。謝謝你帶我來到這個世上,我會努力成為你的驕傲,永遠?!眿尰亓艘粭l:“傻孩子,你在困難面前沒有輕言放棄,你就是媽媽最大的驕傲,永遠?!泵\多舛,一路走來,我才明白了一個最簡單的道理:照顧好自己,并不輕言放棄,便是對至親與摯愛最好的報答。
(摘自江蘇文藝出版社《疲憊生活中的英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