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明 張靖怡
[摘要]芭蕾基訓是培養(yǎng)藝術表演人才的重要部分,芭蕾教學法則是對芭蕾基訓課程的理論指南。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遵循芭蕾舞教學的方法,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學生要明確某一動作的固定名稱、基本要領與訓練方法。本文則是從教學法的角度對增強動作規(guī)范的重要性,對合理編排組合的重要性以及二者間相互融合的重要性三方面來論述芭蕾教學法對芭蕾基訓的意義。
[關鍵詞]芭蕾教學法 芭蕾基訓 意義
[中圖分類號]J72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6-0097-01
一、教學法對動作規(guī)范性的作用
(一)扶把訓練的規(guī)范性
扶把訓練是正式進入芭蕾基訓課堂的一個開始,它使身體各部位的肌肉、韌帶、關節(jié)以及骨骼等活躍運動起來,增強能力,在運動中掌握平衡和穩(wěn)定的開始。以把桿為輔助,讓人體進入到“直立”的開始。
扶把訓練的過程中,首先,我們要了解與明確扶把訓練的目的和意義是什么。以扶把訓練第一個動作Battement tendu為例,在教學法中明確指出該動作的訓練目的與意義:Battement tendu是芭蕾基訓中所有動作訓練的基礎與延伸,正確地學習掌握它的規(guī)范性做法,可以為其他動作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Battement tendu主要訓練腳趾、腳掌、腳弓、腳背、跟腱等部位的關節(jié)、韌帶、肌肉等的柔韌性、靈活性和能力,同時鍛煉人體的垂直站立、穩(wěn)定性、后背的控制能力等,使腿部的肌肉群得到延伸與外開的鍛煉。
(二)中間訓練的規(guī)范性
芭蕾基訓的最終目的就是讓舞者能在舞臺上自如的展現(xiàn)自我,這就需要在扶把訓練后,增加中間動作的訓練。
以中間訓練Grand pirouette為例,初學者可以先通過半腳尖的練習來增強腳踝的能力,再練習單一的留頭甩頭。在通過Petit pirouette的練習,使頭、手、腳與身體協(xié)調(diào)配合,同時運動,保持身體的平穩(wěn)、平衡。旋轉(zhuǎn)前雙手從六位向七位打開后不要停頓馬上收至二位,同時動力腳至Passe或Sur le cou-de-pied,主力腳Releve,這時是Releve的最高點與旋轉(zhuǎn)的開始。每轉(zhuǎn)一圈,頭做一次留頭與甩頭,并將甩頭至第一方位,視線始終固定在身體正前方。通過Petit pirouette的練習,提高主力退的直立,腰背部的挺拔,踝關節(jié)、胯關節(jié)的能力以及身體的協(xié)調(diào)配合性。Grand pirouette則是在Petit pirouette的基礎上,通過大舞姿發(fā)展而來的具有獨立表演性的技術技巧,通過大舞姿轉(zhuǎn)的訓練,能夠增強對身體各部位的控制能力,并且鍛煉半腳尖的能力與身體的重心穩(wěn)定性,增強舞者身體腰背部的控制能力。
二、教學法對合理編排組合的作用
單一動作的重復訓練是技能獲得、鞏固與提高的重要途徑。而動作的組合訓練是將不同的單一動作按照一定的結構,有層次、有變化地組合起來。動作的組合教學是對基訓課堂的動作有目的、有規(guī)律地進行訓練。動作的組合訓練,其動作的數(shù)量不宜過多,長度不宜過長,難度也應根據(jù)學生的水平高低,由淺入深,由簡到難。
(一)扶把組合的編排
以扶把動作Rond de jambe a terre與Rond de jambe balance的組合訓練為例。Rond de jambe a terre主要訓練關節(jié)的開度、松弛與穩(wěn)定性,鍛煉腳和腿部的外開,通過腳尖在地面最大限度地劃圈訓練,使腳趾、腳弓、腳掌、腳背、腳腕的柔韌性和能力得到鍛煉,為腿在地面與空中大幅度的劃圈動作做好方法和能力上的準備。同時還能增強腰背肌的控制能力。Rond de jambe balance是動力腿在空中連續(xù)做兩次或兩次以上180度的劃圈,一次En dehors,一次En dehans,或一次En dehans,一次En dehors,或者重復做數(shù)次。Rond de jambe a terre與Rond de jambe balance的組合訓練,增強人體腰背部的肌肉能力與整體的穩(wěn)定性,合理分配身體各部位的能力,為中間動作的組合訓練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中間組合的編排
進行中間組合的編排是舞臺的一個預演,以中間訓練舞步連接與輔助動作帶En tournant的Pas balance與Pas bourree的組合訓練為例。Pas balance是連接與輔助動作,在動作之間可以起到變換方位、移動位置或雙腳變換重心的作用,同時它又是一個獨立的具有表演性的舞步。帶En tourant的Pas balance是在其原有基礎上身體向第一步出腳的方向做En tourant的轉(zhuǎn)動。Pas bourree同樣是連接與輔助動作,在動作之間可以起到變換方向,移動位置的作用,不但能夠訓練單腳半腳尖和半腳尖上移動重心,還能夠鍛煉腿腳的靈活性,同時鍛煉身體的協(xié)調(diào)性和重心的穩(wěn)定性。兩個舞步的組合是在單一動作訓練的基礎上增加空間的調(diào)度,使身體全面協(xié)調(diào)配合。而且兩個動作的組合流暢到位,方向的把握準確,極具表演性,能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在基訓課堂的藝術表現(xiàn)力。這是從教室的課堂走向舞臺表演不可或缺的一步。
三、教學法與芭蕾基訓相融合的重要性
理論源于實踐,實踐又作用于理論。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芭蕾教學法使芭蕾基訓的動作有著運動規(guī)律的同一性。在芭蕾的訓練體系中,無論是哪個學派都具有相同的動作體系。不同的學派對動作的外開性與規(guī)范性的要求也是一致的,做動作時出腿的方法與手臂的運動路線也是一致的,任何一個芭蕾動作都具有時間上的先后順序和一定的空間結構,它是由若干動作按照一定的順序組織起來的動作體系,所以動作的順序是固定一致的。不過它們在原形的基礎上會有多種多樣的樣式,動作中會有幅度,節(jié)奏的變化。芭蕾基訓是芭蕾教學法最好的檢驗,它為舞者打下堅實的舞蹈功底,使在教學法中晦澀難懂的文字能夠直觀地展現(xiàn)在眼前,給人以美的享受。
綜上所述,芭蕾教學法對芭蕾基訓的課堂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堅持芭蕾基訓訓練的同時,芭蕾教學法的理論學習是必不可少的。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