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走偏鋒
雖然青澀,卻是最真實的,它沒有世俗的功利牽絆,有的只是真實心靈的碰撞和言語的最直接溝通。
上初中,我是學習委員,并且是學校合唱團的領唱,體育、美術比賽我都拿過獎,所以在學校里我算個小名人。那時我人小,可虛榮心卻不小,走路昂著頭,對誰都不屑一顧的樣子。在班里,我有一大幫鐵粉。可不久,班主任調座,將很調皮且學渣的男生南柯調到了我的旁邊。我因此氣憤了一下午。
南柯長得黑黑的,個子不高,但很結實,一看就是打架的料。南柯似乎知道我并不喜歡他,而他也對我表現出了相同的態(tài)度。他剛坐到我旁邊,就拿出格尺和圓珠筆,在我們中間畫了道三八線。“哼,誰稀罕過!”我很不屑地瞥了他一眼。意思是警告:你也不要輕易過線,不然有好果子吃!可我一向自由慣了,寫題時,不自覺地胳膊就滑到了他那邊。南柯立刻用他那粗粗的胳膊向我用力撞過來,反應之快,讓我懷疑他似乎一整天都在盯著我的胳膊。有好幾次,他竟用鉛筆的尖對著我,我的胳膊被尖尖的鉛筆扎得很疼。我真想大罵他幾句,然后向老師告狀,可我怕同學說我小氣,我也討厭向老師打小報告。于是,我只好忍著,同時,心里一百遍地詛咒他,發(fā)誓一定要報仇。
報仇的機會終于來了。那是一節(jié)數學考試課,早早答完了題,我看了看南柯,他正一臉無奈地看著試卷,他的卷子幾乎空了一半。我計上心來,詭笑了一下,在一張紙條上寫了幾道題的答案,并改變了字體,趁他不注意偷偷放在了他的桌角旁。一切辦妥后,我舉起了右手:“老師,南柯考試作弊!”話音剛落,全班同學的目光齊刷刷集中到我們這兒。南柯猛地抬頭,老師已經走到他面前。南柯一臉無辜?!袄蠋?,看他向別人要的小條?!闭f著我從他的桌角把那張小條拿了出來,遞到老師面前。“從小就不誠實!下課你到班主任那兒做檢查!”說完,老師把字條拿走。我暗自得意:活該!這回讓你有嘴說不清!環(huán)顧四周,有好些同學還在看著南柯。他臉紅紅的,一言不發(fā),眼睛里有我從未見過的憤怒。我的心一下子緊張起來。交完卷子,回到座位,沒有看到南柯。我第一次為他擔心起來,并為自己的愚蠢做法感到不安。
再上課時,南柯回來了。雖然他努力地表現出不以為然的樣子,可他紅紅的眼,證明了他哭過。我自知理虧,不敢和他說話。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總想找機會向他道歉,可他總是一副不理人的樣子。從此我和他形同路人。
期中考試很快結束,成績也在考試后的第三天出來了。沒有什么冷門,班長還是穩(wěn)坐第一的位置,我的名次還是前五名,而南柯不知怎么考的,竟比上次考試下降了十多個名次。成績單貼在板報上,班主任宣布于次日召開家長會。這一消息讓幾家歡喜幾家愁。我竟開始為南柯擔心起來。聽說南柯的父親經常因為他不爭氣的成績打他,這次……唉!我的心開始不安起來。
放學了,同學陸續(xù)散去。我收拾好書包慢慢走出教室,只剩下南柯一人靜靜地坐在那兒。臨出教室,我回頭看了一眼他,他的身影顯得如此孤單。
第二天,同學們陸陸續(xù)續(xù)來到教室,然后不約而同地發(fā)現了一個問題:板報上的成績單不見了。昨天晚上放學時還好好的,誰把它撕掉了?正當同學們議論紛紛時,班主任進來了。他臉色看上去如灰一般的難看:“是誰撕的成績單?在我調查之前,最好自己主動承認,不然后果自負!”班主任的目光死死地盯著南柯。想到昨天是他最后一個走的,想到他考得糟糕的成績,我明白了。此刻,南柯的頭低低的,手緊緊拽著衣角。我不知哪來的勇氣,突然就站了起來:“老師,是我撕的!”“是你?”班主任瞪大了眼睛,他不相信我會做出這樣的事:“你為什么這樣做?”我支支吾吾地說不清。“下午要召開家長會,你知道后果嗎?”班主任的語氣緩和了些?!拔抑?,可我不想……我認為這樣做沒什么好處,很多考得不好的同學會挨打的。”我說出了這樣的理由。
當時,教室里靜得可怕,可我的心卻倍覺輕松?!安?,老師,不是她做的,是我昨天晚上來看沒人才撕掉的?!卑嚅L竟也站了起來,承認這件事是他做的。班主任的眼睛瞪得更大了。可還未等他徹底明白過來,李濤也站了起來:“是我撕的。因為我這次比上次下降了十來個名次,我怕我媽說我,所以……”
“不,你們別說了,一人做事一人當!老師,成績單是我撕的,因為我考得不好,我怕我爸來看了又要打我?!闭f著南柯的臉更紅了。我想那一定是他心里最真實最脆弱的一面。
班主任看著我們,許久才說:“你們都坐下吧,這件事我不再追究了,你們安心上課吧!”說完,他轉身走出了教室。
在班主任走出教室的那一刻,我卻突然“哇”的一聲哭了起來。前桌、后桌的幾個女生上前勸我,我的心開始覺得點點溫暖。然后一雙手伸了過來,遞給我一張紙巾。是南柯,他正微笑看著我,傻傻的樣子。
第二天,當我坐到座位上時,發(fā)現三八線不見了,被一張張精美可愛的卡通畫取代了。而且在我的桌角擺著一個櫻木花道投籃的橡皮人,那是我喜歡的,也是以前南柯從未讓我碰過的他的寶貝玩具。
一晃經年,當年的我們現在都已長大。南柯不知在哪座城市里學習、生活。細細想來,其實十二三歲的年紀真的就像一枚未熟的果子,雖然青澀,卻是最真實的,它沒有世俗的功利牽絆,有的只是真實心靈的碰撞和言語的最直接溝通。雖然音信全無,可我好想問一問那個當年令我頭疼過氣憤過擔心過也歉疚過的男孩,你現在過得好嗎?
摘自《做人與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