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清朝,孔夫子和關羽并稱文武二圣。文人的筆下,不能提“丘”字,那是孔夫子的名諱,誰提了,平時挨板子,考試時罰科,下屆不許參加考試。武圣人關羽的“羽”,稍微要寬縱一點,可以露面。
文圣壓過武圣,是文人筆下的名堂。在民間,文圣的地位,就遠不及武圣人關羽。雖說孔夫子也有廟,叫做文廟,但文廟很冷清,每年春秋兩祭,也就是文人去湊湊熱鬧,老百姓去的不多。但關老爺?shù)南慊鹂删褪⒘?,從南到北,哪個村莊沒有關帝廟呢?關老爺管生死,管福禍,管下雨,管婚姻還管發(fā)財。關老爺還被稱為武財神,今天眾多飯店供關老爺,其實是有道理的。
關羽在民間的走紅,跟滿人的喜好有關。滿人沒入關之前,漢人寫的小說先把他們征服了。熱愛《三國演義》的滿人,最喜歡的三國人物是關羽。從旗下的奴才到皇帝,個個都愛關羽。關羽的地位也就節(jié)節(jié)高,最后升為武圣。
掌權后的滿人喜歡關羽,唱戲的對關老爺?shù)姆畛袘蚍葑匀辉诩哟a。于是,關戲就成了戲劇劇目中一個地位特高的品種。不僅老生唱,凈角也唱,人稱紅凈。今天的京劇,當年的高腔,上不了大雅之堂,所以在清朝中葉之前,還沒資格唱關戲。后來,西太后老佛爺喜歡高腔,招民間的戲班子進宮,京劇升格了,也唱關戲。
但關戲不是尋常戲劇,唱之前,劇目需要審查。如果有《走麥城》,肯定不讓演,誰演了,今后別想吃戲飯。如果誰敢演《關羽戲貂蟬》,那也糟了,巡城御史和梨園行里的人都要找麻煩。不管關羽是不是真的走了麥城,但演關老爺兵敗被擒就絕對不行。至于關老爺跟貂蟬之間的故事,也是忌諱??傊?,當年關戲里的關羽,一定要高大上,不能有丁點瑕疵,而且形象特別飽滿。
演員演關戲,得提前齋戒沐浴,虔誠的需要齋戒三日。三天不能吃魚肉,不吃蒜姜韭菜,更不能喝酒。扮戲之前,還得到關老爺像前磕頭。當年的梨園行,流傳著一些人齋戒不誠,忘了磕頭而受到關老爺懲罰的故事,不是戲演砸了,就是檢場的弄亂了套。上臺演戲,誰樂意把戲弄砸了呢?于是,大家越來越謹慎,誰也不敢對關老爺有半點不敬。
不僅唱戲的恭敬,連看戲的老佛爺也特別恭敬。凡是宮里演戲,得事先告訴老佛爺戲碼,但凡關戲要上,關老爺出來時,老佛爺肯定會離開座位一會兒,等臺上的開了口,再回來坐下。有一回,一個嬪妃忘記了,關老爺上場了,她還坐在那兒。老佛爺不高興了,罰那個嬪妃去給關老爺連上了三天的香。
晚清的京劇,類似于今天的電視劇、流行歌曲演唱會。戲臺上捧誰,誰就會紅。關老爺不僅是戲里的人物,還是大神和偶像,人氣很旺。不過,那年頭戲里面的關羽是高大全的,不僅周身沒有瑕疵,而且演的時候,一定要保證他永遠處于舞臺中心,保證其正面高大的形象。這樣的人物,觀眾怎么可能真喜歡呢?
所以,那年頭的三國戲,真正討人喜歡的形象是諸葛亮和曹操,而不是關羽。關羽在戲里,看著尊貴,其實給人的印象不深。但關羽是神,而且總是被捧著,所以香火倒是有保證的。給關老爺上香的人,不是喜歡他的戲劇形象,而是稀罕他的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