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不同專題的“單元導語”其實就構成了整個高中歷史的知識框架,它是新課標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在“單元導語”中,可以感受到編者對這一單元內(nèi)容知識的設計理念和內(nèi)容的整體脈絡,對于整個專題的學習起著風向標的作用。
關鍵詞:單元導語;整體脈絡;三維目標
新課改之后,不同版本教材之間也有一定的差異,但是相同的一點是,每一個版本都包含了“序言”“單元導語”“課程導語”的內(nèi)容,本文重點談論的是其中的單元導語。
一、高中歷史教材“單元導語”研究的意義
不同專題的“單元導語”其實就構成了整個高中歷史的知識框架,它是新課標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在“單元導語”中,可以感受到編者對這一單元內(nèi)容知識的設計理念和內(nèi)容的整體脈絡,對于整個專題的學習起著風向標的作用。
對于教師來說,從宏觀上把握一個專題的思路和走向,確立整個單元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一個好的“單元導語”就可以起到這樣的作用。此外,還可以幫助教師理清思路,避免漫無目的的教學。新課程改革之后,對“單元導語”的研究和了解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它正好可以給教師提供這樣一個平臺。
對于學生來說,好的“單元導語”有兩個方面的意義:(1)引起學生的興趣。長期以來,學生都不是很喜歡學習歷史,學起來不僅印象不深刻,還認為教科書編得沒意思。所以,一個好的歷史專題“單元導語”,對于對歷史知識認知較弱的學生來說,具有激發(fā)其學習興趣的作用。(2)幫助學生了解這個單元的知識框架,梳理這段歷史發(fā)展的走向和教材中的重點內(nèi)容,讓學生在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就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學習的時候,可以很好地了解老師的思路,也可以在學習的時候?qū)Ρ姸嗟闹R有所取舍,對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二、對編寫者的幾點建議
1.完善“單元導語”的整體結構
普通高中歷史教科書的主要受眾人群是教師和學生,其中為主的當然是學生,而他們的歷史知識和歷史素養(yǎng)并不足,對歷史概念和歷史內(nèi)涵的理解也不透徹。面對這樣的學情,在設計教材的時候就要努力地去完善教材的結構,對于“單元導語”的設計更該如此。學生面對陌生的歷史教材,需要一個不斷適應的過程,設計者在這里要做的就是要縮短這種適應的過程,減少學生在適應過程中的困難。具體到“單元導語”,就是要做到結構完整,讓師生都能一目了然。
2.內(nèi)容設計上更加符合教學的“三維目標”
新課改之后,高中歷史的學習制定了一個教學的“三維目標”,我們就從這三個方面來闡述如何完善“單元導語”的內(nèi)容設計:
(1)注重知識與能力
高中階段,歷史課程的目標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目標,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分為歷史技能的培養(yǎng)和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更為重要的是對于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這一點要在設計“單元導語”的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具體來說,就是“能運用基本的史學概念、范疇和方法,對某些歷史結論做出相應的評價或說明”。這一切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思維品質(zhì)。
(2)注重過程與方法
在“過程與方法“這一方面,“單元導語”主要做的就是強調(diào)學習的方式方法,高中歷史的新課程要求學生轉(zhuǎn)變過去的學習思路和方式,要學會和有不同見解的人合作交流與探究,這一點具體體現(xiàn)在“單元導語”中,就是要完善“學習建議”,只有一開始就確立這樣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才能達到這樣的目的。
(3)注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高中歷史新課程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把“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感”放在了首位,這就要求編者在設計“單元導語”的時候,要加入一些描述性的語言,凸顯其中的感情色彩和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開始就懷著一顆熱切的心,這是編者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3.整體設計上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
高中學生的整體認知水平其實并不如他們自己所想象的那樣高,對于這一時期的學生而言,在“單元導語”設計上,要盡量符合他們的階段特征。首先在編寫內(nèi)容上,要通俗易懂;在背景設計上,既要顯得大氣沉穩(wěn),又要不失生動活潑,既要刺激其感官,又要照顧其想法。當前我們通用的這三個版本的歷史教材,還需要做出適當?shù)恼{(diào)整。
4.編寫要嚴謹科學
歷史教材的設計編寫既要體現(xiàn)其專業(yè)性,又必須嚴謹科學,這對編者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既追求可讀性,又要求嚴謹性,這是一個很值得思考和探討的工作,需要編者進行重新的考量和定位。
參考文獻:
[1]張靜.初中歷史課程的改革及其思考:談義務教育初中歷史教學大綱的修改[J].歷史教學,2001:30-34.
[2]朱煜.走進高中新課改:歷史教師必讀[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