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在的是一所師范學校,也是一所中職學校。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學校培養(yǎng)的人才也呈現(xiàn)多樣性。他們中不再全是成績優(yōu)異的佼佼者,許多孩子在幾乎沒有門檻的狀況下,進入學校學習。這可以說從某方面體現(xiàn)了教育的公平性,但是另一方面,增加了教育教學的難度,由此經常聽到有老師抱怨:現(xiàn)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了!
學校對學生采用了全封閉式管理,所有學生都住在學校,因此晚上通常都安排他們在教室自習,每天都安排了老師到具體的班級下班。記得非常清楚,那天晚上輪到我下班了,所在的班級是五年制小學教育大專247班,本學期我擔任他們的英語老師,原來的老師休產假了,因此對于這些學生我還比較陌生。晚自習第一節(jié)課我要求學生坐在教室里看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lián)播,了解國內外所發(fā)生的大事,提高普通話水平??墒?,當我走近教室時卻發(fā)現(xiàn)新聞主播的聲音和全班同學大聲說話的聲音混在了一起,感覺頭快要裂開了。走進教室一看,許多人都在聊天,只有少數的學生在認真觀看新聞聯(lián)播。于是,我對全班同學說:“請大家安靜下來!”說完以后,教室里沒有任何的變化。我向前排同學要來了遙控器后,將電視的聲音調成了靜音。教室里才慢慢地安靜下來,可依然還有幾位同學在說話,好像還不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我用非常嚴厲的語氣說:“請你坐回自己的座位!”沒想到那位女同學竟然回了我一句:“坐別人的位子怎么啦?”“你坐了別人的位子,別人就沒有地方坐,而且你坐在那里不是為了學習而是在聊天,影響了其他人的學習。這難道還不是問題嗎?”一說完,這位女同學悻悻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此時教室里鴉雀無聲。
可此刻我的心情卻無法平靜下來,我開始擔心:我的批評是不是太重了,這位女同學她能承受嗎?我開始觀察被我批評的那位女同學,發(fā)現(xiàn)她非常不開心,看起來有點氣憤。她會不會一氣之下沖出教室呢?思來想去我做出了一個決定:找她談一談。我走到她的課桌旁,輕聲地對她說:“可以請你出來一下嗎?”當時感覺她是帶著一副誰怕誰的表情跟我來到了教室外面。
我笑著開門見山地跟她說了我的想法:老師對你的批評有點兒重了,內心挺不安的,你對老師剛才的做法是怎么看的?果然不出我所料,她告訴我:剛才聽到我所說的本來想頂回去的,但是想想老師也沒有說錯就沒吭聲了,但是心里很不舒服。這讓我想起了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個故事:一個孩子用泥塊砸班上的同學被陶校長看見了,于是他讓這個孩子放學后去找他。孩子來到辦公室后,陶校長以按時來到辦公室(守時)、叫他停止就馬上停止了(尊重)、打架的對象是一名經常欺負女同學的孩子(俠義)三個理由獎勵了這位孩子三塊糖果,孩子流著眼淚向陶老先生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從而獲得了最后一塊陶先生的糖果。我想我也可以效仿一下陶行知老先生的這個做法。我對這位女同學說:“首先老師要感謝你,剛才批評你的時候沒有當著那么多同學的面頂撞老師,并且坐回了自己的位子。但是也請你理解老師,之所以這么做的原因是希望給所有的同學一個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大家可以更好地學習和生活。我發(fā)現(xiàn)當時你坐在別人的位子上,而那位同學又跟另外一位同學擠在一起坐著,你這樣做也給別人帶來了麻煩。老師真心地希望你能在學校里愉快地學習和生活,我們拉拉勾吧,將心里的不愉快一筆勾銷,老師覺得你是一個很聰明的女孩子,你在學校里最喜歡做什么呢?……”就這樣我跟她聊起了學校里的學習生活,了解了她的所思所想,儼然就像是老朋友了。下課鈴響了,我們結束了這次談話。自此之后,每次她見到我都是笑瞇瞇的,上課的時候發(fā)現(xiàn)她比以前認真了許多,聽其他的老師和她的班主任老師介紹,她是班上非常有個性的一個,總是有太多自己的想法,而且不太配合老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墒墙涍^這次事情后,大家都看到了她的改變。
事后我想:如果當時我不是立即采取找她談話的方式,有可能在她和我的心里都會有一根刺,都會有那么一點不舒服,也許她就成了傳說中的那個不聽話的學生,而我則成為了兇狠、霸道的老師,從此我的課堂上會多了一個不聽課的學生……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貴在互相尊重、良好的溝通與交流,其實師生之道又何嘗不是呢?師生之間應該是平等的。學生離開了學校這個環(huán)境進入社會后,他們就是一個個非常獨立的個體,跟每一位教師一樣。師生之間應該是相互尊重的。如果作為教師的我們不顧學生的自尊,不分場合,不管學生承受能力去批評他們的話,那么你可能就因此失去了一個學生的信任,可能會多了一名叛逆、不聽話、頑劣的學生,更加失去了對你的尊重。我想,當時批評這位女孩的時候,語氣稍重了一點,又當著全班同學批評她,是讓她心里不舒服的主要原因吧。所以,師生之間的溝通是非常必要的。我及時與她進行了溝通和交流,站在她的角度理解她,也讓她明白這么做不好的道理。最終我們在心理上互相容納,理解并接受了對方。老師不應該是尖酸刻薄的代名詞,作為教師的我們除了嚴格要求,更多的是關心愛護學生,在每個學生成長的過程中,要以一顆寬容的心對待他們。同時,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具備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要能合理地排解消極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