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31.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10-040-02
摘 要 健身健美操日趨在全民的體育健身中占據(jù)了主導地位。隨著人們的物質文化需求不斷提升,健身健美操的發(fā)展在強身健體的基礎上更是要求有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北川地震、羌民受難,保護民族文化、發(fā)揚民族特色是我們當代青年的使命。從羌族的歷史背景、文化信仰和風俗習性中挑選出最為代表和典型的民族元素融入健身健美操中,不僅豐腴了健身健美操的種類、提高了人們對健身健美操的興趣,民族元素的注入更是一種文化的交流與傳承。
關鍵詞 羌族 健身健美操 創(chuàng)編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在分析羌族舞蹈和健身健美操本質特征的基礎上對羌族舞蹈與健身健美操的融合創(chuàng)編進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CNKI數(shù)據(jù)庫等方式查閱大量與民族舞蹈對健身健美操創(chuàng)編等方面的參考文獻資料,并對這些文獻進行歸類整理,為論文的撰寫奠定了理論基礎。
2.錄像分析法
通過對大量羌族原生態(tài)舞蹈視頻的分析研究,力圖發(fā)掘和整理羌族文化,將羌族舞蹈的經(jīng)典動作元素引入健身健美操的創(chuàng)編之中。
二、羌族健身健美操的創(chuàng)編
(一)羌族舞蹈的特點分析
1.羌族舞蹈簡述
羌族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之一, 同時也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只要我們進行合理的開發(fā)和利用, 就能使這項獨具魅力的民族文化傳承下去。為羌民族的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做出應有的貢獻。羌族舞蹈的形成與羌文化的延續(xù)和遺存、自然環(huán)境和生產(chǎn)勞動、宗教藝術和音樂文學、古代的戰(zhàn)爭和生活都是密切相關緊密相連的。
2.羌族舞蹈的分類及主要表現(xiàn)形式
羌族舞蹈主要分為三類,分別是:自娛性舞蹈、祭祀性舞蹈和集會性舞蹈。主要形式有兩種,其一是流行于黑水河一帶的薩朗,歡快自如。其二是雜谷腦河下游一帶的席步蹴,舞步沉穩(wěn)。
(二)創(chuàng)編理念
羌族是中國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羌族舞蹈有著多元的文化特征、深厚的歷史沉淀。其古樸優(yōu)雅又不失豪放的風格,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淵源流長的文化特征。羌族人民,崇尚自由,信奉萬物有靈。他們始終堅守與自然融合相處、與萬物和諧共生。羌族人民擁有獨特樂器——羊皮鼓,其鼓聲震天響。羌族人民,善于跳腰帶舞,通過腰部和髖關節(jié)的前后、左右扭動使其腰帶隨身飄舞。
羌族舞蹈與健身健美操融合的創(chuàng)編正是迎合了以上對羌文化傳承的一個觀點,從羌族的歷史背景、文化信仰和風俗習性中挑選出最為代表和典型的元素融入健身健美操中。秉承著民族、真實、純粹的觀念,將健身健美操與羌族元素進行完美融合,不僅豐腴了健身健美操的種類以及提高了人們對健身健美操的興趣,同時,民族元素的注入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與交流。
(三)創(chuàng)編原則
1.易學、易練原則
羌元素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還是較為陌生的。為了讓參與者能夠初步了解羌族健身健美操,方便不同年齡段的社會各界人士進行普及和推廣,創(chuàng)編的動作應簡單易學,講求實用,動作優(yōu)美,風格突出且具有新穎性。只有這樣參與者在學習健身健美操的過程中才不會有負擔,練習才會較為輕松隨意。這樣才能達到陶冶情操、鍛煉身體之余塑造良好體態(tài)、了解民族文化以及傳承民族精神等目的。
2.創(chuàng)新性原則
秉承“具有創(chuàng)新的編排是健身健美操的靈魂和精神”的指引。整套操中應大量引用羌族典型的動作元素(如:羊角手型),充分體現(xiàn)出創(chuàng)新性的原則。同時在音樂的制作中也應以其獨特的樂器即羊皮鼓的鼓點為主,再配以健美操的基本律動,充分體現(xiàn)出具有羌族特色的健身健美操的創(chuàng)造性和多變性。
3.全面性原則
全面發(fā)展身體是健身健美操的鍛煉宗旨。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在健身健美操創(chuàng)編時,一方面健美操的動作設計講究對稱,如:右動作對稱、左右均衡、有前有后等。這樣有助于身體的全面均衡發(fā)展。另一方面盡可能充分地動員整個機體參與運動,在頭、頸、肩、胸、腰、腹、背、髖和上下肢運動時,應加強髖、腰、腹及上下肢的練習。要通過反復評定使其動作的方向、幅度、頻率、速度以及運動量和強度保持一個較為適中的程度。
4.特色元素和科學性相輔相成原則
羌族健身健美操的創(chuàng)編力求挖掘較為純正的羌族特色以保持其原生態(tài)。并進行科學有序的排列和重復。一般根據(jù)人體運動的生理規(guī)律,動作在創(chuàng)編上遵循由遠端至身體中心,由局部到整體,幅度由小到大,強度由弱漸強再漸弱,一套操的完成是在不停地走、動、跑、跳中進行的。
(四)創(chuàng)編方法
1.全面整體法
是對一套完整動作的初步設想,通過對總體框架的構思。來確定整套動作的基調。即對一套健身健美操的動作風格、技術特點、音樂選擇、負荷大小以及動作基本內容的構思,
2.過渡法
健身健美操通常分為四段,每一段有八個八拍,(在八個八拍中)四個八拍正方向四個八拍反方向。段與段銜接要自然、舒適。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過渡銜接應從易至難,由簡至繁。動作的累計增加并不是簡單的拼湊,而是要形成形式多樣的、獨具匠心的、別具特色的合理動作結構。
3.移植法
即將某一項目的技術特點移植到另一項目,并通過主動的改造獲取新技術的動作方法?,F(xiàn)有的健身健美操已融入多重元素,如:爵士、搏擊、街舞、武術等。在創(chuàng)編過程可將兩個表面看似毫無關聯(lián)的項目通過移植的方法使其產(chǎn)生內在聯(lián)系,創(chuàng)編出獨特的羌族健身健美操。
(五)創(chuàng)編結構
在健身健美操的四段中,每一段動作都要遵循漸強漸弱的規(guī)律,使參與者逐步進入狀態(tài)。并根據(jù)羌族舞蹈元素以及健身健美操的編排原則由上至下,使身體各個部分參與運動。動作形式、音樂節(jié)奏、動作幅度均呈現(xiàn)遞進式的變化,每節(jié)操中間要過渡自然、銜接恰當。最后一段主要結合羊皮鼓的鼓點以及羌族的髖部擺動動作進行。
(六)羌族典型動作挖掘與健身健美操基礎動作結合
經(jīng)過對羌族的文獻和視頻資料的大量研究和反復觀看,從中挑選典型、簡單、易學且民族風格尤為突出的動作。并對其典型動作進行分門別類,從而為與健身健美操的融合奠定夯實的基礎。最終將典型羌族動作與健身健美操已有的上肢和步伐結合,組合出即不失健身健美操風格特點又不失民族特色的動作。
1.上肢動作
手型的提取與運用可以用來傳承羌族文化?!把颉笔乔甲宓膱D騰象征,羊頭手型的融入為健美操的多元化提供了可能。同時手型的多變可以鍛煉人們的思考和反應能力。在如今的健美操發(fā)展過程中,越來越注重向多元化發(fā)展,手型也是一樣。如:武術的劍指、一指;印度舞的雙手合十;還有OK、很棒等手型。
手臂動作的擺動方式與形態(tài)使羌特色能具體的體現(xiàn)在健身健美操中又不失其風格特點。在配合肩部及步伐的動作可以鍛煉人們的協(xié)調能力。對于健身健美操來說加入民族特色更有助于提高人們參與的積極性。
肩部的抖動動作使其羌特色能具體的體現(xiàn)在健身健美操中又不失其風格特點。肩部動作的長期練習還可以使人們在學習過程中活動肩部并達到靈活肩關節(jié)、減緩肩部酸痛的作用。對于加入民族特色用以增加健身健美操的吸引力和積極性。
2.步伐
步伐動作融合健身健美操元素較多,充分的鍛煉參與者的學習和協(xié)調能力。步伐的靈活運用使其羌特色能具體的體現(xiàn)在健身健美操中又不失其風格特點。長期練習腿部可達到鍛煉身體、增強腿部靈活度的作用。腿部動作要配合羌民族的手型以及上肢動作才會始民族風味更加濃烈。要再不破壞健美操的基本準則下有效的加入其典型元素。加入民族特色增加吸引力和積極性。但要注意的是,步伐較多較碎,在練習過程中要積極掌握其動作形態(tài)。
三、小結
通過對羌族舞蹈和健身健美操的融合創(chuàng)編得出羌族舞蹈與健身健美操存在著共同性和相融性。我們應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并將其優(yōu)秀、健康具有特色的舞蹈貫穿于整個全民健身的計劃當中。將其作為特色項目,因地制宜的開展。充分發(fā)掘和提取民族舞蹈之精華,為健身健美操所用。
參考文獻:
[1] 秦丹妮,馮春娣.尊吧舞蹈與高校健美操融合教學的研究[J].內蒙古體育科技.2010,(01).
[2] 岳喜寧.民族舞蹈融入高校健美操教學的可行性分析[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34).
[3] 宋積萍.少數(shù)民族舞蹈融入高校健美操教學探析[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