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了促進太極拳運動在我國小學體育教學中的發(fā)展與普及,本文就針對小學體育教學中太極拳教學訓練活動的開展進行了簡要的探索與分析。文章首先從小學體育教學中太極拳教學訓練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小學體育教學內容的豐富和我國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發(fā)展與傳承;有助于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學生大腦功能的發(fā)展等幾個方面入手分析了小學體育教學中太極拳教學訓練活動的開展價值,然后又在此基礎之上,分析了小學太極拳教學的著熟、懂勁和階及神明三個主要的階段以及這三個階段分別適用的教學方法,提出了重視學生太極拳運動興趣的培養(yǎng);注意練形與練意的有機結合;注意根據(jù)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來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要注意堅持“套路”與“功法”并重的教學訓練原則等幾點具體的教學訓練策略,希望能夠借此為小學太極拳教學訓練活動的開展提供一定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 太極拳教學;小學體育;開展價值;實施流程;實施策略
太極拳運動在我國具有悠久的發(fā)展歷史,是我國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瑰寶,其動作剛柔并濟,不但可以用于技擊防身,同時還良好的健身價值、健心價值和去病防病價值。如果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組織開展太極拳教學訓練活動,不但能夠促進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而且對于我國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傳承和發(fā)展也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鑒于此,本文就針對小學體育教學中太極拳教學訓練活動的相關問題進行了簡要的探索與分析,希望能夠借此為小學太極拳教學訓練活動的開展提供一定參考與借鑒,以更好的促進太極拳教學訓練活動在我國小學體育教學中的發(fā)展與普及。
一、小學體育教學中太極拳教學訓練活動的開展價值
首先,小學體育教學中太極拳教學訓練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小學體育教學內容的豐富和我國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發(fā)展與傳承。對于我國多數(shù)小學來說,學校的體育教學內容都是以田徑運動和球類運動等常見的體育運動項目為主的。雖然說,這些體育運動能夠在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提升的過程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但是長期以來這些既有的體育運動項目很難有效的激發(fā)小學學生的體育學習積極性,并因此影響了小學體育教育的成效。針對這種情況,小學體育教學的內容急需進一步的豐富與完善。而太極拳運動具有良好的健身價值和健心價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如果能夠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組織開展太極拳教學訓練活動,不但能夠使得小學體育教學的教學內容更加的豐富和多樣,而且對于我國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發(fā)展與傳承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其次,小學體育教學中太極拳教學訓練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太極拳運動具有良好的健康促進作用,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組織開展太極拳教學與訓練活動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具體來說,這一點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兩個方面:一是,太極拳教學訓練活動的開展對學生呼吸系統(tǒng)和心血管系統(tǒng)功能的發(fā)展具有積極促進作用。在太極拳運動中,要求要用腹式呼吸的方法來進行氣體交換,而太極拳運動中的腹式呼吸這種節(jié)律均勻的深呼吸,不但能夠有效的延長脈搏間隔,縮短呼吸間隔,提高學生的肺活量水平,而且在經(jīng)過長期的練習之后,還能夠有效的加強學生呼吸的強度和深度,促進機體的血液循環(huán),從而對學生呼吸系統(tǒng)功能和心血管系統(tǒng)功能的發(fā)展產(chǎn)生積極的促進作用;二是,太極拳教學訓練的開展對于學生內臟器官功能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學生在參與太極拳運動的過程中,舒緩的動作和節(jié)律均勻的腹式呼吸會對學生的心、肝、脾、胃、腸等內臟器官起到自然柔和的按摩作用,如果能夠長期堅持練習太極拳會有效的促進學生內臟器官功能的發(fā)育和發(fā)展。
最后,小學體育教學中太極拳教學訓練活動的開展有助于學生大腦功能的發(fā)展。在太極拳教學訓練中強調“意隨心動”,簡單來說,強調的就是大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意念活動,而大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意念活動,實際上就是對意念的控制與訓練。與此相對應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組織開展太極拳教學訓練活動,也可以說是針對小學學生所開展的一種意念控制與訓練活動,通過意念控制與訓練的開展,能夠讓學生大腦皮層神經(jīng)細胞的興奮與抑制調節(jié)功能得到良好的訓練,從而提高學生自我意念的控制能力。另外,學生自我意念控制能力的提高,對于學生大腦正確接收和傳達各器官系統(tǒng)的信息具有積極促進作用,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大腦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均衡性和靈活性,促進學生大腦功能的發(fā)展。
二、小學體育教學中太極拳教學訓練活動的實施流程
王宗岳在《太極拳論》中,認為太極拳的學習應該分為著熟、懂勁和階及神明三個主要的階段,即,“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與此相對應的,小學體育教學中太極拳教學訓練活動的實施,同樣也可以分為這三個階段。
(一)著熟階段
著熟階段,簡單來說,實際上指的就是太極拳基本動作的學習階段。例如:拳法的學習與掌握、拳勢的學習與掌握等等均屬于這一階段的教學內容。在著熟階段學生不但要做到太極拳動作的正確掌握,而且還要能夠通過反復的練習,達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具體來說,在這一階段的常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講解示范法、分解教學法、情境教學法以及口訣法等幾種。
講解示范法和分解教學法是小學太極拳教學訓練著熟階段最基本,也最為常用的兩種教學方法。講解示范法,指的是通過講解和示范來說明太極拳動作的動作要領和技術要點的方法。在開展新動作的教學時,運用講解示范法能夠通過讓學生直觀的觀摩教師示范動作的方式,加深學生對動形象、結構以及要領和方法的了解。特別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由于其自身的模仿意愿和模仿能力比較強,所以,小學太極拳教學中教授新的動作時,任課教師如果能夠配合講解進行相應的動作示范,往往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正確的動作表象的建立,極大的提高著熟階段的教學訓練成效。分解教學法同樣也是小學太極拳教學訓練著熟階段較為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相較于講解示范法而言,分解教學法多用于難度比較大或者是比較復雜的動作教學。在利用分解教學法組織開展小學太極拳教學訓練活動時,將難度較大或者是比較復雜的動作分解為幾個難度較低、比較簡單的動作的方式,不僅便于學生領會、模仿和記憶,而且同時還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動作的方向、路線以及上下肢之間的配合等問題,從而盡可能的在較短的時間內讓學生正確掌握動作的要領。
除此之外,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太極拳著熟階段的教學訓練要求,決定了情境教學法和口訣法也是比較適宜的兩種教學方法。其中,情境教學法實際上指的就是在組織開展教學訓練活動的過程中,結合太極拳的攻防含義,模仿太極拳實戰(zhàn)情境進行教學訓練的方法。利用情境教學法來組織開展小學太極拳教學訓練活動,不但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動作意義的理解和記憶,同時這種新穎的實戰(zhàn)演練式的教學方法,還能夠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積極性。而口訣法之所以適用于小學太極拳著熟階段的教學,主要是因為,將太極拳教學訓練中的提示語創(chuàng)編為形象生動、朗朗上口、易懂易記的口訣,并按照口訣來開展動作練習時,不但能夠通過學生感興趣的口訣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夠有效的加快學生對動作的記憶速度,促進教學訓練質量的提升。
(二)懂勁階段
在著熟階段之后,小學太極拳教學訓練就進入了懂勁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主要是要在熟練掌握基本動作的基礎上,逐漸體會動作的內勁,引導學生去體會和領悟太極拳運動中動作的剛柔、虛宜、輕重以及曲中求直、蓄而后發(fā)等關鍵。只有通過教學訓練活動讓學生真正做到懂勁,學生著法的使用才能夠更加合理和巧妙。在這一階段,可以采用合作學習法、分層合作教學法、呼吸教學法以及游戲競賽法等教學方法來組織開展太極拳教學訓練活動。
之所以采用合作教學法和分層合作教學法是因為,通過合作學習活動的開展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和互幫互助,從而取長補短,更好的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潛力,促進教學訓練效率的提升;而之所以要采用呼吸教學法,是因為太極拳是一種以經(jīng)絡學說為基礎的內家拳,強調的是“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在組織開展小學太極拳懂勁階段的教學訓練活動時,采用呼吸教學法,讓學生的動作與呼吸之間配合起來,往往能夠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和領悟太極拳運動中動作的剛柔、虛宜、輕重以及曲中求直、蓄而后發(fā)等道理;在采用游戲競賽法組織開展小學太極拳教學活動時,由于游戲競賽的方式不但有助于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加深學生對太極拳動作套路的理解和認知,還能夠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頑強拼搏意識。所以,游戲競賽法,同樣也是小學太極拳教學訓練中常用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三)階及神明階段
在完成了著熟階段和懂勁階段的教學之后,再開展太極拳活動時,學生動作的對與不對,不用任課教師提示,往往自己就能夠感覺出來,這實際上就進入了階及神明的階段。從懂勁階段到階及神明的階段,必須要由大量的練習做基礎。實際上,對于多數(shù)小學生來說,要達到階及神明的階段還是比較難的,為了促進學生不斷的向階及神明的階段發(fā)展,任課教師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這一階段的特點和具體的要求,并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的積極的進行自學自練。
三、小學體育教學中太極拳教學訓練活動的實施策略
首先,要重視學生太極拳運動興趣的培養(yǎng)。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太極拳教學訓練活動時,由于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初次接觸太極拳運動,所以,在一開始很多學生都是抱著好奇心來進行學習的,教學活動的開展也往往比較順利。而時間一長,這種好奇心消失之后,很多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隨之消失了,學習的熱情也逐漸減退,有的時候甚至會產(chǎn)生反感抵觸的情緒。因此,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的出現(xiàn),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組織開展太極拳教學訓練活動時,在教學訓練伊始,任課教師就要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可以利用多媒體等教學工具通過生動形象的講解來讓學生了解太極拳運動的價值、展示太極拳運動的內固精神,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也可以通過在教學訓練活動中適時的穿插各種歷史傳奇故事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太極拳運動興趣。
其次,要注意練形與練意的有機結合。太極拳運動的教學與訓練,大致可以分為練形、練意、練氣以及意氣結合等四個主要的環(huán)節(jié)。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組織開展太極拳教學訓練活動時,由于小學生沒有任何的太極拳運動基礎,所以,很多任課教師就將練形放在首位,將練形與練意截然分開,希望通過練形來打下學習的基礎之后,再開展后續(xù)的練意、練氣以及意氣結合等階段的教學。然而實際上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在太極拳運動中,“形”與“意”是相互依存的,練形與練意并不能夠完全的割裂開來,“意”是寓于“形”之中的,沒有正確的“形”,“意”就無從談起,而反過來,沒有“意”的“形”也只是枯燥無味的空架子而已,只要將練形與練意有機的結合起來,寓“意”于“形”,以“形”達“意”才能夠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效。所以,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組織開展太極拳教學與訓練活動時,一定要注意將練形與練意有機的結合起來。
再次,要注意根據(jù)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來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組織開展太極拳教學訓練活動時,小學生是教學訓練的對象和主體,只有充分考慮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并在此基礎之上,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才能夠確保太極拳教學訓練活動的順利高效開展。例如:小學學生性格活潑,往往喜歡快節(jié)奏的動作,所以開展小學太極拳教學訓練活動的過程中,常常出現(xiàn)“慢不下來”的問題,從而為教學訓練活動的開展帶來了難度。針對這種情況,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太極拳教學訓練活動時,就可以根據(jù)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在教學訓練的初期采用“慢拳快教”的教學方法,如在單勢動作的教學中,可以將完成動作的速度提高1倍左右進行教學,讓學生較快的掌握動作的路線,在學生基本掌握之后,再采用正常的速度來進行練習,逐漸熟悉動作的風格特點。但是,要注意在采用“慢拳快教”這一教學方法來開展太極拳教學訓練活動時,一定要重視學生動作規(guī)范性和準確性,切忌為了盲目的追求“快教”而忽略了太極拳運動的風格特點,影響了教學的質量。
最后,要注意堅持“套路”與“功法”并重的教學訓練原則。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組織開展太極拳教學訓練活動時,部分任課教師只重視太極拳“套路”的教學與訓練,而卻忽視了太極拳“功法”的教學與訓練,以至于基礎不扎實,在教學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出現(xiàn)步子不穩(wěn)、身子不正或者的動作松軟無力、死板僵硬等問題。而這些問題一旦出現(xiàn),太極拳運動的健身功效和健心功效就會受到相應的影響。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組織開展太極拳教學訓練活動時,一定要始終堅持“套路”與“功法”并重的基本原則,通過有針對性的“功法”練習,如,站樁等,來端正姿勢、沉穩(wěn)重心,為學生太極拳運動的學習和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組.我國中小學武術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邱丕相.中國武術教程[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3] 宋亞炳,林虹全,馮妃勇,孫加記.24式太極拳速成教學實驗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6.
[4] 李懷續(xù),黃康輝,顧春雨.太極拳推手在霍營小學社團課程中開展的可行性研究[C].2015第十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三).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