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馬島”,人們首先會想到上世紀80年代英阿爭奪的馬爾維納斯群島,但彼“馬島”非此“馬島”,本文說的“馬島”是位于中太平洋的馬紹爾群島。該島面積只有18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僅2米,就是這個小小的群島,卻是70多年前的一方血腥戰(zhàn)場。
1943年5月,美國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制定了“打敗日本的戰(zhàn)略計劃”,決定攻占日軍手中的馬紹爾群島,然后揮軍直搗日本本土。此役由尼米茲海軍上將指揮。
馬島由36個環(huán)礁、2000個大小島嶼組成,其中夸賈林島是位于群島中心的第一大島。防守馬島的日軍有飛機100架,共1.3萬人。
參加馬島登陸作戰(zhàn)的美軍共5.4萬余人,海軍包括12艘航母,50艘戰(zhàn)列艦、巡洋艦和驅(qū)逐艦以及700架艦載飛機。
鑒于1943年11月攻占吉爾伯特群島時美軍一周內(nèi)傷亡近3000人的慘痛教訓,尼米茲決定,采用“蛙跳”戰(zhàn)術(shù)跳過馬島外圍的島嶼直取夸賈林島。此役代號為“隧發(fā)槍行動”,時間是1944年1月31日。
日軍大本營對美軍進攻方向做出了誤判--在其他島上加強工事,獨獨忽略了夸賈林島。顯然,日軍沒有想到美軍會“直奔主題”而不是先掃清外圍。
美軍從1943年12月初開始對馬島的外圍島嶼實施佯攻空襲,并炸毀了100架日軍飛機。
翌年1月30日,進攻部隊分別駛抵夸賈林島。繼航母艦隊實施3天密集轟炸之后,美軍又以艦炮和護航艦載機進行突擊。有人評論:美國人恨不得把這個該死的小島拋到2萬英尺的高空,再撕成碎片扔下去。
2月1日,美軍開始攻擊夸賈林島。馬島的日軍司令官秋山少將的司令部設(shè)在夸賈林島,他決心依靠塹壕工事進行殊死抵抗。2月2日,島上發(fā)生了激烈的戰(zhàn)斗,機槍、炸藥、噴火器、坦克把整座小島變成了人間地獄。
2月2日午夜,日軍開始了一輪接一輪的反沖擊,自殺攻擊持續(xù)到拂曉。次日,美軍用步槍、機槍、手榴彈、炸藥包、噴火器,將殘留在廢墟、瓦礫堆和混凝土工事中“寧死不屈”的日軍逐個消滅。2月4日下午,美軍宣布完全占領(lǐng)夸賈林島。
在馬島登陸作戰(zhàn)中,日軍死亡、被俘1.1萬余人;美軍付出的代價是傷亡22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