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楚國有一個名叫屈原的人,他非常有才學(xué),而且特別熱愛自己的國家和人民。楚王看中他的才華與品質(zhì),就讓他做了大官,幫助自己治理國家。
后來,秦國總是侵略楚國和其他國家。為了抗擊秦國,屈原給楚王出謀劃策,保衛(wèi)了楚國的安全。
可是,楚國一些有權(quán)有勢的壞人嫉妒屈原的才華,看到屈原受到重用,他們更是氣得快要發(fā)瘋了。
為了陷害屈原,他們?nèi)宕卧诔趺媲罢f屈原的壞話。楚王糊里糊涂分不清好壞,把屈原派到偏遠的地方,不允許他再為國家出謀劃策。
屈原離開后,那些壞人每天陪著楚王吃喝玩樂,什么都不做,楚國的情況一天比一天糟糕。秦國得知這一消息后,趁機派兵攻打楚國,很快就取得了勝利。
聽到楚國被攻破的消息,屈原非常傷心,經(jīng)常憂愁地在汨羅江邊徘徊。
農(nóng)歷五月初五這天,屈原又來到汨羅江邊,他嘆了口氣說:“我老了,楚國也不在了。我怎么能眼睜睜地看那些壞人糟踐我的祖國和人民呢?”于是,他抱起一塊大石頭,跳進了江里。
聽說屈原沉于汨羅江,人們非常悲痛,紛紛趕到江邊。
漁夫們劃著船,想打撈屈原的遺體,可江水滔滔,怎么可能找得到呢?有位漁夫拿出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希望喂飽魚蝦鱉蟹,讓它們不要去傷害屈原。一位老醫(yī)師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可以灌醉蛟龍水獸,以免它們傷害屈原。
慢慢地,纏有彩絲的楝樹葉飯團發(fā)展成了今天的粽子。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大家都會用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等方式來紀(jì)念偉大的屈原。
家長
提示
屈原不僅是一位愛國大臣,還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人們都稱他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家長不妨試著帶孩子讀一讀屈原的“楚辭”。他們雖然無法理解文章的意思,但經(jīng)典誦讀可以鍛煉他們的咬字和發(fā)音,培養(yǎng)他們有韻律感的語言表達,是一項非常有益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