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誕生,在世界范圍內的教育教學改革中都發(fā)揮了獨特的基礎性作用。音樂教育心理學已經成為音樂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音樂教育心理學研究方法的思考具有現實意義。通過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對小學生進行更好的音樂教育是一個需要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音樂教育;小學生;心理學
中圖分類號:G61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6)06-0027-02
一、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
小學階段,從6、7歲至11、12歲,也就相當于學齡初期的階段。小學生在個性傾向個性特點等方面都有很明顯發(fā)展特點。首先是兒童在個性傾向上,在整個小學階段,兒童有著強烈的活動需要,包括對游戲活動的需要和對運動活動的需要。認識需要是小學生的主導需要,表現為由低級向高級發(fā)展的趨勢。氣質類型分為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抑郁質。小學生也不例外,由于氣質的天賦性和穩(wěn)定性,每一個人的氣質類型都不一樣。
認知過程從不隨意性、不自覺性轉向隨意性、自覺性發(fā)展,認識水平從以具體形式向抽象概括過渡。感知覺在迅速發(fā)展,研究表明:他們的聽覺已經有較高的水平;注意的發(fā)展,隨意主義逐漸發(fā)展完善起來;記憶的發(fā)展,有意識記憶逐漸增強;思維的發(fā)展從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漸向以抽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但他們抽象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需要是個體活動的根本源泉。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分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五個層次。動機是一種驅使人進行某項活動,從而滿足其需要、達到其目標的內部動力。興趣是一種力求探索某一事物,并帶有強烈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人格,即個性特征,是個人身上經常表現出來的本質的、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系統(tǒng),包括氣質、性格、能力等成分。
人的情感意志在不斷發(fā)展,情感內容不斷擴大豐富,社會感情不斷增加。學前兒童是非常善于表達感情的,他們也有豐富的表情,他們的喜、怒、哀、樂都可以通過面部的表情全部表達出來。能夠初步控制自己的情緒情感,是自己處于平靜的情緒之中。他們的各種意志品質不斷的發(fā)展,意志主動性和獨立性逐漸發(fā)展起來。按教師提出的預定目的,克服困難去完成任務的能力逐漸提高。但自控能力弱,容易受到干擾。這一時期的孩子還比較任性,尤其當今社會獨生子女較多,這種現象更是普遍存在的。個性逐漸得以發(fā)展,小學生由于已經開始上學,通過和同學的接觸,上課聽老師講課,融入到一個新的集體之中,自我意識開始逐漸地發(fā)展起來。自我評價內容也有所轉化,不僅會從外表外在進行評價,更加注重個性和內在的評價。自我評判也具有批判性,不像之前只知道評價自己的優(yōu)點,到了小學階段也能找到自己的不足。從而在音樂方面也得到了提高,如音樂的感覺知覺、音樂的想象力、音樂的記憶、音樂的情感反應以及音樂的表現力。
二、小學生音樂心理發(fā)展特征
根據舒特-戴森(Shuter-Dyson)、加布里埃爾(Gabriel)關于各年齡階段音樂發(fā)展的主要特征歸納的表格??梢钥闯鲈谛W階段,從6、7歲至11、12歲,已經可以在歌唱方面較為準確地掌握,并了解和聲,建立起對和聲的喜愛和認識。并且可以分辨出音樂是否優(yōu)美動聽。明白音樂有調性的好聽。從10歲前就可以顯露出來音樂的天賦。所以說,早教是十分重要的,重視小學生的音樂教育勢在必行。
三、運用心理學知識如何對小學生進行音樂教育
影響個體發(fā)展的因素多種多樣,主要因素有遺傳、生長成熟、環(huán)境、教育和學習等。遺傳因素是指人們從父母祖先那里繼承下來的與生俱來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機體的構造、形態(tài)和神經系統(tǒng)特征等,是音樂心理發(fā)展的必要條件。音樂感、音樂聽覺都受到父母遺傳。小學生早期受家庭影響較深,之后受學校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社會實踐環(huán)境逐漸增加?,F代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迅速發(fā)展,廣播、電視、電影、很多大眾的傳媒也是重要因素。
通過上述幾點我們不難發(fā)現,想要使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接受音樂教育,我們首先要為他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音樂學習環(huán)境、氛圍。而且也應該提高教育質量,增強音樂教師的審美能力與教育能力。與此同時在客觀條件都達到的情況下,應該充分地使學生發(fā)揮個體主觀能動性。首先從音樂技能的學習過程來看,總共是分為四個階段,其中包含定向階段、分解階段、整合階段和自動化階段。我本科是學習聲樂專業(yè)的,用學聲樂方面講就是首先要形成定向的階段,要知道如何用氣,使得聲音松弛,之后要學會如何發(fā)聲,然后再從簡單的短小的歌曲入手,逐漸學習難度稍微大一些的歌曲。日積月累,自己學習聲樂就會找到正確的方法,從而形成自動化的階段,每次只要唱歌時都知道自己如何使用正確的方法。
學生具備了一些基本的素質之后,教師也應該有相應的心理品質,才能更加使得教學相長。首先音樂教師要有高尚的職業(yè)理想,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師德問題。教師必須對祖國、對教育事業(yè)、對他所教的學生有深厚的感情,要愛,這是一種深沉的理性的愛。音樂教育更加要求教育者要有熱愛音樂的心和熱愛學生的理念。因為有人認為音樂教育是愛的教育。是用生命感染生命的偉大的事業(yè)。要求教師有現代的教育觀,如奧爾夫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達爾克羅茲體態(tài)律動學以及鈴木的教學法。鈴木的教學法才能教育思想內容包括:培養(yǎng)孩子成為優(yōu)秀的人,用音樂可以培養(yǎng)孩子各方面的性格,培養(yǎng)孩子好的人格。人類是環(huán)境之子,人和孩子都可以培養(yǎng)成為有高度才能的人。他還認為,掌握某個領域很高超的人,同樣的能夠在其他的領域達到相同的高度。興趣是能力的源泉,是孩子在游戲的快樂中開始,在游戲的快樂中引向正軌。他還認為我們應該尊重孩子,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懂得尊重學生,充分讓學生自主地學習音樂感受音樂,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
而且我個人也十分喜歡奧爾夫教學法,因為奧爾夫教學法有自身的獨特性,不像之前教育的死板,而是更具有創(chuàng)造力,具有活力的教學過程,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奧爾夫教學法有其靈活性,沒有固定的教學大綱,沒有具體的教材,也沒有具體的年齡限制,所以說奧爾夫教學更加的靈活,適合于任何年齡的人群。而且可以本土化,適合各國的教學。由于奧爾夫樂器十分簡單,好入手,更便于大家學習音樂感受音樂。同時音樂教學也更加新鮮,沒有重復的課程。對于教師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充分地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運用奧爾夫的方法更好地進行教學。奧爾夫有開放性,沒有條條框框、不封閉、不排他的。是逐步發(fā)展的、逐步豐富的,永遠沒有終結。奧爾夫教學有藝術性,也就是要求教師從教學到表演哪怕是很簡單的事情都要體現藝術的價值。
通過了解學生的心理年齡及要求,才能更好地運用一些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和指導,讓學生更加喜歡上音樂課。綜上所述,想要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必須要掌握心理學的知識,也要學會如何很好地運用心理學知識,從而才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的目的。
[參 考 文 獻]
[1]王洪生.音樂教育心理學淺淡[J].中國音樂教育,1994(06):30-31.
[2]周陶陶.音樂教育心理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無線互聯技,2014(07):227.
[3]孟鑫.奧爾夫教學法和新音樂課程標準共性的解析[J].樂府新聲,2015(02):218-220.
[4]卞莉莉.淺論音樂教育心理學[J].戲劇之家,2010(05):59.
[5]劉穎.音樂教育心理學在聲樂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藝術科技,2013(12):373.
[6]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7.
[7]陳琦,劉儒德.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8]趙宋光.音樂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邢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