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同宗民歌《茉莉花》是一套經(jīng)久不衰的歌曲,不同地區(qū)的《茉莉花》也有一些差異。本文就《中國旅行》中的《茉莉花》和《小慧集》中的《鮮花調(diào)》這兩首民歌做簡單的本體分析比較,主要從《茉莉花》的介紹、《茉莉花》和《鮮花調(diào)》宏觀的本體分析比較、《茉莉花》和《鮮花調(diào)》細節(jié)的本體分析比較這三個方面著手,從而探尋出這兩首民歌在本體上的差異。
[關鍵詞]同宗民歌;茉莉花;鮮花調(diào);本體分析
中圖分類號:J6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16)12-0081-02
我國幅員遼闊,音樂文化五彩繽紛。瑯瑯上口的民歌,撥動心弦的器樂曲,婀娜多姿的舞蹈,喜聞樂見的曲藝,震撼人心的戲曲,載歌載舞的綜合樂種,都在這片廣袤、包容的土地上開花結果,長出璀璨的音樂文化。在眾多民歌之中,《茉莉花》是一首傳唱大江南北且最能代表中國特色的經(jīng)典同宗民歌,是我國民間音樂文化的一個里程碑。
民歌,顧名思義,即民間歌曲,為人民群眾廣為傳唱的歌曲,扎根于民間,與人們的勞動生活息息相關。民歌分為號子、山歌、小調(diào)三類體裁。號子、山歌大部分是和勞動相結合,地域性和個性較強,且與當?shù)胤窖韵嘟Y合,所以大多數(shù)在某個地區(qū)廣為流傳。而小調(diào)則就不同了,由于它的共性較多,易于傳唱,演唱者流動性較強,并能在各種場所演唱,所以小調(diào)流行的地域性很廣,不止局限于某一地。
一、同宗民歌《茉莉花》
同宗民歌,“宗”指同一家族。小調(diào)在傳唱的過程中,同一小調(diào)的母體在不同地區(qū)傳唱時形成了大同小異的各種變體,但無論怎么變奏,都形影不離地與母體相似。
《茉莉花》就是典型的流傳久遠的同宗民歌?!盾岳蚧ā愤@首耳熟能詳?shù)淖髌芬云洫毺氐摹胺曳肌毕泔h萬里,深受人民喜愛。在江蘇我們聽到的是委婉細膩有點吳儂軟語般的《茉莉花》,在東北我們聽到的是熱情開朗有點“二人轉”味道的《茉莉花》,在河北我們聽到的是曲調(diào)優(yōu)美且富有說唱風味的《茉莉花》……《茉莉花》流傳到不同的地區(qū),融合了當?shù)氐臍v史風俗、方言文化,在曲調(diào)和歌詞上都發(fā)生了變化。但無論怎么變,都“萬變不離其宗”,就像是姐妹般有著血濃于水的親情。但關于《茉莉花》的起源,至今未能有確切的答案。中國最早刊載《茉莉花》的曲譜是道光十七年(1838年)貯香主人編輯出版的《小慧集》,卷載有簫卿主人用工尺譜記錄的《鮮花調(diào)》曲譜?!盾岳蚧ā愤@首民歌也遠播海外,英國旅行家約翰·貝羅撰寫的《中國旅行》(1804年)一書中就記載了《茉莉花》這首民歌,不但有曲譜還有歌詞。本文就《小慧集》中的《鮮花調(diào)》和《中國旅行》中的《茉莉花》做一個簡單的比較。
二、《茉莉花》與《鮮花調(diào)》的宏觀比較
《中國旅行》中的《茉莉花》(1804年)較《小慧集》中的《鮮花調(diào)》(1838年)刊登發(fā)表得要早。雖然不知“母親”是誰,但這兩首民歌無論是框架結構上還是歌詞表達上都非常相似,然而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同:都是五聲徵調(diào)式。旋律的骨干音都是3 5 6 i。歌詞都是兩段,內(nèi)容的表達相差無幾,大同小異,都是直接表達出對花兒的贊賞,沒有襯詞、裝飾音,用最直白的語言表達對茉莉花的喜愛。旋律上音點疏密相間,起伏交替,把符頭用線連起來,形成的波浪形的曲線可以說明都屬于南方民歌,沒有大跳,旋律平穩(wěn)進行,委婉流暢。
異:《茉莉花》為4∕4拍;《鮮花調(diào)》為2∕4拍,相比于前者節(jié)奏擴大了一倍?!盾岳蚧ā肥茿徵五聲調(diào)式;而《鮮花調(diào)》是C徵五聲調(diào)式,比前者整體音高高出一個小三度。《茉莉花》的結構為起、承、轉、合的四句體形態(tài)(4+4+4+2);《鮮花調(diào)》是三句體的形態(tài)(4+4+8),最后一句八小節(jié)中后四小節(jié)為補充小節(jié),給人一種離調(diào)的感覺。
三、細節(jié)比較
以上譜例分別是《茉莉花》和《鮮花調(diào)》的一、二句譜例(以下分析均為首調(diào)唱法)。
第一句:兩首歌的第一句都為四小節(jié),由兩個相同的樂句構成(三、四小節(jié)是一、二小節(jié)的重復)?!盾岳蚧ā返男蓮慕且糸_始,結束在徵音上;《鮮花調(diào)》的旋律從徵音開始,落在徵音上?!盾岳蚧ā返墓?jié)拍為4∕4,《鮮花調(diào)》的節(jié)拍為2∕4拍?!盾岳蚧ā分杏擅颗囊粋€音點(X)和每拍兩個音點(XX)構成,流暢委婉;《鮮花調(diào)》中運用了每拍一長兩短(XXX)和兩短一長(XXX)的三個音點組成的組合形態(tài),有一種跳躍、活潑的感覺。第一小節(jié)中,《茉莉花》的旋法是直線上升;《鮮花調(diào)》則是平穩(wěn)進行?!盾岳蚧ā返牡诙」?jié)“56 5 0”為補充小節(jié),使旋律更加豐富;而《鮮花調(diào)》為一個兩拍的徵音:5―,簡單平直。
第二句:《茉莉花》的旋律從徵音開始,結束在宮音上;《鮮花調(diào)》的旋律也是從徵音開始,落在宮音上。兩首歌曲的旋律中各小節(jié)間沒有重復,旋律的總趨勢是下行。第一小節(jié)中,《茉莉花》以徵音為主,在徵音的基礎上下行小三度回到徵音“5”;《鮮花調(diào)》中的“56 5 35”較前者“5 5 5 35”的音點中加了羽音“6”,且出現(xiàn)了切分點組合的形態(tài)(XX X XX)。第二小節(jié)中,《茉莉花》“6 6 5―”旋律平穩(wěn)進行,在羽音“6”的基礎上下行大二度到徵音“5”,《鮮花調(diào)》中六個音點連起來形成一個拋物線。第三小節(jié)中,《鮮花調(diào)》為“XXXXXX”兩短一長的節(jié)拍型;《茉莉花》“X XXX XX”的節(jié)拍型緊縮一倍就是“XXXXXX”一長兩短的節(jié)拍型,兩種節(jié)拍型形成結構的倒置。第四小節(jié)中,《茉莉花》在宮音的基礎上,上行大二度后回到宮音;《鮮花調(diào)》直接結束在宮音上,旋律具有停頓感。
以上譜例分別是《茉莉花》和《鮮花調(diào)》的后半部分(以下分析均為首調(diào)唱法)。《茉莉花》為兩句。第三句停在第四小節(jié)的徵音上,第四句也落在徵音上;《鮮花調(diào)》最后一句為一大句,角音開始,徵音結束,一氣呵成。
《茉莉花》這首歌曲為“起、承、轉、合”的結構,第一小節(jié)“3213 23”切分節(jié)奏起強調(diào)作用,強調(diào)屬音“2”,旋律級進進行,往屬音上靠,與主調(diào)形成對比,突出旋律“轉折”的特點。第三小節(jié)“2 352316”強拍在屬音“2”上,屬音的出現(xiàn)為再現(xiàn)主調(diào)做準備,這一句結束在“5”上。
《鮮花調(diào)》中,最后一句前后有反復記號,即重復這一句。第五拍的歌詞“采”為拖腔形態(tài),后四小節(jié)擴大了結構,一字十二個音點,一波三折、一詠三嘆。
第二小節(jié)中,《鮮花調(diào)》中的“553”是《茉莉花》中的“5”的加花變奏。第三小節(jié)中,《茉莉花》中的“2 35”緊縮一倍為“235”,與《鮮花調(diào)》中的“235”形成結構的倒置;《茉莉花》中的“2316”旋律是下行,而《鮮花調(diào)》中的“3532”旋律則是上行進行。
四、結語
《中國旅行》(1804年)中的《茉莉花》遠播海外,《小慧集》中的《鮮花調(diào)》(1838年)是我國最早刊登記載《茉莉花》曲調(diào)的曲譜。這兩首歌曲已傳唱兩百多年,至今仍是經(jīng)久不衰的經(jīng)典民歌。全國各地都有《茉莉花》的不同版本,經(jīng)過當?shù)厝嗣袢罕姴粩嗤晟啤⒏木?、傳唱,散發(fā)出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盾岳蚧ā芬渤闪送诿窀璧拇?,在廣大人民的心中占有崇高的地位,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財富。愿茉莉花常開在人們心中,永遠綻放,香飄萬里。
[參 考 文 獻]
[1]馮光鈺中國同宗民歌[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1998(09)
[2]楊瑞慶中國民歌旋律形態(tài)[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06)
[3]喬建中中國經(jīng)典民歌鑒賞指南[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05)
(責任編輯:郝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