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從元朝以后,畫家多過于尊重師承,以臨摹為能事,不思創(chuàng)新,終于造成了明清衰微的局面。辛亥革命后,由于西方繪畫的大量引入,伴隨著一次次的革命運動,以及西方文化的沖擊,由世紀之交開始興起了改造中國畫的革新運動,嶺南畫派便是中國二十世紀誕生的最重要的繪畫流派之一。其傳統(tǒng)根基是從清代畫家居巢、居廉繼承而來。它以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趙少昂、關山月、黎雄才、楊善深等為代表。嶺南畫派將傳統(tǒng)畫法與日本畫、西畫的一些技法融會貫通,倡導寫生,反對復古,熔鑄了有別于傳統(tǒng)繪畫藝術風格的新畫風,對近現(xiàn)代中國繪畫的色彩和造型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趙少昂是嶺南畫派第二代杰出代表,他師從高奇峰,其筆下的花鳥草蟲靈動而富于神韻,色彩鮮艷明快,用筆干凈利落,藝術風格鮮明生動,在海內(nèi)外享有崇高盛譽。藝術大師徐悲鴻在一封致胡適的信中說:“趙君花鳥為中國現(xiàn)代第一人,當世罕出其右者。”趙少昂(1905--1998 ),字叔儀,原籍廣東番禺。早年讀過私塾,十六歲時,入“嶺南畫派”大師高奇峰創(chuàng)辦的“美學館”學藝。1930年其作品參加比利時萬國博覽會獲金獎,同年在廣州創(chuàng)立“嶺南藝苑”,在全國各地曾舉辦多次個人畫展。 趙少昂在漫長的藝術實踐中,創(chuàng)作了數(shù)以千計的花鳥山水作品。數(shù)十年來,經(jīng)其“嶺南藝苑”培養(yǎng)的大批藝術人才,現(xiàn)已遍布世界各地,對促進國際文化交流,作了卓有成效的貢獻。趙少昂歷任廣州市立美術學校中國畫系主任、廣州大學美術科教授等職。
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趙少昂作品繼承和發(fā)揚“嶺南畫派”革新中國畫的主張和“融匯古今,折衷中外”的藝術宗旨,在其師高奇峰影響下,吸收了日本畫和西洋畫的技法精華,兼取眾家之長,趙少昂同他的師兄弟一道,把嶺南派畫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他的作品取材大多是嶺南的景物。趙少昂的畫大氣磅礴揮灑自如,渲染潤澤淋漓盡致獨具匠心。趙少昂所作題材廣泛,其山水、花鳥、人物、游魚、走獸,無一不精。趙少昂畫花鳥草蟲尤為精絕。創(chuàng)作中注重對物象的細致觀察和對大自然生機活力的把握,強調(diào)高度概括而又準確刻畫形象,充分發(fā)揮書法用筆的表現(xiàn)力,故其筆下的花卉翎毛飛禽走獸形神兼?zhèn)?。趙少昂在花卉方面的題材非常廣泛,在花卉創(chuàng)作上,多配以小鳥或昆蟲。早期畫風著重于寫實,晚年則“老而愈妙”由博返約,強調(diào)神韻而能于奔放粗狂中見精細之處,筆墨奇肆布局通靈,寄妙理于豪放寓新奇于平淡,雄秀雙至意趣動人,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當代“嶺南畫派”的杰出代表。
妙造自然,形神合一
中國畫在表現(xiàn)對象時,采取以一種凝練會意而又直觀的方式,形成了尚意的造型方法,中國畫藝術主旨在于表現(xiàn)人的主體精神,從主觀的意到自然的形,交互相融而獲得的“意象”。作為清代中國畫藝術主要代表,文人畫具有極強的意象表現(xiàn)形式,但其不足之處則是造型能力較弱,以至于逐漸式微。清末民國一批有志之士直指其弊,進行改良,其主要方法就是國畫要進行寫生,把寫意和寫實進行結(jié)合,為當時的中國畫注入了一股新鮮的活力。
在這一畫壇大的背景下,趙少昂深入生活,觀察自然中的一山一水、花草魚蟲,充分把握大自然的生機和活力,強調(diào)概括而又準確地刻畫對象。他曾論畫說:“前賢論畫,作為參考,不可徒事仰慕,為古法所縛,而埋沒個性。對大自然景物,默察與領會,自能發(fā)生妙理。胸襟廣闊,始能包羅萬有,其狹窄者成就必不大。師承有自,刻意創(chuàng)作,發(fā)前人所未發(fā),造成一己面目,抱殘守缺,雖有可貴,余不取焉。虛心力學,恬淡自持,不可自滿。明乎造物,擷其精要,機抒獨運,乃能出神入化。心專物博,窮其究竟。”
趙少昂的花鳥畫氣韻生動,形象逼真,在海內(nèi)外極負盛譽,深受人們的喜愛。由于他在創(chuàng)作前必做深入的審度、體察和妙悟,注重對花鳥的仔細觀察,強調(diào)對大自然生命的把握,準確對花鳥形神的概括,故筆下描繪的花鳥生動而富有神韻,寥寥數(shù)筆即可塑造出一個個靈動鮮活的生命。同時他還充分發(fā)揮了書法用筆的表現(xiàn)力,筆墨奇肆,獨具風格。在他的藝術生涯中,早期創(chuàng)作的花鳥畫勾線、著色灑脫工致,特別著重于寫生的真實感,晚年花鳥畫創(chuàng)作則強調(diào)神韻,能于奔放粗狂之中見精細。
趙少昂的花鳥畫有師承,有寫生,但不是機械照搬,而是將傳統(tǒng)、師承、寫生與寫意融合于一爐進行創(chuàng)新。他早期與晚期的畫變化很大,是在不斷否定、揚棄中發(fā)展的。他筆下的花鳥草蟲不是客觀自然照相式的描摹,不是工筆畫那樣的須眉畢現(xiàn)。趙少昂對自然界觀察獨到的視角和悟性與眾不同,他是審視中西藝術后,很高明地把握住一個雅俗共賞的、偏向中國畫藝術神髓,用中西方藝術獨特的方式進行折中處理,因而他畫的物象是有主觀取舍的:即保持物像外部整體形象的視覺真實,而形象內(nèi)部則寫意簡略,所謂“外工而內(nèi)意,外精而內(nèi)粗”。但是趙少昂善于將細膩傳神的描寫,集中在鳥的頭部,尤其是眼睛處和花卉的花心部分,對蜜蜂、蝸牛、瓢蟲、蟬等小昆蟲刻畫得也非常生動傳神。對于枝干、花瓣、葉子等則以長毫闊筆,如執(zhí)長槍戈戟的猛士,沖入敵陣,如入無人之境,酣暢淋漓,盡情揮灑,形成了畫面形象極工與極放逸的強烈對比。將個性巧妙地蘊藉于生動傳神的形象之中,與形象同化為一體。他十分高明獨到地深入到這些小生靈一瞬間悠游自得的動態(tài)中,進行詩意化的放大,因而其作品可以不依靠背景,僅畫一只鳥,一朵花,都能充滿動感和勃勃生機。
趙少昂的花鳥畫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充分體現(xiàn)了準、穩(wěn)、狠的“一筆過”之功。他自己養(yǎng)鳥,并且也常常走入了花鳥的自然世界作深入細致的觀察、分析和研究。他數(shù)十年如一日地忠實花鳥寫生,在腦海中積累了各種花鳥活潑多姿的“形態(tài)”,才達到了簡練準確的“一揮而就”的功力。
流光溢彩,水光粉色墨交響曲
趙少昂擅長用色,他利用英國水彩純度較高的特點,在畫面中創(chuàng)造了純凈妍麗、對比強烈而不俗的藝術效果。中國畫賦彩的目的是為了充分表現(xiàn)形體,增強繪畫的感染力,烘托意境。畫中要以墨為主,色為輔,色不可奪墨,以色助墨。這就要求墨與色融合一體,相互輝映,和諧統(tǒng)一,以達到最佳藝術效果。令人贊嘆的是,水、色、粉、墨這些原料,在趙少昂的筆下被運用得瀟灑自如,在畫面中顯得非常和諧自然。他創(chuàng)造性地把調(diào)色與運筆相結(jié)合,預先將幾種顏色或墨與色,或水與墨,或水與色,按照設計好的次序、部位,分別在毛筆的頭、肚、根部舔上,一筆寫就,色彩的微妙變化完成于霎那間的一筆之中,濃淡干濕,墨色交融,最后用白粉畫龍點睛,渾然天成,一筆畫而具備了“形、神、質(zhì)、色”的獨到技巧,如《南瓜、茄子、馬蹄》(圖1),獨到地用簡單的筆墨,表現(xiàn)豐富的內(nèi)涵。在趙少昂的藝術作品中,我們還可以感覺到光的顫動,潤物細無聲地留駐于花叢葉影中。光的表現(xiàn)在趙少昂的山水畫中特別明顯,如《日落萬山巔》(圖2)、《江川夕照》、《山川飛瀑》等等。遠近山巒,層次分明,山體塊面黑白灰立體感很強烈,青山在漫天晚霞映照下光彩燦然,令人迷離沉醉其間難以自拔。趙少昂在用水方面也是比較高超的,一般情況下在生宣上作畫,水的多少控制不好,容易顯得畫面漫漶疲沓,形易走失,但由于趙少昂出神入化的筆墨功夫,水活著色,用筆迅捷準確,點到為止,等稍干一些,用干筆清掃,別有韻味。水、色、墨、光交相輝映,在趙少昂的畫中是很常見的,如圖《紫迎翠》(圖3)。
他首創(chuàng)濕粉畫法,善于用濕粉的寫色紙和“撞粉法”寫在熟宣上,濃彩重墨,使色調(diào)變化莫測,深淺干濕適宜,所繪花鳥的色彩既對比強烈又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既鮮艷欲滴而又含蘊凝練,如《花香深處蜂兒抱》(圖4)淋漓盡致地把這種技法表現(xiàn)出來。他創(chuàng)造的調(diào)色與運筆相結(jié)合,能將色彩的微妙變化完成于剎那間的一筆之中,用色明快且深淺天然,痛快淋漓且榮枯畢具,表現(xiàn)了極其豐富的藝術內(nèi)涵。色彩于凝重之中見鮮麗,表現(xiàn)了那種迷惘的空間感,產(chǎn)生令人陶醉的高超本領。
計白當黑的空靈構圖
趙少昂的畫一般尺幅不大,三尺斗方是其常見的尺寸。小中見大,不拘形式。趙少昂的花鳥畫幅雖小巧秀雅,但表現(xiàn)卻是主題鮮明。其眾多的花鳥畫作品短小精悍,耐人尋味,通過“以小見大”,虛實相生地表現(xiàn)了生命的活力。他創(chuàng)作的斗方小品雖尺幅不大,但所傾注的精力不亞于大幅巨作。他創(chuàng)作的《得意》(圖5),一鳥、一枝、一葉,雖只用了寥寥幾筆,但顯得很大氣。構圖用色非常簡潔明快,將小鳥在枝頭鳴叫的動態(tài)神態(tài)栩栩如生地表現(xiàn)了出來。
趙少昂的花鳥畫特別講究布局,筆墨所到之處盡顯構圖神妙匠心。他善于恰如其分地使用“知白守墨,計白當黑”這種虛實對比的關系,在尺幅的天地中謀篇布局。畫面留白是中國繪畫藝術技法,傳統(tǒng)的花鳥畫大都不交待空間,背景留白,極簡、極疏與極密強對比,同時也注意均衡和畫面的呼應關系,讓觀者有充足的想象空間,予人以空靈感。趙少昂創(chuàng)作的花鳥畫《冬眠》(圖6),整幅畫一竹竿橫斜穿過畫面,兩只小鳥瑟瑟相挨著棲于竿之右端,畫面上下大部留白,僅在左下角濃墨兩筆竹葉,構圖干凈簡潔,創(chuàng)造了一個蒼茫天地間一對神仙伴侶的畫面形象。在《悠然自樂》(圖7)圖中,整個畫面只畫了一只長魚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游動,所謂的水實際上只是用了淡淡的兩筆線條,但水的感覺已滿溢畫面?!耙陨偕僭S勝多多許”、“此時無聲勝有聲”,充足的畫面空間給人留下縱深和無限廣闊之感,這在趙少昂的畫中是不勝枚舉的,他的空靈簡潔的構圖形式已運用得爐火純青了,令人贊嘆不已。
承前啟后的藝術影響力
趙少昂在師承“嶺南畫派”革新精神的同時,批判地繼承了中國畫藝術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他強調(diào)“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將古今中外好的養(yǎng)料消化成自己的血液。人們贊嘆他的花鳥畫“好像被上帝親吻過”,畫面中的花和鳥給人感覺都是有靈魂的。趙少昂的花鳥畫創(chuàng)作能夠做到解放思想,“筆墨當隨時代”,他強調(diào)不要東施效顰,不要充當古畫和洋畫的奴隸,他反對自然主義地描繪,更反對曲高和寡,他的花鳥畫創(chuàng)作提倡雅俗共賞的大眾化畫風,做到了把“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很好地調(diào)和在一起。趙少昂不但畫畫得好,詩作得也好,其書法也是一絕。其書法與他的畫相配,人稱“少昂體”。他的書法主要是詩書畫合璧中題畫詩的行草書寫體。他的書法斂放俊爽,剛健婀娜,如急瀉的山澗泉流,穿越亂石叢中激射跳躍,韻味十足,以他的書法題寫在他的畫中更加絕妙。
趙少昂的花鳥畫以其獨特的視角,為后人留下了無盡的寶貴財富。他的神來之筆,給觀者帶來了意味深長的感染力和視覺沖擊力。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趙少昂在重慶舉辦個人畫展時,徐悲鴻先生特意撰文推介道:“其卓絕之藝,敦厚之性,所至并為人堅留不行。其畫可愛,其品尤可慕也。余嘗贈以詩曰‘畫派南天有繼人,趙君花鳥實傳神;秋風塞上老騎客,漫爛春光艷羨深’”。1982年,趙少昂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畫展時,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原主席、著名國畫家吳作人先生曾對其評價:“俯察山川品類之繁,內(nèi)極思情,外周物理,自立風格。他創(chuàng)以硬毫剛毅之筆,溢不阿之情;而又于剛直強倔之中,蘊藉溫婉,韻而不靡,工而不詭,雄秀兼至,格調(diào)雙諧。于山水、人物、走獸、翎毛、花木、蟲魚,無所不能,而又以花鳥蟲魚,擇精取萃,傳寫入微,最為人所珍愛。”“嶺南畫派”的花鳥畫到了趙少昂的畫筆下,東西方的觀眾均為之傾倒??梢哉f,他后期的藝術將自己的個性融化在其中,在寫意與寫實之間、雅與俗之間取得了一種平衡,達到了出神入化、爐火純青的境界。
趙少昂特別喜歡畫蟬,他的畫室名曰“蟬焉室”。他在八十五歲時作的《竹蟬圖》自題詩云:“竹同君子節(jié),蟬與我心清。居高聲自遠,露重見堅貞”。這正是他高潔清正、不慕名利的感情抒發(fā)。自比寒蟬的趙少昂,生活極其簡單,每天的生活是到茶樓吃點心,喝杯清茶,然后回到居室畫畫、看書、授徒,數(shù)十年如一日。趙少昂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在海外,弟子遍布世界各地,人數(shù)過千。他以舊式傳統(tǒng)授課帶徒,一點一滴地把學生逐個帶出來。趙少昂作為“嶺南畫派”第二代弟子中的佼佼者,通過刻苦鍛煉,扎根香港,在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傳播“嶺南畫派”繪畫的新風尚之余,通過自己天分與努力,創(chuàng)造出自己獨特的個人風格,并融匯西方藝術特色,引入自己的創(chuàng)作空間,為“嶺南畫派”注入新的內(nèi)容。
趙少昂的才華、情感和智慧都流露于筆端,傾注于其畫、詩作和書法里。他在繼承“嶺南畫派”傳統(tǒng)的同時,率先提出“國畫是藝術的最高峰”觀點,一生致力于中國畫的傳統(tǒng)發(fā)揚和革新拓展,他創(chuàng)作的花鳥畫根植于傳統(tǒng)中國畫的深厚土壤,在對傳統(tǒng)改革的同時努力向傳統(tǒng)回歸,不僅成為傳統(tǒng)藝術的精華,而且在中國美術史上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理論及其作品,尤其是花鳥畫,對推動近現(xiàn)代中國畫的創(chuàng)新和轉(zhuǎn)變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