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是高校音樂專業(yè)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然而長期以來,多數學校和教師都僅關注學生某一方面知識和技能的培養(yǎng),既不符合音樂藝術的本質規(guī)律,也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鑒于此,本文結合教學實際,就歌唱、表演、舞蹈三位一體教學模式的運用進行了具體分析,以期起到一定的啟示和借鑒作用。
[關鍵詞]高校音樂專業(yè);歌、表、舞教學模式;價值意義;運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16)10-0028-02
一、歌、表、舞三位一體模式的價值和意義
1.符合音樂藝術的本質規(guī)律
音樂本身就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與表演、舞蹈等都有著密切的關系。以歌劇、音樂劇為例,正是音樂綜合性的具體展現。在對歌劇、音樂劇的表現過程中,僅會歌唱、舞蹈和表演,難以滿足實際的表演需要,必須是歌唱、舞蹈和表演俱佳,才能對作品進行完美的演繹。所以音樂本身就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只是在音樂教育過程中出于某種需要人為將其片面化了,實施歌、表、舞三位一體教學模式,是符合音樂藝術本質規(guī)律的。
2.學生就業(yè)和發(fā)展的需要
進入21世紀后,大學生就業(yè)難成為了全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之所以出現這一狀況,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單一。如音樂專業(yè)畢業(yè)生,多數都僅擅長自己的主項,如鋼琴、聲樂、舞蹈等,與之聯系十分密切的知識和技能知之甚少。而諸多用人單位都希望能夠將復合型人才招致麾下,這就形成了供求間的矛盾。歌、表、舞三位一體模式,將歌唱、表演和舞蹈放到平等位置來看待,將其作為一個整體來教學,盡可能地幫助學生獲得相應的知識和技能,這對于他們今后的就業(yè)和個人發(fā)展來說是大有裨益的。
二、歌、表、舞三位一體模式的具體運用
1.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
在當代高等音樂教育中,已經形成了一個較為穩(wěn)定和完善的體系,也先后培養(yǎng)出了一大批專業(yè)人才。但是相對于時代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變化來說,高校音樂專業(yè)教育自身的革新還十分滯后。一個鮮明的表現就是當代社會對于復合型音樂人才的需要。高校音樂專業(yè)教育中,多專注于對學生某一個方向的培養(yǎng),如聲樂、舞蹈、表演等,自然是合理的,但是一方面是多數學校在專項培養(yǎng)的水平上有限;另一方面則是并沒有太多需要專項知識和技能的崗位。由此造成了供求之間的矛盾。實際上,伴隨著音樂文化的普及和多元化發(fā)展,當代社會需要更多的復合型音樂人才,他們不僅具有某一項專業(yè)技能,同時又能在相關專業(yè)中游刃有余。比如在一個表演團體中,僅會歌唱的演員和又會歌唱、又會舞蹈的演員相比,顯然是后者更加符合需要。因此運用歌、表、舞三位一體培養(yǎng)模式,既是符合音樂藝術本質規(guī)律的,也是滿足當代社會和時代發(fā)展需求的。鑒于整個教學體系的變革是一項長期、系統(tǒng)的工程,所以應該先從局部開始,有條不紊地推動,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發(fā)展和完善。
2.完善課程建設
從當下的實際情況來看,應該主要在現有課程中做加法,讓不同主項和方向的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具體來說,第一是在聲樂課程中加入表演和舞蹈課程。要改變之前聲樂教學中將重點放在發(fā)聲技巧、聲音運用等方面的現狀,加入表演和課程,讓學生邊唱邊表演。在初期先鼓勵學生大膽地做一些肢體動作,養(yǎng)成邊演邊唱的意識。在后期再加入專業(yè)的表演和舞蹈訓練。第二是在表演課程中加入聲樂和舞蹈。傳統(tǒng)的表演教學中,都是以表演技巧和臺詞訓練為主,在很大程度上脫離了實際。而將聲樂和舞蹈融入其中,則等于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表演的平臺,學生可以邊跳、邊唱、邊演,完全投入到角色塑造中。第三是在舞蹈課程中加入聲樂和表演課程。舞蹈不是單純的肢體和動作展示,其本身是包含情感的,可以通過聲樂和表演的融入,讓學生將每一個動作練習都變成一個藝術形象塑造的過程,有效避免單純技術訓練的枯燥感。以上是針對當下音樂專業(yè)教學中三類課程補充和延伸的建議,還需要在此基礎上探索出更加深入的融合模式,如歌劇、音樂劇的人才培養(yǎng),就是將歌唱、表演和舞蹈三者完全融合的,需要結合教學實際情況予以積極的學習和借鑒。
3.提升師資水平
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多數教師都具備相應的知識和技能,能夠充分保障教學的順利進行,但是問題在于,教師和面前的學生一樣,都僅在歌唱、舞蹈、表演某一方面較為精通,所以要想更好地應用歌、舞、表三位一體教學模式,首先需要教師的全面提升。作為聲樂老師來說,要多學習舞蹈、表演、歌劇、音樂劇等方面的知識,并主動參加各種形式的藝術實踐,能夠從容地邊唱、邊跳、邊演。作為表演課教師來說,應該將表演和音樂本體結合得更為緊密,可以借助于歌劇、音樂劇的形式,探索表演和歌唱、舞蹈的具體結合方式,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成熟和完備的教學理念和體系。作為舞蹈老師來說,要從單純技術練習的狹小圈子中走出來,認識到舞蹈在音樂、表演中的價值和意義,主動學習聲樂和表演的知識和技能,并在實踐中予以良好的運用。除了不同專業(yè)教師有針對性地學習和提升外,學校還可以以多種形式引進更加專業(yè)的人才。比如可以聘請當地歌舞劇院的演員作為兼職教師、客座教授等,定期向教師和學生進行培訓。也可以引進國內外歌劇、音樂劇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多管齊下,在短時間內提升和豐富教師的能力和素質,為該模式的實施打下良好的基礎。
4.豐富藝術實踐
在整個教學體系中,藝術實踐環(huán)節(jié)是尤為必要的,既能夠使學生得到相應的鍛煉,也能夠使該模式得到有效的檢驗。具體來說,首先是在實踐設施方面,學校應該完善校內的各種實踐場地和設施,如排練廳、音樂廳、音響設備等,并指定專人管理,保證其處于長期穩(wěn)定的狀態(tài)。在校外,也要和一些演出單位、文藝團體等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將其建設成為校外實踐基地,定期委派教師和學生前去學習,并加入到各種演出活動中。其次是在實踐內容方面。實踐內容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單項實踐,如聲樂、表演和舞蹈專業(yè)的學生分別參與到對應的實踐活動中;另一方面是綜合實踐,即通過一種藝術形式,能夠使學生的三種技能均得到有效的鍛煉。比如音樂劇。這就是一種集歌唱、舞蹈和表演于一身的綜合性舞臺藝術,通過對音樂劇的參演,使多個專業(yè)的學生都能得到有效的鍛煉。如筆者所在的學院,就曾經排演了《中國蝴蝶》等多部音樂劇目,并在全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成為了學校的一個品牌,擴大了學校的影響力。可以看出,藝術實踐在整個培養(yǎng)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理應得到充分的重視。
結 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高校音樂專業(yè)教學所獲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也先后培養(yǎng)出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專業(yè)人才。但是時代和社會是不斷向前發(fā)展的,對于音樂人才的要求也是不斷提升的,如果音樂專業(yè)畢業(yè)生在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上較為單一,則勢必會影響到畢業(yè)以及個人發(fā)展。所以樹立起復合型音樂人才培養(yǎng)理念是尤為必要的,并在此基礎上積極推動歌、表、舞三位一體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實施,順應當下音樂專業(yè)教育的發(fā)展趨勢,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獲得更為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參 考 文 獻]
[1]呂 敏.音樂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究[J].高考(綜合版),2014(01).
[2] 靳洪明.關于培養(yǎng)應用型音樂人才的思考[J].藝術教育,2013(04).
(責任編輯:章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