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種豬群中五種重要的豬病發(fā)生?答案的關(guān)鍵往往在于種豬群本身。畢竟,只有陰性母豬才能繁殖出陰性仔豬。為了消除種豬群中的病原體,疫苗和抗生素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后者。
中圖分類號:S85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16)10-0003-04
作為一名獸醫(yī),預(yù)防豬的傳染病是本人最主要的課題。任何有關(guān)病原體處理和如何預(yù)防的論文都會涉及一些基本原則,這些原則可以幫助人們避免很多麻煩。
最好從種豬群的健康開始入手。在購買種豬前要得到它們的健康報告,這可以讓你的獸醫(yī)和供種豬場的獸醫(yī)溝通。從疾病的角度考察育種公司的可信度,而不僅僅是種豬的遺傳潛力。如果購買的種豬將疾病帶入豬場,那么你所希望的任何遺傳潛力的改善都將灰飛煙滅。最近筆者找到了這樣一個高產(chǎn)種豬群,但它會傳播豬鏈球菌。
1 注意事項
1.1 不要合并豬場
筆者堅持認為,如果可能的話,種豬群應(yīng)采用閉鎖繁育;這樣才能穩(wěn)定豬群的免疫力,減少傳入疾病的風險。每一批新種豬(以后備母豬為主)的引進就會有一次疾病入侵的風險,同時這些新的種豬也必須對可能出現(xiàn)的傳染病進行適應(yīng)。引進精液通常是限制疾病傳播風險最安全的方法,同時還能夠提高豬群的遺傳潛力。最近,不時有種公豬站暴發(fā)豬繁殖和呼吸障礙綜合征(藍耳病病毒),所以沒有哪種方法是絕對無風險的。購買仔豬進行育肥也總是存在潛在的高風險。
2 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是預(yù)防疾病最重要的方式。它對保持種豬群無流行病或維持種豬群目前的健康狀況至關(guān)重要,因此必須是根治方案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否則,種豬長期的健康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在筆者考察過的許多豬場中,發(fā)現(xiàn)生物安全最不受重視,其情形最令人震驚,當你問“病怎么來的?”豬農(nóng)雖然知道,但并沒有真正采取過什么措施來阻止進一步的感染——太過麻煩?還是“就像上一次一樣”,疾病會在6~12個月之內(nèi)暴發(fā)前就已經(jīng)被完全根治了呢?筆者經(jīng)常說“把豬場想象成一個堡壘,試想你能采用哪些最好的方法進行防御,將感染排除在城堡外。”
3 特殊病原體及其預(yù)防
如果要著手進行疾病的預(yù)防,很幸運我們有一系列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疫苗和治療性藥物。此外,飼養(yǎng)管理、豬舍條件、供暖和通風、營養(yǎng)等的改進也起到了一部分作用。當種豬感染了一種又一種的病原體,疾病的綜合作用會對豬場的生產(chǎn)力和盈利能力造成重大的影響時,這時豬農(nóng)通常才會選擇根治方案。
豬繁殖和呼吸障礙綜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免疫抑制類疾病)、豬地方性肺炎(Enzootic Pneumonia,EP,也可引發(fā)免疫抑制)和胸膜肺炎的致病菌株(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可引發(fā)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聯(lián)合就是典型例子。如果App對廉價的抗生素,如四環(huán)素或甲氧芐氨嘧啶/磺胺類藥物產(chǎn)生了抗藥性,就必須進行根治處理。鑒于豬痢疾的嚴重性,是對其進行根治的常見原因。
大多數(shù)根治方案側(cè)重于清除種豬群中的感染。它們通常都有一定的免疫力,低水平地排毒或排菌,也能很好地擺脫蟲害的干擾。根除育肥豬群中的感染非常困難,且成本高昂,因此生長/育肥豬進行部分清群非常重要。
3.1 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病毒(PRRSv)
與PRRSv美國株相比,歐洲株通常被認為相對溫和,因此面臨的難題就是:它值得根除嗎?可以讓豬群和毒株共存不?或者僅接種疫苗是否可行?
PRRSv有許多個亞型。在筆者和豬農(nóng)、獸醫(yī)考慮根除方案時,我們擔心目前的疫苗不能有效地或充分地激發(fā)可以消除種豬群感染風險的免疫力。在最近完成的試驗中,發(fā)現(xiàn)將PRRSv活疫苗和滅活疫苗組合起來應(yīng)用非常有效。整個種豬群采用閉鎖繁育,包括后備母豬群,所有豬同時接種疫苗,先接種滅活疫苗,然后每隔一個月接種已經(jīng)被正常用于母豬預(yù)防的活疫苗。
在母豬接種三次疫苗后,仔豬通過PCR技術(shù)監(jiān)測疾病流行情況,兩個月內(nèi)似乎表現(xiàn)為陰性。在過去18個月內(nèi),重新組群的育肥豬保持陰性。同時采取了生物安全措施,因此沒有車輛能直接進入現(xiàn)場,此外還建立了更衣室,所有來訪客必須更換工作鞋、工作服,并清潔雙手后才能進入豬場。
3.2 地方性肺炎(豬肺炎支原體)
自豬場發(fā)現(xiàn)有豬肺炎支原體起,對其進行根除就成為一項任務(wù)。商業(yè)性根除方案主要通過應(yīng)用抗生素治療種豬群,以便從已免疫的豬群中清除豬肺炎支原體。這項工作效果非常好,成功率幾乎達 80 %~90 %。泰妙靈(泰妙菌素–禮來公司)已被證實對該病非常有效,因其含有四環(huán)素類藥物,或與泰妙菌素聯(lián)合作用。大環(huán)內(nèi)酯類藥物(泰勇–禮來公司)也被認為非常有效,能夠消除某些細菌的感染,如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和豬丹毒桿菌。飼料中添加泰樂菌素(愛樂新–Eco動物保健公司),同時配合注射泰拉霉素(瑞可新–碩騰公司),也能夠成功治療豬肺炎支原體。
種豬群在治療期間必須采用封閉式生產(chǎn),仔豬應(yīng)轉(zhuǎn)出種豬場,這樣就不存在再次感染的機會。最初,藥物僅用2周,因為微生物在宿主外不能存活。但是,最近為了確保所有母豬能夠長期獲得合適的劑量,我們將治療期延長到3周~4周。干奶母豬用藥量約為體重的 1 %(2.5 kg飼料/250 kg體重),因此僅泰妙菌素,我們就已按每千克體重10 mg的劑量使用,因此飼料內(nèi)的添加量達1 000 mg/kg藥物。哺乳母豬采食量更大,通常占到體重的2 %~2.5 %,所以添加量可以相應(yīng)地減少至400 mg/kg~ 500 mg/kg,但仍需仔細計算。問題是,母豬在分娩前5 d要轉(zhuǎn)入分娩舍待產(chǎn)和分娩,其飼喂量會受限制,或它們在分娩期可能沒有食欲。因此,這些母豬幾乎會錯過1周的用藥,所以為了確保療效,用藥期要延長。另外,如果泰妙菌素同時用于根除豬腹瀉或豬痢疾,建議先大劑量使用4周,然后再中等劑量使用4周,以確保有足夠時間對豬場進行清潔和消毒,并消除周圍環(huán)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3.3 胸膜肺炎(胸膜肺炎放線桿菌)
致病性豬胸膜肺炎有許多不同的血清型(約15種)。
根除方案主要包括在飼料中添加替米考星。特別是在PRRSv感染和EP及App并發(fā)的早期,使用替米考星的目的是“徹底凈化”種豬群。大劑量(干奶母豬按每千克體重15 mg,或1 500 mg/kg)治療2周。這一方法可以清除EP(據(jù)報道治愈率達 80 %~90 %),但對App只有50 %的成功率。一般情況下,豬生產(chǎn)性能的提高可以持續(xù)約一年,之后就會衰退。該豬場的生物安全并不總會有報道。在執(zhí)行App防治方案之前,重要的是要進行抗菌劑的藥敏試驗。一些實驗室使用其他類型的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如泰樂菌素或紅霉素,來測定替米考星的耐藥性,這樣可能會引起混亂,因為泰樂菌素效力不夠。16 μg/mL是替米考星最小抑菌濃度(MICs)。
最近,我們對種豬群注射馬波沙星長效制劑(Forcyl–Vetoquinol公司),觀察到了良好的效果,不過這一方法相當昂貴。
3.4 豬痢疾(豬痢疾密螺旋體)
豬痢疾是筆者建議根除的疾病之一,如果可能的話必須根除,而不是和它共存。截短側(cè)耳素、泰妙菌素和沃尼妙林(Econor–禮來公司)可能仍然是治療豬痢疾最有效的藥物,其次是林可霉素(林可辛–碩騰公司)和泰樂菌素;但是,最近另一類大環(huán)內(nèi)酯物泰洛星,由于病菌產(chǎn)生了抗藥性而失去其適應(yīng)癥。捷克共和國也認識到其養(yǎng)豬行業(yè)下滑三分之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多重耐藥性豬痢疾短螺旋體的形成,使產(chǎn)業(yè)失去了競爭力。采購豬進行肥育可能是一個主要原因和高風險所在。
豬痢疾密螺旋體可以在糞漿池和糞便中存活很長一段時間,特別是在冬季,所以我們計劃在夏天努力消除它們,這時天氣溫暖,工作也便于展開。建議進行藥敏試驗,如有可能,只考慮采用根治方案,分離株用MICs為0.5 μg/mL~1.0 μg/mL的泰妙菌素或根據(jù)測試結(jié)果選擇MICs更小的抗生素處理。
治療的基本方案是母豬按每千克體重用8 mg泰妙菌素的劑量進行用藥,治療4周以凈化群體。如果轉(zhuǎn)換為飼料中用藥,斷奶母豬的劑量約為800 mg/kg,哺乳期母豬則為400 mg/kg。仔豬每周一次注射泰妙菌素,并轉(zhuǎn)入其他豬場,直至母豬完全治愈。經(jīng)4周大劑量藥物治療后,泰妙菌素的用量降到每千克體重5 mg:斷乳母乳和哺乳期母豬飼料用量分別為500 mg/kg和 250 mg/kg,再持續(xù)使用4周。這能防止任何由污染環(huán)境所致的再次感染,并徹底消滅微生物。清潔和消毒必不可少,特別是以稻草為墊料的實體地面飼養(yǎng)系統(tǒng)。建議清理和消毒糞漿溝,老鼠和蒼蠅的防制也有利于本病的控制。如果不想讓此病再次入侵,生物安全措施的改進也是豬場自身今后防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實施得當,成功機率也只有80 %~90 %。
如果豬場同時存在豬地方性肺炎問題,筆者建議他們考慮同時根除,并且提高飼料中一開始的藥物添加水平,按每千克體重給予10 mg泰妙菌素的劑量使用。
3.5 腦膜炎(豬鏈球菌)
筆者將這種感染作為對照。此病目前仍然是養(yǎng)豬生產(chǎn)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且難以根除。病原體在早期(5日齡)由母豬傳播給幼齡仔豬,寄居在仔豬上呼吸道和扁桃體中。它就像一顆定時炸彈,等待時機引發(fā)疾病。
然而,豬鏈球菌的根除仍然是一個問題,且鮮有報道。病原體可以侵入淋巴細胞,并通過淋巴系統(tǒng)到達周身。青霉素類抗生素藥物不善于穿透細胞,因此不可能殺死豬體內(nèi)的所有鏈球菌。在一項研究中,替米考星同時用于根除EP、App以及豬鏈球菌。雖然許多菌株對替米考星有耐藥性,但仍是有一定效果(約50 %),這可能是一個非常有用的方法。替米考星可以充分地滲透到細胞內(nèi)。
青霉素可用來成功根除豬鏈球菌,但通常是指通過藥物治療小群體的后備母豬,同時需要對扁桃體進行采樣,直到徹底清除病原體。這一方法對商品豬不實用。采用子宮切除術(shù)生產(chǎn)仔豬可能是建立無鏈球菌種豬群的主要途徑。
藥物治療是預(yù)防豬鏈球菌感染的最常用方法。青霉素可能是最便宜的方法,通常添加在飼料或水中,斷奶期使用阿莫西林。幸運的是,青霉素在大多數(shù)國家還未形成耐受性。其他對豬鏈球菌有效的抗菌藥有甲氧芐氨嘧啶、磺胺類藥和氟苯尼考。偶爾,阿莫西林能夠突然引發(fā)沙門氏菌性腹瀉,原因是腸道菌群紊亂,但有報道稱這可以通過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Strenzen–禮來公司)來避免發(fā)生,這一方法既可殺死沙門氏菌,又能控制鏈球菌。
4 結(jié)論
著手建立并維持豬場的無病狀態(tài)是給豬農(nóng)帶來真正競爭力的一個最好機會,生物安全則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還包括引進高度健康的豬。為了維持豬的遺傳競爭力,引進精液、自己繁殖后備種豬,可以降低通過活豬帶入外源性疾病的風險,并能夠維持種豬群的健康和穩(wěn)定的免疫力。
不是所有的豬場都能做到或控制好這一切。使用可以減少某些感染的疫苗,如PRRSv和EP疫苗,偶爾可使用App和豬鏈球菌苗非常重要;但是,采用根治方案仍然是最重要的選擇。對App和豬痢疾而言,根治也是一個預(yù)防的方法,且可以將其他疾病一起消除;如果豬場還有其他疾病,可以采用綜合根治方案,只是要消滅豬鏈球菌較其他疾病更加困難。
在世界一些地方,養(yǎng)豬業(yè)正面臨著獸藥立法的嚴峻形勢,可能會對抗菌藥物的使用帶來嚴格的限制,特別是通過飼料使用抗菌藥物。因此,建立高度健康的種豬群是減少傳染病帶來潛在影響的其中一種途徑。
原題名:Preventing five major pig diseases in the breeding herd(英文)
原作者:David Bur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