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通常會在操場、教學樓周圍等空曠的場地擺放或設計植物景觀。校園的植物景觀是根據(jù)學校的辦學特點進行營造和設計的,是根據(jù)植物本身的特點和文化內涵,以藝術的方式和手段營造出優(yōu)美的意境。植物景觀的營造與設計能夠有效地提升高校的文化修養(yǎng)和內涵,并有利于校園形象的建設,同時對辦學水平和質量也有所影響。基于此,探討高校植物景觀這一校園文化的設計,分析在高校校園建設植物景觀的原則,并提出合理營造與設計校園中植物景觀的方法。
關鍵詞 校園文化;植物景觀;文化內涵;營造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5.020
環(huán)境對于生活質量與生活方式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生活在較差的環(huán)境中,人們或多或少都會受到消極和負面的影響。作為學生的第二個家,學校不只是學習文化課的地方,更是學生生活與成長的場所。校園環(huán)境中植物景觀的合理構建對于傳播校園文化與學校的辦學精神和辦學理念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修剪和設計植物景觀,能夠完整地展現(xiàn)出一所學校的發(fā)展歷史和文化內涵,同時在精神上感染和影響著校內的教師和學生。精心營造和設計的校園植物景觀可以自然而然地帶動校園的氣氛,讓教師和學生都能感受到精神愉悅,并凈化浮躁的心靈。環(huán)境和生活息息相關,因此,高校校園的植物景觀設計就變得尤為重要。
1 高校校園植物景觀的文化內涵
1.1 文化內涵
在古代,文化是一種教育形式,文化的作用在于教育人、感化人,是人的精神向導。而在現(xiàn)代社會中,文化是經(jīng)由人類不斷地探索和創(chuàng)造出來的各種財富,涵蓋了精神財富與物質財富兩個方面。文化被定義為生活的方式,是人類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項依托。在各種各樣的景觀設計中,植物一直是一項不可或缺的關鍵元素,植物不只是用來觀賞的實物,同時還是傳遞情感、精神寄托的載體。不同的植物有著不同的文化內涵,表達出來的象征寓意也各有不同,因此,在植物景觀的營造方面,需要選擇合適的植物來對某一場所進行裝飾設計。
1.2 情感內涵
植物承載著不同的情感內涵,人們自古便為各種各樣的植物賦予了不同的情感含義,許多植物也因此成為人們情感上的依托。例如,松樹的生命力非常旺盛,并且四季常青,所表達的情感內涵便是堅強與不屈的品格;梅花在寒冬盛放,所表達的情感內涵便是高尚、堅毅的品質;竹子則因為一節(jié)一節(jié)的構造被喻為有節(jié)氣的翩翩君子,表達堅忍不拔、虛心向上的情感內涵。這三種植物展現(xiàn)出的情感內涵都是頑強不屈的堅毅品質,松、竹、梅也因此被稱為“歲寒三友”。關于這三種植物的景觀設計,通常會放置在具有紀念意義的場所,如烈士陵園等,所傳遞的情感和象征的意義也是紀念、緬懷和尊敬的感情。此外,其他植物也具有獨特的情感內涵,例如百合代表高貴、優(yōu)雅;紅豆代表愛慕、思念;含笑花代表著情深義重;桑梓則通常代表著家鄉(xiāng)和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2 高校校園植物景觀建設的原則
2.1 生態(tài)性
校園植物景觀的營造和設計通常都以植物為主體,圍繞著人文、綠色、生態(tài)三方面的理念原則來搭配和設計植物景觀。需要展現(xiàn)出自然的特點,實現(xiàn)人和自然的和諧共處。在樹種的選擇上,通常是選用種植鄉(xiāng)土野生的樹種,體現(xiàn)出鄉(xiāng)土文化。遵循生態(tài)性的原則,在植物景觀的群落選擇方面,采用喬木、灌木和草木的構成來模擬大自然中的生態(tài)群落,讓植物景觀的結構更加具有層次感[1]。
2.2 人文性
在高校校園植物景觀的設計中,大多會受到學校的發(fā)展歷史和文化背景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在不同的階段展現(xiàn)出不同的文化與精神內涵。隨著長時間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最終形成別具一格的校園人文植物景觀文化。在校園植物景觀文化的營造與設計過程中,應抓住學校的特色和想要向人們傳達的信息對植物景觀加以修剪。必須要形成自身獨特的校園文化,才能夠全面推動高校的經(jīng)營與發(fā)展。
2.3 高校師生的心理訴求
環(huán)境不僅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影響著人們的心理,因此,高校在建設校園文化的同時,所配置的植物景觀應當遵循教師和學生的心理訴求,例如選擇梧桐形成一條林蔭小路,在湖水旁邊種植柳樹,形成優(yōu)美的水體植物景觀。這種通過植物形成的優(yōu)雅、清凈的空間,能夠供教師和學生在繁重的課業(yè)結束后放松和休息,凈化浮躁的心靈。
3 高校校園植物景觀的營造設計
3.1 根據(jù)地域的特色
對于高校而言,學校的發(fā)展歷史和文化背景是靈魂,因此高校應在傳承文化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更加具有校園特色的發(fā)展道路。在植物景觀的營造與設計方面,應選擇能夠突顯校園辦學特色與悠久歷史的植物,如以松樹景觀設計來展現(xiàn)出學校多年以來堅持的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同時展現(xiàn)出學校經(jīng)過多年發(fā)展仍然“四季常青”。根據(jù)高校所在的地域特色展開植物景觀文化的營造,對于傳承和弘揚當?shù)貍鹘y(tǒng)民族文化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3.2 根據(jù)植物的色彩搭配
北方的氣候較為干燥,冬季十分寒冷,因此在營造校園植物景觀時,通常會選擇一些耐寒性能比較強和穩(wěn)定的植物種類,如楊樹、柏樹和柳樹等。北方的植物景觀風格通常以沉穩(wěn)、莊重、大氣為主,在色彩搭配方面常用紅色、黃色和藍色這些色調[2]。伴隨季節(jié)不斷的變化,植物景觀的樣式也各有不同。要遵循植物本身的色彩特點和一年四季的變化特點來營造校園的植物景觀文化。
3.3 結合植物的寓意
除了高校所在的地域特色和植物的色彩特點,植物的寓意也是構建優(yōu)秀校園植物景觀文化的重點要素。為了更好地營造出校園的書香氣氛,并贊頌教師的不辭勞苦精神,可在校內周邊種植李樹、桃樹,營造出獨特的植物景觀,而所蘊含的文化和情感內涵,便是“桃李滿天下”。在路邊小型灌木的設計方面,可分別修剪為球形或者方形,通過“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這一寓意展現(xiàn)出嚴謹?shù)闹R探究風氣。
3.4 植物景觀的搭配
在開展校園植物景觀文化的建設活動時,可以通過標牌來介紹每一種植物,諸如植物的名稱、所屬科目、常見的形態(tài)、特征以及一些趣味的典故,教師在學生和觀賞優(yōu)美景觀的同時還可以學習到相關的知識與常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校園生活的樂趣。作為傳遞高校情感和文化精神的校園文化建設構成元素,植物景觀的營造能夠更加顯現(xiàn)出校園歷史文化的精髓,除了普通的植物類景觀,還可以選擇園林景石這一種類,將其與植物融合搭配。除此以外,還可以讓學生親自設計植物景觀,通過不同植物景觀的搭配組合,營造出獨具意義的景觀文化。
4 結語
伴隨植物景觀建設理論在城市的發(fā)展中不斷實踐與創(chuàng)新,高校中關于校園文化的建設也需要植物景觀文化的潤色。在各大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植物景觀都充分顯示出自身的積極影響與作用。校園中植物景觀的設計與小區(qū)、公園等公共場所的設計不同,在高校中,植物景觀不只是供教師和學生欣賞,更加重要的是突顯出學校的精神內涵。優(yōu)秀的校園植物景觀設計是將學校的歷史與文化結合起來,通過植物景觀能夠追溯到高校的文化內涵與精神命脈,完整地展現(xiàn)出一所學校的發(fā)展歷史和文化內涵,同時在精神上感染和熏陶校內的教師和學生,陶冶他們的文化情操。
參考文獻
[1]張海霞,韓志平,喬方清,等.山西大同大學校園植物配置調查[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56-59.
[2]李明.從藝術高??粗参锍删八囆g[J].大眾文藝,2011(7):67.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