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新見北朝墓志集釋》一書所收墓志的釋文在隸定、句讀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全面的匡正,并釋讀出其多處闕文,以期利于學界進一步研究這批墓志。
關(guān)鍵詞:新見北朝墓志集釋;釋文;隸定;句讀
《新見北朝墓志集釋》作者王連龍先生,該書為學界提供了六十品新近出土的珍貴墓志,對研究北朝歷史具有重要的意義。該書重點探討了北朝人物的譜系、職官、民族等重大的歷史問題,豐富和加深了我們對相關(guān)領(lǐng)域的認識。雖然作者對書中墓志釋文進行了三次校對,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但由于出土文獻整理的復雜性等原因,該書仍然在隸定、句讀等方面存在些許問題。筆者不揣谫陋,略陳鄙見于下,以就正于王連龍先生和其他方家。為便于研究者參考,每篇需匡補的墓志后列原書的釋文和拓片頁碼。
一、獦生墓志(釋文,106頁;拓片,105頁)
管給依禮
管,原拓作“”,當隸定為“營”,是“建造;操辦”的意思。本書所收北齊《爾朱世邕墓志》的“云州、朔州、零州顯管/五州諸軍”之“管”也應根據(jù)拓片改為“營”。“營州”,北魏太平真君五年置,治所龍城,即今遼寧省朝陽市。
二、辛術(shù)夫婦墓志(釋文,110~111頁;拓片,108~ 109頁)
1.母安定胡氏,父始昌,鎮(zhèn)遠將軍、徑州刺史
徑,原拓作“”,當隸定為“涇”。
2.其先夏右氏之苗裔
右,原拓作“”,當隸定為“后”,是“君王”的意思。
3.暨神鉤呈瑞,配天之媛,攸歸糟/丘,將始獨見之明先,逝知伊川之為戎,睹畢萬之將阜
該句應斷句為“暨神鉤呈瑞,配天之媛攸歸;糟/丘將始,獨見之明先逝。知伊川之為戎,睹畢萬之將阜”。
4.第六弟瑞,銀青光錄大夫
錄,原拓作“”,當隸定為“祿”。本書所收北齊《元孝輔墓志》的“才賢繼軌,世錄相傳”之“錄”也應根據(jù)拓片改為“祿”。
5.儀同再守,名邦每稱。善政頻參,盛府見/號。羽儀郡君,治內(nèi)之功,誠盡毗贊
該段應斷句為“儀同再守名邦,每稱善政;頻參盛府,見/號羽儀。郡君治內(nèi)之功,誠盡毗贊”。
6.既而惟纏晝/哭,案罷晨恭。芰祠蔘廌,躬修敬奉
惟,原拓作“”,古代“惟”“帷”字形容易相混,而此處當隸定為“帷”,以與下句“案”相對。本書所收北周《辛韶墓志》的“入惟疾愈,出壃利博”之“惟”也應根據(jù)拓片改為“帷”。蔘,原拓作“”,當隸定為“藻”。本書所收北周《王令媯墓志》的“義均蘋蔘,躬執(zhí)絲麻”之“蔘”也應根據(jù)拓片改為“藻”。
三、柳檜墓志(釋文,117頁;拓片,116頁)
目西阻東
“目”和“阻”,原拓雖有些許泐蝕,但仍可根據(jù)上下文改為“自”和“徂”?!白晕麽迻|”是“東奔西走”的意思。
四、李華墓志(釋文,121頁;拓片,120頁)
呈勇之窕域
呈勇,原拓作“ ”,當隸定為“皇舅”。
五、韓智輝墓志(釋文,123~124頁;拓片,122頁)
1.父征北恢,廓有遠度,弱季/為豪杰,所推魏氏,以德著州閭,故追榮備禮
該句應斷句為“父征北,恢廓有遠度,弱季/為豪杰所推,魏氏以德著州閭,故追榮備禮”。
2.流謙易損
易,原拓作“”,當隸定為“益”。
3.山水或改,用銘幽隧
水,原拓作“”,當隸定為“川”。
4.征北既挺,方辰大秀
大,原拓作“”,當隸定為“夭”。
5.禮備國章,榮贈/前構(gòu)
贈,原拓作“”,當隸定為“增”。
6.世業(yè)滋起,余美方成
起,原拓作“”,當隸定為“啟”。
六、元孝輔墓志(釋文,127頁;拓片,126頁)
1.尋進□征虜,轉(zhuǎn)任度之
“進”下一字,原拓作“”,當隸定為“號”。之,原拓作“”,當隸定為“支”,“度支”是官職。
2.及水喪潛謝,木運惟新
喪,原拓作“”,當隸定為“靈”。
3.先公后私,忘家憂國
后,原拓作“”,當隸定為“後”。古代“后”和“後”是不同的字,不能互換。
4.而千□未半,一息不追
“千”下一字,原拓作“”,雖有些許泐蝕,但仍可識讀。當隸定為“月”?!扒г隆奔粗浮鞍倌辍?,“千月未半”與上文志主“春秋卌二”正好對應。
5.即以其月廿六/日窆于伯陽城西漳水之南。所將恐陵移谷徙,山鑿海田
“南”下有兩字,前一字泐蝕,無法辨識;后一字拓片作“”,當隸定為“里”。鑿,原拓作“”,當隸定為“齧”。因此該段當斷句為“即以其月廿六/日窆于伯陽城西漳水之南□里所。將恐陵移谷徙,山齧海田”。
6.?!踮槌?,峨然岳/峙
“?!毕乱蛔?,原拓作“”,當隸定為“爾”。它是詞綴,作用相當于下句“峨然”的“然”。
7.熟青在手,蘭香入懷
熟,原拓作“”,當隸定為“煞”。
8.陳駒易度
陳,原拓作“”,當隸定為“隙”,是“壁縫,空隙”的意思。
這批墓志具有十分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王連龍先生在書中作了十分詳細、細致的整理和分析,同時也向?qū)W界提出了很多有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筆者對該書在釋文隸定、句讀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自己的意見,只是為了學界更好地運用這批材料。
參考文獻:
[1]王連龍.新見北朝墓志集釋[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3.
[2]毛遠明.漢魏六朝碑刻校注[M].北京:線裝書局,2009.
[3]毛遠明.漢魏六朝碑刻異體字典[M].北京:中華書局,2014.
作者簡介:朱遂(1986–),男,漢族,重慶銅梁人,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2014級博士,研究方向:是中國古典文獻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