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西藏地區(qū)由于其異常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民族地域特色,使其天然地帶有一定的神秘色彩。這種神秘色彩給藏族文學創(chuàng)作帶來了許多特殊的靈感和感悟。文學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文學作品能夠?qū)⑽鞑氐纳衩剡M一步放大,呈現(xiàn)出更加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就從西藏神秘色彩的緣由談起,以阿來和扎西達娃兩位著名的藏族作家的作品為例來分析西藏神秘色彩在藏族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呈現(xiàn)。
關鍵詞:西藏;神秘色彩;藏族文學
神秘色彩在文學作品中非常常見,在懸疑、宗教類的文學作品中非常廣泛地運用到了神秘主義,并且在二十世紀中葉的拉丁美洲還形成了充滿了神秘色彩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風格文學這種共同的文學傾向。當然,魔幻現(xiàn)實主義更多的還是關注拉美的現(xiàn)實,魔幻僅僅是一種重要的調(diào)劑和輔助,本文探討的神秘色彩則更加純粹。文學作品一般來說都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而西藏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環(huán)境使得神秘色彩在這篇土壤上生根發(fā)芽,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藏族文學作家。
一、西藏神秘色彩的緣由
第一,西藏獨特的自然特征使得西藏充滿了神奇的色彩。西藏位于世界上面積最大且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上,在這片高原上,白雪皚皚是常年的景色,綿延的山脈是永恒的風景,高山之巔上還有著眾多的高原湖泊,這種大自然的造物天生就突破了一般人的認知,天生就帶有極其強烈的神秘色彩。西藏給很多人的第一感覺就是視覺感官的沖擊,仿佛能夠給人以聽覺和其他感官的共同感受,這種沖擊和刺激是一種直擊人心靈的特殊力量,是千百年來西藏土壤積累的力量。
第二,西藏民族神話的思維方式加深了西藏的神秘色彩。對于少數(shù)民族來說,其精神文化發(fā)展往往還停留在較為原始的宗教精神領域,在長期發(fā)展過程中這種宗教思維也使得民族神話得以代代流傳并且迄今為止仍然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這種神話思維配合西藏獨特的自然風光,使得西藏這片土壤的神秘色彩更加濃郁。由于當前人類處在科技文明之下,西藏這種純粹的、復古的民族神話思維和宗教精神給現(xiàn)代人的沖擊更為明顯,力度也更大。
第三,千百年來的心理暗示。一直以來,人跡罕至的純天然原生態(tài)自然環(huán)境和無時不刻都在讓人感受到的宗教的神圣力量使得人們看到西藏這個詞語的時候總是充滿向往和神秘感,在這種不斷的有越來越多人認為西藏神秘的情況下,即便沒有去過西藏的人意識上也會發(fā)生微妙的變化,而去到西藏的人心理也會在感官上受到刺激,西藏的神秘色彩也就被不斷擴大。
二、西藏神秘色彩在藏族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呈現(xiàn)
西藏神秘色彩在很多藏族文學中都有特別的呈現(xiàn),本文拘于篇幅僅選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幾個特征進行闡述,其中主要的分析依據(jù)是扎西達娃的后期小說和阿來的部分文學作品。
首先,大量神話、傳說、宗教故事等帶有濃郁神秘色彩的元素在文學作品中出現(xiàn)。神話、傳說、宗教故事嚴格意義上來說與唯物論是相悖的,但是這種蘊含在其中的神秘感卻成為了吸引著眾多文學作品閱讀者的重要因素。原因無他,因為這種故事往往更能吸引人,也能夠與現(xiàn)實進行無縫地對接和結合,從而讓人得到心靈上的凈化。我們知道,魔幻現(xiàn)實主義其實正是將神秘色彩與現(xiàn)實結合的最為緊密、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文學風格集群。而藏族文學中,阿來在很多作品,例如較為著名的《塵》中都有宗教故事和宗教思想的出現(xiàn)。
其次,打破了時間正常流逝的限制。絕大多數(shù)的文學作品包括小說在內(nèi)都是采用的按照時間推移來進行敘事,但是既然要將西藏的神秘色彩融入其中,時空對于情節(jié)來說限制作用就會降到最低,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這三種具有非常濃郁神秘色彩的要素在藏族文學作品中相互重疊和較差,讀起來看似紊亂,實則具有特殊的邏輯。扎西達娃的《流放中的少爺》就突破了時空,將一種荒誕、神秘和魔幻發(fā)揮到了極致。
最后,打破了生死之間的界限。生死之間的界限一直是現(xiàn)實文學作品和帶有神秘色彩文學作品的較大區(qū)別之一。在扎西達娃的后期小說中,很多主人公都突破了生死之間的界限,人與非人之間的界限。例如在《世紀之邀》中,主人公加央班丹竟然變回胎兒回到少女肚中;而《懸?guī)r之光》則講述了主人公如同在夢中行走的情節(jié)。
除了上述的一些呈現(xiàn)之外,各種預言、幻覺、詛咒、報應等元素也出現(xiàn)在阿來和扎西達娃的文學作品中,表面來看荒誕不經(jīng),細細品味,實則與現(xiàn)實社會有著脫不開的重要聯(lián)系,也與他們所生所長的西藏這片神秘的土地有割舍不斷的重要聯(lián)系。他們的文學作品形成的藏族文學是中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的重要瑰寶。
三、結語
神秘是西藏獨有的一種氣質(zhì),其仿佛是西藏與生俱來的一種重要特性。生在西藏這片天生神秘土壤上的藏族作家,也具備一種對西藏神秘色彩與生俱來的親近感和表現(xiàn)欲。對于很多西藏作家來說,西藏遠遠超出了一片土地、一個家鄉(xiāng),在他們心中,西藏是一個虛擬和現(xiàn)實結合的存在,是一種被特殊的磁場影響的特殊的文化盛景。所以在很多藏族文學創(chuàng)作中,神秘色彩都是藏族作家有意識無意識地融入到文學作品中的重要因素。神秘色彩在藏族文學中的呈現(xiàn),不但將藏族的神圣感更加原汁原味地呈現(xiàn)在世界人民面前,也讓藏族人民更加清醒地用一種批判性的精神來面對自己的民族,使藏族人民能夠煥發(fā)出一種更加震撼人心的力量,為藏族為中國創(chuàng)造出更多優(yōu)秀的精神文化大餐。
參考文獻:
[1]潭好哲,任傳霞,韓書堂.現(xiàn)代性與民族性[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2]于宏.淺析扎西達娃后期小說藝術特征產(chǎn)生的諸因素[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科版),2006(1).
[3]吳蕓喆.“西藏烏托邦”建構及其文體尋找---以寧肯文學創(chuàng)作為例[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