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直以來,對沈從文與孫犁的研究就沒有間歇,而把二者做為比較的卻極少,本文主要從故鄉(xiāng)情結(jié)與對女子的描寫角度比較沈從文與孫犁,關(guān)于這些,有吳厚生《文學(xué)家沈從文的故鄉(xiāng)情結(jié)》于《湖南文史》發(fā)表。田儒欽《沈從文的故鄉(xiāng)情》發(fā)自《民族論壇》;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張玉娟《晚途愈加念桑梓——論晚年孫犁的故鄉(xiāng)情結(jié)》湖南工業(yè)大學(xué)中文系劉文良的《沈從文女性敘事的生態(tài)內(nèi)蘊》
關(guān)鍵詞:故鄉(xiāng)的影子;水邊的女子;詩意的小說
《邊城》與《荷花淀》是沈從文先生與孫犁先生的代表作。兩部小說,一部長篇,一部短篇。當我們仔細閱讀后,不禁會發(fā)現(xiàn),雖然這兩篇小說時代不同,背景不同,但是這兩部在文學(xué)史上重量級的作品竟有許多相似之處,體現(xiàn)在小說環(huán)境中都是具有“水”的元素。一個是在白洋淀,一個是在湘西阮水。還有就是對于女性的描寫上。經(jīng)過我們仔細分析,會發(fā)現(xiàn)這里女子的性格與作者故鄉(xiāng)中的水環(huán)境有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
一、故鄉(xiāng)的影子——水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苗族湖南鳳凰縣人,14歲時,他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qū),1924年開始文學(xué)創(chuàng)作。他的文章主要有二類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寫湘西農(nóng)村。沈從文先生對湘西的感情是深厚且執(zhí)著的。諸多的文學(xué)作品如《邊城》,《蕭蕭》,《湘行散記》都是寫的湘西。他把湘西建立成一個美好的,如同桃花源一樣的沒有爭斗,沒有大城市爾虞我詐,勾心斗角的美好世界。當然,在《邊城》中,有一條河是我們要特別注意的,就是一條河,一條渡船每天要渡過的河。
沈從文先生曾經(jīng)說過“到十五歲以后,我的生活同一條辰河無從分開。我在那條河流邊住下的日子約五年。這一大堆日子我差不多無日不與水發(fā)生關(guān)系。走長路皆得住宿到橋邊與渡頭,值得回憶的哀樂人事常是濕的,至少我還有十分之一的時間,是在那條河正流與支流。各樣船只上消磨的。從湯湯流水上,我明白了多少人事,學(xué)會的多少知識,見過了多少世界。我的想像是在這條河水上面擴大的。我把過去生活加以溫習(xí),或?qū)τ谖磥砩钣泻伟才艜r,必依賴這一條河水”。
沈先生把這條讓他魂牽夢縈的河又一次地投影到他的小說中。故鄉(xiāng)的河,故鄉(xiāng)的渡船,故鄉(xiāng)河畔的姑娘,以及故鄉(xiāng)一堆堆濕的值得回憶的哀樂人事……濃濃的故鄉(xiāng)情結(jié)融進這溫柔美好的湘西美景之中。
讓我們再來看看孫犁。孫犁 1913年4月生,2002年7月逝世,現(xiàn)代作家。原名孫樹勛。河北安平縣樂遼人。讓我們看看樂遼是個什么地方吧。
“樂遼城雖然偏僻,但是在冀中平原上,畢竟還算作環(huán)境優(yōu)美的村落。北邊的滹沱河可以聽到纖夫的號子,看到水邊的白帆。村南是個大葦塘,常有葦作鳥鳴
讓我們再看一看孫犁《荷花淀》中的白洋淀吧。下面是《荷花淀》開頭前兩段:
“月亮升起來,院子里涼爽得很,干凈得很,白天破好的葦眉子潮潤潤的,正好編席。女人坐在小院當中,手指上纏絞著柔滑修長的葦眉子。葦眉子又薄又細,在她懷里跳躍著。
要問白洋淀有多少葦?shù)兀坎恢?。每年出多少葦子?不知道。只曉得,每年蘆花飄飛葦葉黃的時候,全淀的蘆葦收割,垛起垛來,在白洋淀周圍的廣場上,就成了一條葦子的長城。女人們,在場里院里編著席。編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漲滿,有無數(shù)的船只,運輸銀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莊,就全有了花紋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爭著買:“好席子,白洋淀席!”
故鄉(xiāng)的葦塘與白洋淀無邊無際的葦塘驚人的相似,這絕對不是巧合!而且是在小說第一段就出現(xiàn)!而且我們可以看一看地圖,河北衡水安平縣與保定白洋淀非常近。相距不到100公里!作者當時寫作的地方是延安,那冀中平原,那河北的一方水土就是作者的家鄉(xiāng)啊!
巧合的是,兩篇小說在寫作的時候作者卻都不在自己的故鄉(xiāng)。沈從文寫邊城的時候是在北京,而孫犁作《荷花淀》的時候卻是在延安。遠離家鄉(xiāng)憶故鄉(xiāng),故鄉(xiāng)的水,故鄉(xiāng)的人,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值得歌頌在創(chuàng)作文學(xué)作品時,那魂牽夢縈的故鄉(xiāng)自然成了作者寫作的最好的背景。
二、如水般的詩化小說
“詩化小說”是兩篇小說的另一個特點。在如此美好的故鄉(xiāng)里的人啊事啊景啊,在如此眷戀的感情的催動下,流瀉下筆端的自然就是詩一般的語言。文學(xué)史家司馬長風(fēng)在評論《邊城》時曾說,“《邊城》作為長篇小說來說是最短的一部,但它是最長的一首詩?!闭≌f隨手一摘,便是優(yōu)美得不行的文字。
讓我們看一下邊城的開頭“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
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 ”
一條官路,一條小溪,一座白塔,一戶人家,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在寧靜的湘西大山之中,這本身就是一種多么浪漫而且自然的詩意啊!詩意的景色,詩意的人。翠翠祖父的熱情,隨性,淳樸。翠翠的單純,對愛情的羞澀。還有那回蕩在山間優(yōu)美婉轉(zhuǎn)的歌聲……這不是詩是什么?正如沈從文先生說:“湘西就是一首詩?!薄哆叧恰返脑娨鈱嵲谧屛覀儫o法忘懷。
我們再來看看孫犁的《荷花淀》第三段
“這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fēng)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但是大門還沒關(guān),丈夫還沒回來?!?/p>
一泓銀白的水淀,一個女人在編織雪一般的葦席,微微輕風(fēng)里裹著荷花的香氣,她在等待自己的丈夫回來。這又不是詩一般的意境是什么?
再來看這一段“她們輕輕劃著船,船兩邊的水嘩,嘩,嘩。順手從水里撈上一棵菱角來,菱角還很嫩很小,乳白色。順手又丟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穩(wěn)穩(wěn)浮在水面上生長去了。
“現(xiàn)在你知道他們到了哪里?”
“管他哩,也許跑到天邊上去了!”
幾個婦女搖著船去找自己的丈夫,一個撈菱角的特寫。順手丟到水里去,多么隨意而又多么詩意!平靜的湖面上嫩小的菱角安安穩(wěn)穩(wěn)地長著,她們有說有笑地劃船穿梭在一方無垠的水淀里,這又是何等的詩意!
把詩意融解在故鄉(xiāng)的水中,融解在故鄉(xiāng)的人之中,融解在小說的字里行間。這就是詩一般小說,這就是沈從文與孫犁共同追求的詩意小說。
三、水邊的女子
孫犁和沈從文先生無疑都是描寫女子的高手,他們筆下的女子確實也有不少相似之處,值得我們欣賞。
(一)共同的象征手法
無論是沈從文或者是孫犁,他們給小說的女主角都找到了一個物象的“化身”我們先來看翠翠。
翠翠的化身是竹林。下面是翠翠的得名:
“女兒一面懷了羞慚一面卻懷了憐憫,仍守在父親身邊,待到腹中小孩生下后,卻到溪邊吃了許多冷水死去了。在一種近于奇跡中,這遺孤居然已長大成人,一轉(zhuǎn)眼間便十三歲了。為了住處兩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來,老船夫隨便為這可憐的孤雛拾取了一個近身的名字,叫作“翠翠”。
竹林不僅是翠翠的名字,也是翠翠的一個避難所。
“翠翠白日中覺睡久了些,覺得有點寂寞,好象聽人嘶聲喊過渡,就爭先走下溪邊去。下坎時,見兩個人站在碼頭邊,斜陽影里背身看得極分明,正是儺送二老同他家中的長年!翠翠大吃一驚,同小獸物見到獵人一樣,回頭便向山竹林里跑掉了?!?/p>
當她看到二老時,直接就跑到竹林里去了,因為竹林就是他的避難所,也是她的心之所在。所以,竹林是翠翠的象征,而翠翠的那種純潔,清翠,質(zhì)樸,不也就是那山上大片大片的篁竹么?
再來看《荷花淀》,不用說,荷花就是水生嫂的象征了。還是第二段,水生嫂一出場,馬上荷花就出現(xiàn)了。
“這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fēng)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但是大門還沒關(guān),丈夫還沒回來。”
荷花在中國自古就是高潔,純潔的象征,出污泥而不染,那段水生與水嫂的對白“
“不要叫敵人漢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p>
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著眼淚答應(yīng)了他。
這不就是荷花的純潔精神么?
(二)對女子共同精神的側(cè)重表現(xiàn)
無疑,翠翠與水生嫂都是兩篇小說的主人公。而兩個人純潔,質(zhì)樸,平淡卻動人的真愛與她們的心靈美正是兩位作家突出要表現(xiàn)的。
如荷花淀告別的一幕
雞叫的時候,水生才回來。女人還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說:
“你有什么話囑咐我吧!”
沒有什么話了,我走了,你要不斷進步,識字,生產(chǎn)?!?/p>
“嗯?!?/p>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別人后面!”
“嗯,還有什么?”
“不要叫敵人漢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p>
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著眼淚答應(yīng)了他。
這是多么悲壯的告別!丈夫要到大部隊去,她難分難舍,柔情眷戀,是依依惜別,卻又深明大義。而后來水生嫂與幾個婦女一起去看望水生,也是一往情深。這一切的一切讓我們看到的是冀中農(nóng)村女子的心靈美。醇厚,真摯,含蓄,質(zhì)樸,確實動人。
而翠翠呢?
翠翠在風(fēng)日里長養(yǎng)著,把皮膚變的黑黑。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長養(yǎng)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一只小動物。人又那么乖,如山頭黃鼬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fā)愁,從不動氣……
遇到過渡的是新娘。翠翠必爭著做渡船夫。站在船頭,懶懶的攀緣纜索讓船緩緩過去。花轎到岸拉,翠翠必戰(zhàn)在小山頭,目送這些遠去,方回轉(zhuǎn)船上,把船靠近近家的岸邊。獨自哼唱或采一把野花束在頭上裝扮新娘子……
平靜,古老而祥和,自然樸實。
翠翠卻是敏感脆弱,孤獨憂傷的。
倘使爺爺死了……吊腳樓上的曲聲與這幽怨的心思相對應(yīng)。倘使爺爺死了,會有戶人家等著她?這是她唯一透破這圖畫的路?
而這其中隱秘憂傷的是翠翠的愛情沒有開始就消失。翠翠不做聲,心中只想哭,可是沒理由可哭。祖父再問下去,便引到了翠翠死去的母親……老人說了一陣,沉默了……
而在最后,翠翠一個人擔(dān)起了老船工的擺渡職責(zé),在等著心上的二老回來……
這就是那個翠翠,純潔的如那湘西的水,永遠純潔如水。
四、總結(jié)
孫犁與沈從文這二位作家從二個方面展示出了那中國美好的農(nóng)村世界,濃郁的故鄉(xiāng)情結(jié),那小說中詩一般的女子,在詩的語言中,發(fā)酵成一種特殊的美,就如山上翠綠的篁竹與水面盛開的荷花。讓我們陶醉。一切的一切,都注定要在文學(xué)史上綻放屬于他們的光彩,而那一樣純潔,質(zhì)樸,真摯,含蓄的中國古典女子的形象也將注定深深根植于每一位讀者心間,讓我們不斷感動。
參考文獻:
[1]錢振鋼,邵子華.20世紀中國文學(xué)名作導(dǎo)讀.作家出版社,上冊.
[2]孫犁傳略.管蠡.散文.1987(3).
[3]郭思微.孫犁創(chuàng)作散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12(第一版).
[4]沈從文全集.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12(第1版).